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那个忽悠了马云的“骗子”王坚,私下里是什么样的?

那个忽悠了马云的“骗子”王坚,私下里是什么样的?

2019年3月10日晚,我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观察了博士跟一群年轻人几个小时。由于博士不想突出个人,最后这篇文章并没有发布在InfoQ的渠道上,8个月后,我选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眼中的王坚博士。

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心理学博士、忽悠了马云的“骗子”,这可能是王坚博士以前最为人知的title。而现在,博士又多了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这应该是第一位以私企身份当选院士的学者,实至名归。

荣誉等身的博士,在我眼里,却是一个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技术人。我有幸见过博士三次,博士三次都穿着那件同款的蓝白格子衫,虽然是文科博士出身,但他比谁都像程序员。

2019年3月10日晚8点,这是我第三次见到博士,和他那件蓝色的格子衬衫。

“内容把控不严最后会要出问题的!要出问题的…要出问题的…”低头盯着论坛议题草案的王坚博士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论坛议题负责人端坐在博士身旁,像一个等待老师点评的小学生那样,紧张、局促而又充满期待。

原定下午2点开始的议程,因为王坚博士要跟两会的领导聊科技被改到了晚上7点,博士风尘仆仆赶到时,已是晚上8点。那天的北京下起了这几年罕见的春雨,寒风扑面。博士还是那一袭格子衬衫、运动鞋、电脑包,俨然一副刚从西二旗地铁上走出来的码农模样。

按王坚博士的说法,此类线下沟通会称为“恳谈会”,大家围坐在一起,恳切地交谈。会议的主题围绕一个名叫“2050”的大会。2050大会是一个由志愿者发起,非盈利性质的大会,当天参与恳谈会的几位年轻人都是志愿者,其中不乏带着整个公司投入2050项目的狂热分子。

那个忽悠了马云的“骗子”王坚,私下里是什么样的?

(2050@2019 启动会)

“这是一个全球年轻人比任何时候都多的时代,世界人口的50%在30岁以下,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令人激动?”

然而在不少人看来,经济发展、互联网风口的红利都被上一辈人吃掉了,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是更加高昂的房价、更具压力的生活、更加辛苦的工作状态。城市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疾病问题,历史留下了许多问题,世界却自然地把挑战留给了年轻人。

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占世界半数人口的年轻人团聚在一起呢?唯有科技!

当第一只古猿仰望星空的时候,人类离文明就不远了。当年轻人因为科技而团聚时,未来就不远了。

于是,这位心理学博士“忽悠”了一大批年轻人,志愿地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

那个忽悠了马云的“骗子”王坚,私下里是什么样的?

(云栖小镇九亿多秒倒计时,直到2050年)

当设计师开始向博士展示Demo前,博士嘴上说着:“设计的事儿我不懂,你们看着来就行了。”

然而在接下来的展示时间内,设计师们遭到全方位的无情“吊打”:

“这个设计跟上一届大会之间没有传承。”

“Less is more,simple is best。”

“所有的设计师都想证明自己的设计是最好的,然而并不是。”

乍看起来,似乎王坚博士在这个团体里拥有着无上的权威,但他一直在强调:“2050是一个没有阶层、没有身份的地方,如果你要做什么改动,没问题,给我足够的数据证明你的观点,我一定听你的。”

一再遭遇挑战的设计师们同样没有屈服,这一场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王坚博士突然冒出了一句:“你们所有的这些设计、手稿、初版再版终版的资料,都要放到2050的博物馆里,让来参加的年轻人们知道我们在这个后面花了多大的心血。”

设计师们特别感动,然后接着继续跟博士争论。

当议程进行到整个大会最重要部分的论坛、议题设置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桌上的咖啡、可乐、柠檬水都空了,志愿者们依旧精神饱满,除了在旁边想打哈欠而不敢的本人。

“为什么要搞财经论坛?这跟年轻人有什么关系?”

“你就是搞一个关注年轻人健康的中医议题都比这强!”

“峰会这种名字一定要毙掉!避免会中套会!”

“议题别搞成科普了,科技不是科普,科普听起来高高在上,好像在教育年轻人,不好。”

“现在不合规的都先从官网上撤下来,等讲清楚、改明白了再上。”

不出所料,又是一次单方面的吊打。

放松下来的设计师们靠在沙发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带着慈祥的目光看着论坛议题的负责人。

“所以我说为什么你们的设计不要搞那么多有的没的,科技感的重点是在他找来的议题分享人,是这些议题让这些设计有科技感了,不是设计让议题有科技感,别本末倒置了。”

设计师们一拍大腿,可不是么!

坐在一旁的我不由有点恍惚,多年前这位心理学博士带着一群“疯子般”的年轻人创立了如今满载荣光的阿里云。多年后,这位心理学博士又带着一群狂热分子创造了一个名为“2050”的新概念。他既有着技术人的严谨,对数据极度尊重,又有着文字工作者的敏锐,抠字眼几近咬文嚼字。

原定2个小时的议程,最后足足聊了4个多小时,从晚上8点聊到了0点以后。王坚博士在被助理远程催促休息无数遍后,终于站起身来背上了电脑包。看起来已经结束的议题又变成了三五成群的小团体交流:设计师们叼着烟在讨论视觉、UI、布景怎么改,火光在寒风中忽明忽灭;搭建商在讨论着怎么样设计把人流合理分配、提高体验;论坛议题负责人仍旧在跟博士讨论着各种细节……

当我终于坐上网约司机的车后,手机最后一点电量消耗殆尽,屏幕黑了下去。再回到家时已经是凌晨一点,风住雨歇,平复心情后沉沉睡去。当闹钟再次响起时,窗外已经是一片晴朗,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像极了这群因为科技而团聚的年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