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 題/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 文/土老帽
  •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
  • 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蘇德戰爭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最殘酷的戰爭,沒有之一。這場戰爭是典型的絞肉機,單單蘇聯軍民就付出了兩千多萬生命的巨大代價,當然德國人也死了一千多萬人。

蘇德雙方都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而蘇聯使用的一款新式武器可以說令德軍聞風喪膽,它在蘇德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這麼一款殺人武器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可能已經猜到,它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喀秋莎火箭炮模型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以閃電戰迅速突進蘇聯腹地,戰爭在6月22日打響,7月份德軍已經打到了第聶伯河上游的奧爾沙市,佔領該市的德軍,有大批坦克、摩托化部隊和各種作戰物資集結在火車站。

突然一陣火球從天而降,頓時德軍的坦克、車輛和士兵被炸了個稀爛。是什麼武器這麼大威力?

德國人被炸蒙了,他們只知道這決不是一般的炮彈,因為即使是重炮也沒有這麼大的殺傷力。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我就是故意的)

為此德軍專門派出地面部隊和空軍進行搜索,也沒有發現附近有蘇軍的炮兵陣地。實際上,轟炸德軍的就是喀秋莎火箭炮,這是蘇軍第一次使用這種新式武器。

當時參戰的只有一個連的火箭炮部隊。

火箭炮安裝在汽車上,一陣轟擊之後,這個連開起汽車迅速轉移,德軍飛機雖然也看見了幾輛汽車,但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就是他們要找的神秘武器。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喀秋莎火箭炮集群攻擊的場景

這種火箭炮的型號是BM-13,它是一種自行火箭炮,後來定型為多軌道型。它擁有8個發射滑軌,可以單獨發射,也可連續發射,還可以齊射。一次齊射能發射16枚火箭彈。

裝滿彈藥需要5——10分鐘時間,7妙多鍾就可以完成齊射。這種武器火力兇猛,殺傷面積大,常用於摧毀敵人的防禦工事、壓制敵人火力配置、消滅敵方密集部隊。

它在蘇德戰場剛一使用,就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因此備受軍方高層青睞。蘇軍於是大量安排生產這種火箭炮,並迅速成軍。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士兵正在裝填火箭彈

這種武器的研發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但直到蘇德戰爭爆發才算定型。

生產這款武器的是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俄文的共產國際首寫字母是K,所以炮身上都有k字樣。

蘇軍士兵都知道這款武器的威力,但又不知道它的型號名稱,那時候正好部隊里正流行那首著名的歌曲《喀秋莎》,而喀秋莎的首寫字母也是K,戰士們像喜歡《喀秋莎》一樣喜歡這款武器,乾脆就親切地叫它喀秋莎,再後來,喀秋莎竟然成了這款武器的官稱。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喀秋莎進攻的畫作

之後,喀秋莎火箭炮在蘇德戰場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1500多門喀秋莎火箭炮大發神威,給德軍造成巨大殺傷,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之後,蘇軍轉入戰略反攻,新的喀秋莎火箭炮不斷輸送到部隊,在收復國土的戰鬥中,喀秋莎火箭炮,發揮了更大的作用,蘇聯紅軍之所以能夠如秋風捲落葉一般迅速收復失地,喀秋莎火箭炮功不可沒。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不好意思……

而在蘇軍越過國境線對德戰鬥中,喀秋莎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攻佔布達佩斯、布拉格和柏林的攻堅戰中,喀秋莎成了真正的明星武器,敵人的堅固堡壘,在喀秋莎炮火的打擊下,變成了廢墟,在攻入柏林,進攻國會大樓的戰鬥中,喀秋莎火箭炮跟其它炮火配合,幾乎把整個街區夷為平地。

蘇德戰場一款明星武器,曾是德軍的夢魘,卻有一個特美的名字

喀秋莎進攻場景

在戰爭中,喀秋莎火箭炮不斷得到改進,生產了新的型號,到戰後,蘇聯共生產БМ-30系列火箭炮1800門,生產БМ-8系列2400門,生產БM-13系列6800門。

蘇軍總共裝備了7個火箭炮師,另有11火箭炮旅,還有38個火箭炮營。這樣一支強大的火箭炮部隊,成了蘇軍炮兵中威力最大的部分,可以說成了德軍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