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的病因和预防

子宫是妇女至关重要的器官,胎儿在这里孕育,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从这里开始。所以“上帝”造人时给了子宫特殊的眷顾。

子宫位于骨盆中央,下有盆底筋膜和肌肉支撑上托,上有腹腔脏器重量和腹肌运动产生的压力保护,前后、左右、上下共有3组6束强有力的韧带将子宫固定在骨盆坐骨棘水平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保证了胎儿在子宫中生长的稳定性,可谓“众志成城”。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什么是子宫脱垂?

然而,“上帝”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给子宫的保护并非坚不可破。

骨盆是一个漏斗状的结构,上宽下窄,女性大小便的出口尿道、肛门及产道均“挤”在这里。子宫前方有膀胱,后方有直肠,两旁紧靠输尿管。子宫向下延伸便是阴道,阴道与膀胱、直肠真正是亲密近邻,仅有一“墙”之隔,但这“墙”可不是“钢筋水泥”,而只是薄薄的一层纤维结缔组织,极易受到损伤破坏。

如果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时,就称为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统称“盆腔器官脱垂”。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目前临床上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率评估起来比较难,因为脱垂是一个较为隐匿、渐进性的疾病,或者说是一种功能减退的状态,刚开始时患者往往并没有感觉到,故不会就医。

有学者对16 616名妇女调查的显示,有14.2%发生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占1/3,阴道后壁脱垂占1/15。还有研究发现,盆腔器官轻至中度脱垂的发病率高达48%,重度脱垂的发病率为2%。

子宫脱垂的病因

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盆底支持功能的破坏和腹腔压力的增加,破坏了盆腔器官组织的稳定性,使其沿身体纵轴进行性下降脱垂。

那么,破坏盆底支持功能的病因有哪些呢?

一、分娩损伤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软产道时迫使宫颈展平扩张,阴道、会阴皆逐渐扩大,以便胎儿通过。软产道周围的盆底组织极度扩张,筋膜、肌肉伸展受损甚至断裂,致使盆底支持组织的神经肌肉功能被破坏,支持力量衰减。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和产钳、胎吸助产,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最为严重。

产后骨盆内器官、软组织、肌肉韧带的修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多且早劳作、腹压增加及其他不利于盆腔器官组织修复的因素比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均是子宫脱垂发生的高危因素。

多产也是危险因素,每增加一次分娩,子宫脱垂的风险就增加10%~20%,其中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增加31%。

二、支持组织疏松薄弱的相关因素

绝经与雌激素

雌激素具有促进子宫发育、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厚、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细胞内糖原储存的作用,同时还可增强盆腔内器官及软组织的强度、支撑力,以及阴道局部免疫抵抗力。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不足,使盆底肌肉张力下降,盆底筋膜坚韧度减退,子宫韧带失去弹性,整个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无力。

另外,雌激素缺乏使生殖器官萎缩、子宫肌层变薄,子宫脱垂的发生率较绝经前明显上升,并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脱垂程度逐渐加重。有研究报道,500例子宫脱垂患者中,绝经后妇女占61.3%。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盆底组织先天发育不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种族差异

有研究发现,和白人女性相比,黑人女性及其他非白人女性患子宫脱垂的风险较低,如西班牙裔女性具有患子宫阴道脱垂的高风险性。

不同种族之间患病风险的差异是缘于遗传、解剖因素的差异;生活方式,饮食、锻炼和工作习惯的不同;文化期望和症状耐受力等多方面的差异。

而不同种族导致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受损伤的可能性和程度不同,对损伤后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也不同。

导致子宫脱垂的其他相关因素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1、年龄

子宫脱垂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妇女每增加10岁,患病风险增长16%~20%。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机体机能逐渐衰减,由于肌肉张力下降,使盆底组织支撑力量进行性下降而发生盆腔器官脱垂。

2、肥胖

多项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妇女具有较高的脱垂患病风险。肥胖女性,尤其是腰围大于臀围的“苹果”体形妇女,阴道后壁脱垂比正常体型女性患病风险提高,脱垂的程度更严重。体重指数(BMI)增加和阴道后壁脱垂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因为肥胖者盆底组织张力较弱,腹压较高。

3、营养不良、腹压增高

慢性贫血、糖尿病以及其他导致全身组织退变、肌肉薄弱的慢性疾病;慢性咳嗽、大笑、繁重的劳作,不当体位及运动不当,均可导致腹压长期增高。另外,妇女产褥期缺乏合理的休养调整影响盆底组织康复,外伤及先天后位子宫等,均是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因素。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不当体位

子宫脱垂如何预防?

由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机制与年龄增长、生理性退变等不可抗因素密切相关,盆腔器官脱垂是渐进性的,不会自然痊愈。所有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均不能避免复发,再次手术的几率很大。

对于本病来说,预防更重于治疗。然而并没有绝对的方法可以完全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减少或延缓脱垂的发生和进展。

也就是说,避免所有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便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同时也是减少并延缓脱垂复发的重要措施。

医生提醒:6招预防子宫脱垂!

01、孕期保健

针对病因,做好妇女孕期保健,提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体操锻炼,产褥期避免体力劳动。加强妇女保健工作,可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02、盆底肌肉训练

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盆底肌肉训练。

03、去除增加腹压的因素

积极治疗和避免所有增加腹压的因素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避免运动不当和不当体位。

04、绝经后补充雌激素

有研究证实绝经后应用雌激素5年以上能够降低脱垂的发生率。子宫阴道脱垂患者,应用雌激素治疗可以缓解脱垂程度、减轻症状;术后需要继续用雌激素软膏,有助于术后维持治疗效果,减少或延缓复发。

05、适当锻炼

增强全身体质,防治心血管、代谢、内分泌疾病,是在全身范围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06、控制体重

下面这篇文章您可能也会感兴趣,点击即可阅读☟

点击网址即可订阅2018年纸质杂志: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72346660

中老年保健杂志全国邮局订阅:邮发代号 82-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