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歷史的解說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明朝滅亡,崇禎帝是昏君嗎? 所有的史學家都認為崇禎皇帝不能稱之為昏君,有人把史書裡對他評價綜合一下就是: 他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雞鳴就起床以至夜晚都不睡覺,往往焦勞成疾。節儉自律,不近女色,宮裡從來沒有宴樂之事。為啥亡國,只是因為明朝的積弊實在是太深了,崇禎皇帝無法力挽狂瀾才導致滅亡。

崇禎帝在召見閣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意思是說,亡國不是我的錯,原因都是你們這些自私自利官員的錯,汝皆亡國之臣。

李自成評價崇禎也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這句話意思是,閣下其實並不是昏庸不明之人,奈何孤身而立,身邊到處都是隻吃飯的人;大臣們都在顧著自己的私利,而到處結黨謀私,忠於閣下的人幾乎都沒有了! 李自成也是分明在說“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貪腐之臣”。

北青網;網友說;中外學術界公認,明朝時期的中國財富佔當時全球財富總量的1/3強,工業總產量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2/3。明朝晚期國力依然強盛,經濟進步,文化繁榮,尤其江淮一帶商業昌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強大實力的赫赫帝國,竟突然間轟然倒下,說亡就亡了!這是為什麼?

網友upseshara說;明朝早在崇禎皇帝即位之前,就已名存實亡了。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真是沒一個說的過去的,有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歡做木匠的皇帝,有替自己親爹媽爭名分而與大臣打了多年口水仗的皇帝,有喜歡封自己做什麼將軍、什麼侯的皇帝,有喜歡自己乳母的皇帝,有死於紅丸的皇帝,有喜歡微服私訪調戲良家婦女的皇帝,真是一蹋胡塗到了極致,整個二十五史,沒有這麼胡鬧的朝代。按照網友upseshaya的說法,這樣的胡鬧朝代有怎麼多的胡鬧君王,不亡國就不錯了,怎麼能執政276年?成為世界經濟強大的帝國?

一個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關鍵在與國家的法律和執法人是不是為國為民的,只要是為國為民,就要保證國家有錢有糧,人民有飯吃,這是最明顯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執政289年,除漢朝之外,是執政最長朝代,主要是唐朝以道教為主要宗教,以公平無私為治國之道。明朝因為皇帝懶惰,為了加強皇權,從英宗開始,加強完備了宦官機構,並足以與官僚機構相匹敵。在皇帝有所作為的情況下,兩個系統有相互制衡的作用。相反,當皇帝怠政或濫用權力的時候,兩個系統則此消彼長。由於宦官大部分都是因為家窮,無法生活,從小閹割後,送到皇帝的家,在皇宮長大接受教育,他們都恨欺壓人民的貪官,都為窮苦人說話,他們當官後基本上都是守法官員,即使有貪官也不是罪大惡極鉅貪。他們一界又一界都是公心為國為民,都是皇帝的忠臣,所以即使有權臣控制朝局,宦官力量也聚而不散,隱而未衰。明朝宦官制度是明朝能成為經濟強國,執政276年的主要原因。

