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趙汗青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榴園村,地處市區東部,龍脊山下,近千畝的塔山明清古石榴園。園內有古樹587株,平均樹齡150歲,是迄今華東地區年代最久遠的古代石榴園。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秋天,石榴成熟了,又大又紅的石榴掛滿枝頭,像一個個胖娃娃調皮地坐在樹上,把樹枝都壓彎了。這樹上的石榴全部裂開了嘴兒,像炸蠶豆一樣炸開了,像個個開心的孩童在哈哈大笑著,露出了滿口的晶瑩的牙齒,彷彿在歡呼秋天的大豐收。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榴園村內自塔山一路向南,一路之隔的是趙莊。這條路可是有來頭的:在古代是連接鹽城到西安的交通要道,人稱古鹽道。趙莊有一片瓦房,名曰趙瓦房。70多歲的趙莊果農、世代中醫趙克芹介紹:“以前,周邊地區特別貧困,以茅草房為主,明末清初,我們相九趙氏家族一支從鳳凰村寧山搬遷而來,蓋了三進三出的磚瓦房院落,在一片茅草房中特別引人注目,所以這裡得名趙瓦房。趙瓦房下方有一處清泉,是初遷祖來之前就挖好的深井,現在叫清井,井水甘冽,上面安裝有古石榴樹木的軲轆。至今果農還飲用此井水。”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古石榴園內,有一處參井,相傳為八仙之一張果老機緣巧合獲得千年人參之處。參井的水常年豐沛,水色清亮透明,富含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礦物質,飲之甘冽爽口,讓人神清氣爽。果農告訴記者,這處井水相當純淨,用它燒水的水壺從來沒有出現過水鹼,是品質優良的礦泉水。明清石榴古樹長勢這麼好,就得益於常年用它灌溉。它的底部是一個天然巖洞,通過暗河直達東海,所以一年四季從不幹涸。

淮北市烈山榴園村咋成張果老成仙地了

說正題:美好傳說在榴園。

都說榴園村和別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很有底蘊,這可不是一句空話。榴園村三山環繞,自古就有"三山夾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之說。據傳,神話人物張果老在此得道成仙。

據傳,張果老,本名張果,生於南北朝後期,家在今烈山鎮大山頭東王莊北2公里。張果少年家貧,身體多病無錢醫治,便聽從家人勸告拜塔山寺和尚普善為師出家修行。張果每日晨鐘暮鼓唸經習武,不知不覺,數年過去了。

有段時間,張果每天要到八里崗水井挑水,途中經常遇到兩個胖娃娃討水喝。樸實的張果心疼兩個小娃娃,每次都讓他們"咕嘟嘟"喝個夠,因此挑回去的水少了很多,隔三差五被普善痛打一頓。一次,張果不堪忍受皮肉之苦,向普善說出了水少的緣故。面慈心狠的普善沉思一番,給張果出了個歪點子。 那天,兩個娃娃正在喝水,張果掏出紮上紅繩的鋼針,插在男娃的屁股上。男娃吃痛,一頭扎進了張果取水的井裡,女娃趁機向東南逃去。

原來,兩個娃娃是兩個業已成型的千年人參,是被妖僧普善從東海龍王處"順"來的,因普善看管不慎從塔山寺潛逃而出。

張果將男娃從井裡挖出,並帶回塔山寺。普善喜出望外,立即親自動身邀請龍脊山大方寺方丈和皇藏峪瑞雲寺方丈前來觀寶。出門前,他吩咐張果將男參娃給煮熟了,留作他們3人享用,遂飄飄然而去。

眼看參娃已經煮熟,聞著鍋裡的香味,張果耐不住誘惑,將參娃連湯汁吃了個精光。為毀滅證據,連刷鍋水都倒給了坐騎驢子喝掉。不多時,普善攜友歸來,張果騎驢便逃。張果擔心普善追上,倒騎在驢背上不時回頭觀望。他這一路逃的實在太狼狽,連腳上的靴子滑落了一隻都沒留意。

若干年後,雲遊四海的張果到處行俠仗義,被世人尊為張果老。聽聞普善已死,便回到塔山寺門前的古石榴園燒藥煉丹。從此,八仙常在塔山寺前下棋作樂。有一次何仙姑與呂洞賓發生爭執,一把將棋盤和棋子掀翻在地。張果老百般調解,兩人才言歸於好。

這些傳說,在榴園的各處美景得到了"印證":張果老挖出參娃的"參井"常年不竭,泉水甘冽,坐落在明清古石榴園內一新修涼亭邊;張果老逃跑時,喝了參湯刷鍋水的坐騎成了"仙驢",在龍脊山天梯上踏出一排腳印,旁邊有靴子和包袱砸出的印記;張果老在石榴園內指地泉湧,化為丹井,後人刻碑名曰"丹井";何仙姑掀翻棋盤,棋子撒了一地,在原地長出了一片橡樹林。上述景觀,至今猶存。可惜原本有九間殿房的塔山寺已被拆除,僅餘遺址。雖盛景不再,榴園深厚的文化底蘊,可見一斑。


本文傳說採自淮北市《烈山文化》雜誌,感謝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