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告别“牛打沟,人打窝”的种植方式,今年种洋芋和往年不一样

告别“牛打沟,人打窝”的种植方式,今年种洋芋和往年不一样

天空雾蒙蒙的,飘着零星细雨,在金沙县大田乡幸福村的坝子上,却很是热闹,数十名村民聚集在坝子上,带着好奇的眼神围在一起,打量着停在地头的一架红色耕作机,讨论个不停。几名市农技站的工作人员,蹲在地边给村民们讲解马铃薯种植知识。

“马铃薯种子不能这么切,这么切很浪费,只要确保每片种子上带3个芽孔就行了。”

“已经腐烂的马铃薯种子不能要,播种下去就算发芽,长出来的也是病株,还会把病传染给其他植株。”

“耕作机要调试好,确保出种口与地面的距离在10公分左右,要随时检查检查打坑和盖垄设备,不能疏忽大意。”

这是金沙县农机农艺结合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场会的场景。

调试好耕作机,装好种子和肥料后,在村民们的期望下,“轰隆隆”声响起,只有3个人操作的耕作机在地里“奔跑”了起来,掏沟、放种、施肥、起垄,一步到位,不到一小时,就种完了3亩多马铃薯。

看到耕作机栽种马铃薯的效率如此之高,现场观看的群众自发的鼓起掌来。罗永琼兴奋的说道:“过去我们种苞谷洋芋,都是‘牛打沟,人打窝’,三个人一天最多只能种一亩地,我的个天!现在用耕作机,3个人一小时就能种3亩地,太神奇了。”

村民于远慧接过话茬,指着红色的耕作机微笑着道:“第一次见到能种洋芋的机器,以前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说过。用耕作机做活路,该节省多少劳力,以后如果都能用上耕作机,那我们老百姓就幸福了。”

村民们不由感叹:“太快了,太快了,今年种洋芋和往年太不一样了。”

据市农技站副站长王立新介绍,在全市“春风行动”如火如荼背景下,立足农村缺乏劳动力的现实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由市农业委员会牵头,市农技站和市农机研究所共同承办,市、县、乡三级农技部门联动,在七星关区、织金县、金沙县开展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马铃薯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7种调整农作物之一,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对补齐缺乏劳动力短板,提高农业耕作效率,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立新说道。

听到群众们对耕作机的赞赏和认同,以及对未来全机械化耕作的期许,王立新站在耕作机前,轻轻摩挲着红色的耕作机,喃喃道:“会的,总有一天,山旮旯种地也能用上机器,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