06.05 華池走筆之三——風雨雙塔寺

華池走筆之三——風雨雙塔寺

浮圖姊妹依深山,疑似仙女落九天,

茫茫林海翠閣秀,清清流水照紅顏。

——【清】李良棟

暮鼓晨鐘,春華秋實。像子午嶺上的形態各異的山峰一樣,身負四千尊佛像的雙石塔,在碧綠蔥翠的豹子川一站就是九百多年。大家原以為,她會超越時空的約束,一直會在這裡站下去,直到地老天荒。直到有一天,兩座石塔缺少了其中一個時候,大家才感覺到自己的想法錯了。

那是一個讓人鬱悶的春天,一場罕見的揚沙天氣惡夢一樣降臨在子午嶺的天空,同樣降臨的還有一場醜惡的陰謀。因為不能去半山腰的高臺子上守塔,守塔人只好在自己家裡焦慮的等待。但錢迷心竅的盜搶者不這麼想,在風沙的掩護下,八層石塔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兩天後的早晨風清雲淡,走出家門口的守塔人卻傻了,最高的那座石塔不見了。

在林鎮人的心目中,雙塔可是什麼也無法替代的神話。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豹子川就開始流傳著這樣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說是宋朝年間,豹子川一帶有個無名無姓的孤兒,有相貌清秀,骨骼清奇,被一個雲遊至此的老和尚相中後,收為俗家弟子,取名為福生。八年後,老和尚帶福生回到了離京城不遠的名剎“興安寺”,圓寂後,留下福生和一眾師兄弟。

华池走笔之三——风雨双塔寺

一日,當朝兩位公主因不滿父皇指婚,女扮男裝,前來寺中上香,不幸被一無行男子調戲,福生不忍,挺身而出。那男子正是當朝宰相的獨子,福生知自己惹下禍端,為不牽連他人,離寺遠行。公主回去之後,便將一腔痴情都寄託在了福生身上。

福生出走後參加武試,得中狀元,進宮做了侍衛。兩公主得再見心上人,自是萬分欣喜,並分別贈香包和珠鏈為禮。此事不幸為皇上得知,暗令殺死福生。幸得一婢女冒死相告,福生連夜出逃至西北一寺院,剃度出家。兩位公主聽聞後尋到了該寺院,福生已萬念俱灰。兩位公主出門踉蹌而行,哭聲震天,忽聞一聲巨雷,回首,正見對岸的福生漸漸化身石佛,姐妹倆連呼“福生!佛生!佛生!”最後身疲力竭,化身為兩座刻滿佛像的石塔。

這個美麗悽婉的故事,在林鎮人的心目中流傳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在塔院遺址上挖出兩塊《石塔院記》的殘碑子之後,關於雙塔的所有秘密才變得明朗。作為一座官辦的塔院,完顏雍的主要意圖,無非是轉移反元勢力的視線,緩衝元人和漢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維護他們剛剛建立起來的大金王朝。

雖然雙石塔的形體不像磚塔那樣高大,但其雕刻工藝卻相當精緻,從塔座開始到塔剎收尾,所有的構圖和雕刻都讓人歎為觀止。由於空間的限制,刻在石塔上的佛像雖然不大,但其五官得體,比例適中,刀法嫻熟,雕造細微,一點也不缺少佛的神韻和風采。不管是方圓飽滿、慈祥可親的羅漢,還是眉清目秀、衣袂飄飄的菩薩;不論是高冠博帶、錦衣長靴的天王,還是反彈琵琶、婀娜多姿的樂天,無不讓人靈魂出竅,歎為觀止。

华池走笔之三——风雨双塔寺

石塔上的圖畫群像密集,穿插佈局天衣無縫,對此,我曾做過一個大膽的揣測,如果把塔體上的構圖全部拼接起來,那絕對是一幅立體的《清明上河圖》。從人物的面部表情,到服飾上的皺褶,從整塔所描述的佛本生故事,到整塔的造型,無不昭示著佛的魅力和神的風采。

熟悉歷史的人大都知道,文治武功頗佳的金世宗完顏雍有兩個看上去互不相關的愛好,一是與生俱來的征服欲,二是相信佛經裡的那些勸人從善的教義能夠解決一切問題。

大雄寶殿的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但懸在金主完顏雍頭上的那把利劍還沒有徹底清楚,號稱小堯舜的他何嘗不明白載舟覆舟的道理,想要從根本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最好的辦法還是給老百姓一個相對安逸的生活環境。於是,在信賞罰、重農桑的政策之下,華池寨周圍一天比一天繁華。

人們的猜測還沒有結束,雙塔卻失而復得。為了從根本上挖掘和保護雙石塔,三十名考古專家進駐林鎮鄉張岔村,利用兩個月時間對雙塔寺展開了搶救性挖掘。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滿藏在黃土深處的西夏文書和古錢幣,因為石塔失竊全部重見天日。除此而外,千歲香包成了這次挖掘工作的最大收穫。出土的橢圓型香包通體由黃褐色織綿縫製,帶鏈用的是瑪瑙寶石,周邊採用傳統鎖邊工藝,附加十字針黃白絲線裝飾邊緣,底部有寫意式的鳳爪紋飾。香包主體構圖為海棠花,是用彩色絲線繡成的。花葉造型從色彩到形態層次分明,富於變化,雖年代飛上久遠,仍豔麗如新。因為其與雙塔同庚,所以大家都稱之為“千歲香包”。據專家考證, “千歲香包”是教徒將其作為心中的珍寶,獻給佛祖的。不想這一藏就是一千多年。

林深山高的子午嶺,成就了雙石塔神聖,對於修行悟道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去處,但石塔本身的安全卻讓讓憂心忡忡。於是,許多有眼光的人就提出了搬遷雙石塔的建議。東山靠近縣城,綠蔭交柯,曲徑通幽,加之山下建築林立,柔遠河映帶左右,讓石塔姊妹安身與此,再也合適不過了。

經過放大之後的雙塔寺,再一次從華池的土地上站了起來,風雨之後的雙塔更見嫵媚。對於石塔來說,少了清靜,但多了安全。其實,不管是對佛,還是對人,關鍵是能不能守住自己內心那份寧靜。

那條石子砌成的小路,看上去更像一條洗卻塵俗的溪水,從塔院一直流到山下,咋看像一首秋月清輝凝固的聖光之詩。陽光裡的雙塔,就像兩盞光照人心的燈燭。在佛的眼睛裡,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偉大的生命,而世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微不足道的塵埃。

站立在縣城東山的雙石塔,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道風景,也是我們每個人心底裡的一道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