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距離吉爾吉斯斯坦的民庫什(Min Kush),是前蘇聯時期興建的一座小城。由於公路缺少維護,路面坑窪不平,且狹窄的山路很多,所以我們從首都比什凱克(Bishkek)開車過來,250公里的路程竟然走了5個多小時。這座小城也是我們去伊塞克湖南岸旅遊區探訪老鷹獵人的必經之地。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過去,小城民庫什完完全全服務於前蘇聯時期的核工業計劃。在冷戰時期,蘇聯人看準了吉爾吉斯斯坦天山山脈裡蘊藏著豐富的鈾和煤等礦物資源,為了贏得冷戰的最終勝利,便在此建造了一座專供開採鈾礦料的小城。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民庫什小城建成之初,直接被莫斯科有關部門管轄,且一直未向外界公佈有關小城的任何消息。當時的蘇聯政府在短短几年間,向這座小城輸送了近萬名高技能勞動力,並派遣重兵嚴加保護,未經批准通行的無關人員甚至都不能從小城經過。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在前四五十年前,民庫什城的居民有20000多人,且非常富裕,甚至還有個規模不小的大劇院。人人在此都享受著全民醫療、全民教育和全民養老的特殊政策;在礦區工作的人可以享受全蘇聯平均工資的兩倍待遇,並且每年還享有兩次超長假期,日常出行也會享受各種特權照顧;除此之外,礦區職工的家屬也跟著享受高福利生活待遇,比如,礦區職工每天可以不限量免費領取香檳酒,魚子醬,新鮮果汁,奶油餅乾和美味的糖果!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與民庫什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當時吉爾吉斯斯坦絕大多數居民的生活還掙扎在溫飽線上。但好景不長,隨著1968年鈾礦的關閉,當地人享受免費香檳酒的日子也到頭了。雖然後來當地也新建了氈尖筆廠,但小城居民的生境卻遠不及從前。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特別是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的二十多年間,2萬多人口的民庫什僅剩下不到2000多居民,曾經繁華的小城徹底衰落了。如今的民庫什人,只能在茶餘飯後聽上了年歲的老人講述曾經的輝煌生活了。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因為距離著名旅遊區伊塞克湖南岸還很遠,所以民庫什當地的路況並不好,而且缺少路標指示,想要找到小城的具體位置還是有一點點困難的,但吉國旅遊部們給我們指派的司機阿扎馬特(Azamat)很厲害,僅憑著四五年前來過一次的印象,帶著我們邊走邊摸索,最終還是找到了民庫什的老礦小鎮。今晚,我們就住在這裡。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我們的汽車駛入民庫什礦區小鎮,看到道路兩旁全是兩層高的公寓樓,這些樓房的外牆多已看不出原來的色彩,且處於嚴重失修的狀態。街道上沒有柏油路,地面全是用渣土墊成,路兩側也不見商店,僅有一些孩子追著我們的汽車跑。大樹下的長椅上有幾位老人在曬太陽聊天。我下意識地拉了拉衣領,這個地方給人一種莫名的陰森感。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我們的汽車停在了小鎮上一個不起眼的兩層舊建築門前,它是鎮上唯一的家庭旅館。我們只能在這裡對付一晚了。在卸行李的時候,旅館主人夫婦前來迎接我們——亞歷克彼得羅維奇(Alec Petrovich)和他的妻子古納拉諾戈貝沃(Gulnara Nogoibaevo)。旅館的女主人為我們的晚餐準備了新鮮的鯉魚和烤蔬菜,還有誘人的蜂蜜、新鮮果醬。這是我們三天以來在吉爾吉斯斯坦吃過的最好食物了。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吃飯的時候,古納拉介紹說,她的丈夫亞歷克是當地醫院的心臟專科醫生,她的公公曾是民庫什鎮的蘇聯專家,在小鎮建設之初就來到了這裡定居,丈夫在首都比什凱克接受醫學培訓後也回來了。問起在這裡定居的原因,古納拉說她和丈夫都熱愛高山,而且說她的丈夫是個有責任心的人,對小城的病人很關心,有責任有必要繼續在這裡生活!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我們起初比較擔心埋在礦區裡的鈾廢料是否對身體產生放射性影響,但亞歷克向我們保證,癌症只是繼心臟病和酗酒之後的第三大疾病。只要和鈾廢料保持一定距離,絕對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第二天早晨,古納拉主動請纓帶我們去民庫什礦區走走。一路上我們遇到了不少身著校服的小學生,其中還有一位女孩的頭上還戴著蝴蝶結髮卡,讓人聯想起了蘇聯時代。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鎮上以前的工業區現在只剩下一些廠房的框架了,許多車間建築的屋頂塌陷嚴重,窗戶上也沒了玻璃。據古納拉說,這片工業區是和小城同時建立的,也就是1953年前後。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我們隨機走進了一處廢棄的建築廠房。建築物外面雜草叢生,樹木和樹根在廢墟中瘋長。廠房裡面有些生鏽的機器,安全生產的一些提示還隱約可見。破舊的防毒面具被丟棄在瓦礫中,數千根氈尖筆零件散落在地上。據說,這兒曾經是一間舊筆廠,而地上這些廢棄的筆尖則是在聖彼得堡製造的,然後運來這裡進一步加工。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如今的民庫什沒有一家工廠企業,當地人全部從事牲畜飼養,養殖牛、馬、羊是當今人唯一的謀生方式。沿著山路行駛十多分鐘,我們來到了民庫什小城的採礦作業區,這裡的海拔高度是2260米。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採礦區的盡頭是鈾礦入口,但大門緊鎖,旁邊立有一個紅色標誌警告。一位在附近放羊的人告訴我們,十多年前這邊的礦井根本不鎖,當地的孩子們經常爬進隧道玩,直到有一天一個孩子在礦洞裡面失蹤了,找了好幾個月還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之後再沒有人敢進礦井了,大門也被上了鎖。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轉到礦坑的後面,是一片漂亮的山谷,周圍全是白雪皚皚的山峰,一派壯麗大自然的美景,這也是當地唯一沒有被“破壞”,也沒有遭到鈾礦“汙染”,可能永遠也不會被“遺棄”的景象!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在山頭上休息的時候,古納拉跟我們聊起了她和丈夫的宏偉計劃。由於民庫什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周邊的舊工廠設施大體還在,而且礦區周邊的自然風光非常迷人,加上當地的牛馬牧場很多,有很好的旅遊開發潛質。所以他們想在一兩年內通過首都比什凱克的旅行社把遊客介紹過來,讓遊客去民庫什的蒙古包營地玩。為此他們還購買了一些鎮上的空置老公寓,計劃改造成舊式風格的家庭旅館。

蘇聯時期鈾礦小城,全民享受免費供給,職工雙倍工資,卻晚景淒涼

​“我的目​​標是把本地人培養成出色的嚮導,帶動大家通過旅遊業提升生活質量。如果順利的話,還能讓更多在外務工的民庫什人迴歸小城!”古納拉說,他們還計劃拆除一部分破敗的廠房建立藝術區,並在國際機構的幫助下清理民庫什礦區暴露的鈾礦堆……希望有一天民庫什真的能夠與自然風光和戶外登山運動關聯起來,被世界遊客所認知。但在一切工作完成之前,古納拉夫婦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