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关于补课,补还是不补?

需要补课的观点;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存在某些学科薄弱的问题。家长们都知道“短板效应”,就想方设法给孩子“补短”;也有的“同桌去补课,我怕落后,就跟着去了。”学生根本无须家教,但盲目跟风,稀里糊涂加入补课大军;有些家长重视子女教育,但由于自身种种因素,担心不能胜任,干脆将孩子送给老师监管。也有另一种情况:孩子不服从父母管教,但愿意听老师的话,于是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老师,花点钱不算啥,最后皆大欢喜;每年高中招生都是省市示范高中先招,剩下的才是普通中学要招的学生。可想而知,这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最终能有几个考上大学?面对家长、学生期盼的眼神,不得已给几个学生“开小灶”;担心老师藏着掖着,不补会吃亏;“怕小孩因为不补课被老师冷眼相对,担心得罪老师在学校被穿小鞋... ”补课的论调;补课是两厢情愿的事,有啥错!

关于补课,补还是不补?

不能补课的观点;收费让老师压力就大多了,节假日几乎全身心扑在这些孩子身上,既要承担教育责任,还要承担安全责任。还不好跟外人说,因为家教现在还是个不光彩的行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偿补课与正常教学之间寻找平衡,很难保证正常教学的质量;利益驱使下,老师难免倾向于赚外快;再负责任的教师在社会风气的驱动下,内心想法也会改变。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所有教师都倾向于课堂上讲课不尽力,甚至刻意保留借此让学生去参加自己的培训课…不能补课的论调;拿着国家的俸禄开小差,缺德不?

关于补课,补还是不补?

老师的观点;你没尽到家长的职责,你就别要求我;很明显,你和孩子是一伙的,我是外人,凭什么做“坏人”的是我?你的宝贝说不得、碰不得,为什么这工作就得给我?你比他(她)多那20多年,都活哪去了?你都是要啥给啥,然后你却跟我说自己多不容易……是让我理解你吗?我很理解!那然后呢?监督孩子每天在家的学习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你累,谁不累?你难,谁不难?谁让你是家长?谁让他(她)还未成年?在孩子的教育中,你来扮“慈父”、“慈母”,为什么我就得“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对我来说是职责分工;父母,对你来说是血脉关联。可现在为什么我觉得咱们弄反了?

关于补课,补还是不补?

专家的言论;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话乍一听有些耸人听闻。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还专找让考生想不到的领域!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2016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因为在温儒敏看来,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所以教改必须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高考以前爱考实用文,一个文学类,一个应用类,二选一,“有一年考了刘震云的一篇小说,结果选他的文学类题目答题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选了应用类的。我们发现之后,第二年就调整了。现在文学类也要考,应用类也要考。否则,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最终中国的文学教育也崩溃了”。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作文阅卷存在很大问题。他详细分析,语文卷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分数分成四等,二等分是42~45分,他们调查了4个省,75%~85%都是二等分,根本拉不开距离。“考得好也是42分,考得不好差不多也是40多分,所以老师就不教了,顶多教点考场上的作文技巧。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送青少年一句话: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然后还要强调,“你们把这句话记下来,用一辈子记住,写作是一支箭,阅读是把弓”。

关于补课,补还是不补?

理性分析;补课风盛行与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其实有很大关系。现在考试越来越难,不靠校外补课,学生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现行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两回事,学校如果严格按照教材教学,不增加课外练习,不可能在高考里取得好成绩,迫于无奈学校和老师只好增加大量考试练习,借助外力来帮自己提高成绩和升学率;学校课时有限,所以这部分练习,只好占用了课外时间,费用则转移到了家长们的身上;人们都追求利益和更好生活,老师非圣贤,也想买车买房。然而被很多人忽视的现实是,目前很多教师收入并不高(分省来看,2012年小学教师年均工资北京最高,达到88280元,上海第二,为84708元,广西最低,为32089元。2012年中学教师工资水平也是北京最高,达到92270元,上海为88401元,广西也是最低,为35206元。暑期是家教旺季,尤其是高二升高三的学生。每次10多个学生上两个小时,一个暑假挣个四五万元不在话下。对比之下,如果你是老师,你能拒绝诱惑吗?);为了以后的升学只能补,无解。“现在学校的教材编的像给傻子学的,考试难得像给神童做的… 老师在课上四十几分钟估计也就只能讲完书上基本内容,学习有天赋的可能会举一反二十三,普通孩子举一反三是不足以应付考试的。所以,家长们也随大流了,为了日后的升学。现在升学,补课,成了一个死结。补课了,考试成绩大家都好了,没法选拔了,好,下次再难点,然后就更需要额外补课。如此循环。孩子,教师,家长都很累。有人说,家长都不要补,那自然是极好的。但不补,你家长能够影响多大范围?你孩子终究要参加高考的。所以仍然无解。”

关于补课,补还是不补?

解决之道;看来,老师有很多“苦衷”,家长也有很多“无奈”,彼此之间还存在很多误解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和误解?今年2月,上海、北京又出台了一轮关于补课禁令 ...市场经济角度看,有需求就一定会有供给。大禹治水告诉我们,堵不如疏!在这里,提三点倡议。1)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是个焦点也是难点,待遇上去了,活出了尊严和体面,主要矛盾自然就变成次要问题;2)法制,规章制度要跟上,对待违规者要罚到他不寒而栗,让不敢触碰底线成为习惯;大幅度提高孩子们在校的时间,让孩子的个人时间和空间压缩(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能力鉴别轻重缓急),让校外补习班失去生存的土壤;3)让个人职业规划从小了解和明白,由浅入深,让孩子们懂得明理学习的目的和作用,真正地提高自我约束力和产生内省力,让孩子有动力爱上学习。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