太監宦官都是窮苦人出身,他的親戚朋友也都是窮人,除了在皇帝面前反映人民疾苦之外,還支持為國為民的清官,早在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年),張居正得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太監馮保的支持,取代了高拱內閣首輔之職,在明神宗萬曆年間,連續10年擔任內閣首輔(宰相)。挽救明朝統治的危機,他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尤重於經濟的改革,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面。整頓賦役制度、扭轉財政危機,這是張居正改革的重點。在明朝中期,土地兼併就非常嚴重,大學士徐介佔地24萬畝,江南大地主有的佔地700萬畝,國家有一半土地不納稅,他認為賦稅的不均和欠額是土地隱沒不實的結果,所以要解決財政困難的問題,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類土地,遂於萬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國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礎上,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推動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崇禎帝怎麼敬業,國家又怎麼富強,怎麼能成為亡國之君?《天舉三字語》說;國於民,兩頭窮,少數富,權將傾。 有觀點任為;殺魏忠賢是崇禎吊死煤山的主要原因,提到魏忠賢這個人,可謂是明朝的一個傳奇式人物了,明熹宗死前曾專門叮囑自己的弟弟,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給予了魏忠賢如此高的評價,可見魏忠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魏忠賢在職期間,為大明舉薦了不少人才,如趙南星,孫承宗,熊廷弼等一批能臣,從他的名字來看他要為大明的江山社稷的進忠,做個賢人。魏忠賢還是個具有極強的個人能力。他通過加徵礦產稅,工商稅、海稅,減免農業稅,既保證了財政和軍需,又使老百姓能夠平安度日。在魏忠賢當政時期,明朝沒有發生過大的變亂,邊境戰事也是捷報頻傳,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回盛京後不久死去)。寧錦大捷明軍多次重創皇太極。丁卯之役,毛文龍在朝鮮拼盡血本擊退阿敏數萬八旗軍,阻止了阿敏當朝鮮王的夢想。皇太極東奔西突累到吐血沒撈著什麼好處,只能龜縮在盛京。魏忠賢利用矛盾聯合幾個具有實力外官,強力開徵了礦業稅、商業稅,減免了農業稅,這其實是贏得百姓擁戴的!但卻遭到東林黨集團的強力反對,因為把持礦業、商業的正是東林黨文官集團,此幾項稅種,在明朝前幾代皇帝都想推行,都因東林黨文官集團反對而以失敗告終,這觸及到了文官集團的根本利益。崇禎即位後,聽信文管集團讒言,不到兩個月就殺魏忠賢,清除了閹黨,廢除礦業稅、商業稅,恢復了農業稅,加重農民負擔,又恰逢大範圍災害持續,於是農民起義不斷!

農民起義使政局不穩,人心渙散,又要防備清軍,對峙清軍需要軍隊來完成,這需要銀子;鎮壓農民起義,確保後方無憂,也需要軍隊來完成,還需要銀子,沒銀子怎麼辦,崇禎要求官員捐款遭到貪官的反對,無奈只有對內地加收農業稅,礦業,工商業都是東林黨高官的,其實在明朝後期土地基本上也都是東林黨大小官員的,農民的土地已經很少,大都靠給地主種地為生,在加上官員少報土地,偷稅漏稅,土地稅收很重,在加上天災,樹皮,草根都被人民吃光,所以,內地農民起義愈演愈烈,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面對災情,貴族們依舊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在河南洛陽城內城外災民們到處是呼救聲,福王朱常洵不管不問,還照舊收斂賦稅。當時,明朝派去征伐李自成部隊的援兵經過洛陽,看到富麗堂皇的福王府時,怒道:“洛陽王府富於皇宮,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

面對國家財富都在東林黨少數人手裡,國庫空虛,無法撫軍安民,內憂外患的時局,崇禎六下罪己詔,大體意思是因為自己的過錯,導致戰亂害民,賦稅無度,百姓被搜刮到赤貧的境地,加之天災不斷,疫病流行,最後是用人不當,文官不法,武將驕懦。號召民眾忠君愛國愛民!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了皇兄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國難當頭,非常時期,個人恩怨和個人私慾是不是應該暫時放一放呢? 畢竟,國祚永存,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時,也讓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十七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起義軍直逼京城。而這時的崇禎,再想獨挽狂瀾,已是力不從心。再加上他用人不察,聽信讒言,錯殺忠良,導致眾叛親離,孤立無援。最後,在1644年三月十七,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部隊開始圍攻北京城,崇禎皇帝與自己的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望著北京城外的連天烽火,長長的嘆息著,這位剛剛三十四歲的皇帝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於是回到宮內逼死殺死自己的妻妾及兩個女兒之後,崇禎想要逃出北京城,但是卻沒有成功,十九日的拂曉,崇禎與貼身太監王承恩再次登上煤山,崇禎用自己的鮮血寫下了遺書,崇禎皇帝的遺書中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之後崇禎皇帝將遺書放在自己身上自縊而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