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之下,这些行业将化“疫”为机

疫后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能加强企业的底层技术实力,帮助企业打造属于自身的“护城河”。

本报记者 吕红星

一场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大多数线下商业步履维艰,例如,旅游业、餐饮业等。但与此同时,很多行业也被推到了全新的境遇之中,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爆发。

医药产业和互联网医疗

疫情之下,无论是国家、国民、资本市场都会对医疗行业愈发重视,而大健康产业也将带来稳健的需求增长。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军事医学研究院考察时表示,要坚持在疫情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方面合力攻关,通过打这场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

据记者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8万亿元,未来的3-5年内,市场将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此次疫情将大大推动医药产业发展,而且还将诞生大量的驱动型投资机会。

与医药产业一样,互联网医疗也将迎来化“疫”为机的机会。

“互联网诊疗可以让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指导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确诊的患者在家继续治疗,配合在线处方和物流配送,可以让很多常见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不出家门就能获得连续的医疗照顾。这非常有利于阻断病毒的交叉传播,对于疫情防控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卢清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疫情给远程医疗打了一针催化剂。很多医院对远程医疗的态度从抵抗、不在乎变成了试着去接受,并从中受益。

在卢清君看来,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在各地普及和推广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公众多年养成的就医习惯不是一时能改变的,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此次疫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体验新模式,促进了医疗新模式的提供者(医院、政府、供应商)和公众之间形成正循环的认知动态平衡,这会加速提升全社会对互联网医疗的接纳程度。未来2-3年,远程医疗会进一步普及,尤其是缺少医疗资源的地区。

“5G的发展,带给医疗行业的是能力的辐射。互联网连接了医疗行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在国家综合医改中,确立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型生产关系,必定会为新一轮医疗生产力的提升带来无限的动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将成为新一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卢清君表示。

生鲜电商行业

疫情期间,线下需求转到线上后,各大电商和O2O平台获得了一批新客户和潜在客户。在生鲜电商方面,很多消费者是在疫情暴发后才开始接触生鲜电商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线上平台获客成本高、获客难度大的紧张局面。

记者了解到,从2016至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950亿元,较2017年1402.8亿元,同比增长39%。

此外,还有数据显示,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订单量的2-3倍,京东生鲜配送到家业务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据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数据显示,除夕至初四,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春节后随着快送配送人员到岗,配送到家各业务将进一步增长。

此次疫情导致了用户生活习惯的改变,预计生鲜电商将是今后几年受资本青睐的行业之一,电商巨头和新手或将纷纷入局生鲜电商,抢食这块蛋糕。

在线教育行业

疫情暴发后,线下培训机构为避免聚集而停止营业,各地大中小学也纷纷延期开学,不得不自救的线下培训机构也开始转向线上授课,而迫切需要增长的在线教育企业更是盯紧了这次机会。在线教育再次回到风口。

据了解,网络教育便捷、灵活,可以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同时,在学习模式上也能直接体现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此外,线上教育还可以把优秀的教师以及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3134亿元,同比2017年的2161亿元增长了45.02%。在用户规模方面,《报告》指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快速发展,从2017年的1.44亿人增长至2018年的2亿人。在用户关注度方面,2018年在线教育关注群体主要集中在20-49岁人群,其中30-39岁人群比例最高。

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后的在线教育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传统的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将加速和加码布局线上业务。疫后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能加强企业的底层技术实力,帮助企业打造属于自身的“护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