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關於補課,補還是不補?

需要補課的觀點;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都存在某些學科薄弱的問題。家長們都知道“短板效應”,就想方設法給孩子“補短”;也有的“同桌去補課,我怕落後,就跟著去了。”學生根本無須家教,但盲目跟風,稀裡糊塗加入補課大軍;有些家長重視子女教育,但由於自身種種因素,擔心不能勝任,乾脆將孩子送給老師監管。也有另一種情況:孩子不服從父母管教,但願意聽老師的話,於是有些家長將孩子交給老師,花點錢不算啥,最後皆大歡喜;每年高中招生都是省市示範高中先招,剩下的才是普通中學要招的學生。可想而知,這些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最終能有幾個考上大學?面對家長、學生期盼的眼神,不得已給幾個學生“開小灶”;擔心老師藏著掖著,不補會吃虧;“怕小孩因為不補課被老師冷眼相對,擔心得罪老師在學校被穿小鞋... ”補課的論調;補課是兩廂情願的事,有啥錯!

關於補課,補還是不補?

不能補課的觀點;收費讓老師壓力就大多了,節假日幾乎全身心撲在這些孩子身上,既要承擔教育責任,還要承擔安全責任。還不好跟外人說,因為家教現在還是個不光彩的行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償補課與正常教學之間尋找平衡,很難保證正常教學的質量;利益驅使下,老師難免傾向於賺外快;再負責任的教師在社會風氣的驅動下,內心想法也會改變。最後的結果必然導致所有教師都傾向於課堂上講課不盡力,甚至刻意保留藉此讓學生去參加自己的培訓課…不能補課的論調;拿著國家的俸祿開小差,缺德不?

關於補課,補還是不補?

老師的觀點;你沒盡到家長的職責,你就別要求我;很明顯,你和孩子是一夥的,我是外人,憑什麼做“壞人”的是我?你的寶貝說不得、碰不得,為什麼這工作就得給我?你比他(她)多那20多年,都活哪去了?你都是要啥給啥,然後你卻跟我說自己多不容易……是讓我理解你嗎?我很理解!那然後呢?監督孩子每天在家的學習是你的責任和義務,你累,誰不累?你難,誰不難?誰讓你是家長?誰讓他(她)還未成年?在孩子的教育中,你來扮“慈父”、“慈母”,為什麼我就得“嚴師出高徒”!班主任,對我來說是職責分工;父母,對你來說是血脈關聯。可現在為什麼我覺得咱們弄反了?

關於補課,補還是不補?

專家的言論;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的話乍一聽有些聳人聽聞。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閱讀文章具思辨性、複雜性、擴展性,還專找讓考生想不到的領域!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2015年考的閱讀題是古代貨幣制度。之後他們做了一個調查,99%的學生從來沒有關心過,沒有看過這個題目,老師也沒有注意過。2016年考的閱讀題跟文學有點關係,就是比較文學,裡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學生也看不懂。“這說明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中學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的變化,要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戲劇。因為在溫儒敏看來,女孩子中學喜歡讀小清新、小文藝、小立志,喜歡詞很美的文章。這些符合那個年齡段的審美趣味。可她們馬上讀大學了,就要開始更多地考慮思辨,面對很複雜的邏輯。所以教改必須在中學階段用高考來撬動,來推動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高考以前愛考實用文,一個文學類,一個應用類,二選一,“有一年考了劉震雲的一篇小說,結果選他的文學類題目答題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選了應用類的。我們發現之後,第二年就調整了。現在文學類也要考,應用類也要考。否則,語文課堂不講詩,不講散文,不講小說,最終中國的文學教育也崩潰了”。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作文閱卷存在很大問題。他詳細分析,語文卷總分150分,作文佔60分。分數分成四等,二等分是42~45分,他們調查了4個省,75%~85%都是二等分,根本拉不開距離。“考得好也是42分,考得不好差不多也是40多分,所以老師就不教了,頂多教點考場上的作文技巧。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送青少年一句話:

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就是弓和箭的關係。然後還要強調,“你們把這句話記下來,用一輩子記住,寫作是一支箭,閱讀是把弓”。

關於補課,補還是不補?

理性分析;補課風盛行與中國當前的應試教育其實有很大關係。現在考試越來越難,不靠校外補課,學生難以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現行的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是兩回事,學校如果嚴格按照教材教學,不增加課外練習,不可能在高考裡取得好成績,迫於無奈學校和老師只好增加大量考試練習,藉助外力來幫自己提高成績和升學率;學校課時有限,所以這部分練習,只好佔用了課外時間,費用則轉移到了家長們的身上;人們都追求利益和更好生活,老師非聖賢,也想買車買房。然而被很多人忽視的現實是,目前很多教師收入並不高(分省來看,2012年小學教師年均工資北京最高,達到88280元,上海第二,為84708元,廣西最低,為32089元。2012年中學教師工資水平也是北京最高,達到92270元,上海為88401元,廣西也是最低,為35206元。暑期是家教旺季,尤其是高二升高三的學生。每次10多個學生上兩個小時,一個暑假掙個四五萬元不在話下。對比之下,如果你是老師,你能拒絕誘惑嗎?);為了以後的升學只能補,無解。“現在學校的教材編的像給傻子學的,考試難得像給神童做的… 老師在課上四十幾分鍾估計也就只能講完書上基本內容,學習有天賦的可能會舉一反二十三,普通孩子舉一反三是不足以應付考試的。所以,家長們也隨大流了,為了日後的升學。現在升學,補課,成了一個死結。補課了,考試成績大家都好了,沒法選拔了,好,下次再難點,然後就更需要額外補課。如此循環。孩子,教師,家長都很累。有人說,家長都不要補,那自然是極好的。但不補,你家長能夠影響多大範圍?你孩子終究要參加高考的。所以仍然無解。”

關於補課,補還是不補?

解決之道;看來,老師有很多“苦衷”,家長也有很多“無奈”,彼此之間還存在很多誤解 ...如何化解這些矛盾和誤解?今年2月,上海、北京又出臺了一輪關於補課禁令 ...市場經濟角度看,有需求就一定會有供給。大禹治水告訴我們,堵不如疏!在這裡,提三點倡議。1)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是個焦點也是難點,待遇上去了,活出了尊嚴和體面,主要矛盾自然就變成次要問題;2)法制,規章制度要跟上,對待違規者要罰到他不寒而慄,讓不敢觸碰底線成為習慣;大幅度提高孩子們在校的時間,讓孩子的個人時間和空間壓縮(孩子畢竟是孩子,沒有能力鑑別輕重緩急),讓校外補習班失去生存的土壤;3)讓個人職業規劃從小了解和明白,由淺入深,讓孩子們懂得明理學習的目的和作用,真正地提高自我約束力和產生內省力,讓孩子有動力愛上學習。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