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全球亿万富豪榜里的财富秘密,只有两个字


全球亿万富豪榜里的财富秘密,只有两个字

Photo by Pepi Stojanovski on Unsplash


1.


市面上谈论致富的书籍,多得数不清。其中的良心之作有个共识:要想致富,不能靠工资,只能靠拥有自己的公司。

这是一条屡经实践检验的真理,也狠狠打了某些教条经济学家的脸。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是赚不到利润的。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观点,虽然正确,但是无用——不能为你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致富信息。

如果考虑资本成本,发达经济体中大公司的合理利润率也许不到10%——根本够不上致富的级别。但我们可以假设你要运营一家风险极高的公司,要想吸引投资者,这类公司必须为他们提供获取高额回报的机会。

这样一来,即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这些公司也有望赚得可观的账面利润,因为投资者只会支持那些回报高到值得为之冒险的市场新入者。

这就意味着,如果创建一家这样的公司,把所有钱投入其中,并将赚得的利润不断用于再投资,最终你会变得富有。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你赔得精光,但这无损“致富靠产权”的结论。

赔光了的那些人,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脱颖而出的那位,商业史留名。

全球亿万富豪榜里的财富秘密,只有两个字

Photo by Rod Long on Unsplash


2.


手里拥有一些东西的产权,永远是可靠的致富之道。关键在于纵观全局。

我们可以想象,知识产权是如何为“微型垄断”奠定基础的。这其实是一条普遍规律的特例。

这条普遍规律,用哈佛大学教授劳埃德·L.魏因雷布的话来说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私有财产都是垄断”。

也就是说,私有财产权往往能赋予你某种专属权——你有权使用一样东西,从中赚钱,并阻止他人使用这种东西。

魏因雷布在为美国参议院准备的简报中指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产’就是‘垄断’...一项发明的“所有者”可垄断这项发明的使用权,就像房屋所有者‘垄断’房屋使用权一样。”

你一旦拥有某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专属于你的了。这不仅适用于知识产权,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产权:

产权让你拥有一种“微型垄断”,垄断对象不是市场,而是资产。

因此,如果你拥有一种能持续产生收入的资产,那么该资产产生的任何收入流肯定永远属于你。没有竞争对手能把它们从你手中夺走(只要你能捍卫自己的产权)。这实际上就是马库斯·克拉苏的财富秘密行之有效的原因,也是俄罗斯寡头在苏联解体之初暴富的原因。

此外,继承大笔财产的人无须特别努力,甚至根本无须努力,也能过得很好,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全球亿万富豪榜里的财富秘密,只有两个字

Photo by Tim Evans on Unsplash


3.


在手握滑溜溜的财富之竿向顶端攀登的过程中,每一项能产生收入流的资产,都相当于一个安全抓手。

房地产能产生租金,矿山出产的矿产能带来收入。当然,和知识产权一样,这些产权收入的价值也各不相同。

你可能会认为,既然产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把产权问题专门拎出来谈,显得有点滑稽。但事实上,国与国之间的产权存在很大差异。

在蒙古国,土地直到前些年还属于公有财产,虽然土地上放养的牲畜是私有财产。在德国,产权一般不包括底土权益(开采地下资源的权利)。所以,德国人一般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热衷于邀请页岩气公司到私人土地上开采资源,因为他们无法享受相关收益。

因此,单拎产权问题来谈并不滑稽,因为它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理所当然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都无法享受产权带给美国人的好处。

在成熟社会,大多数产权都来之不易:是要花钱买的。在一个法律体系完善的世界里,军事征服和盗窃抢劫都充满风险,挑战也越来越大。所以,产权的价值也就越高。

总体而言,拥有产权是《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呈现的“财富秘密”的基础。

萨姆·威尔金在《财富的本质》一书中指出,发达经济体的顶级富豪有75%来自基金管理或知识产权行业。包括逾1600名亿万富豪(含新兴经济体富豪在内)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虽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但总体来说,很多人手中的财富还是要归功于产权。

比如,在1600名富豪中,约有130人来自房地产行业,约40人从事油气开采,约120人从事时尚或零售业,而这些行业的公司通常既拥有价值可观的品牌,又拥有价值不菲的资产。此外,约有65名富豪从事制药或医疗行业,约90名富豪来自科技行业,还有70名左右的富豪来自传媒业。

尽量拥有产权吧。


- The End -


撰文 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