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世界十大平原

世界十大平原

世界十大平原

世界十大平原,含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四个大洲[1]。

  • 中文名
  • 世界十大平原
  • 其中亚洲有
  • 6个
  • 面积最大
  • 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 面积最小
  • 平原是亚洲的华北平原

亚洲

世界十大平原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延展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5省、2直辖市地境域。面积约310,000平方千米。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 8~15℃ ,冬季寒冷干燥 ,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两熟。

东北平原

简介

东北平原(横跨黑吉辽三省)是中国第一大平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公里,东西宽约300~400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主要由松花江、嫩江、辽河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辽河平原组成,地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沼泽湿地。

土质

东北平原的土质为肥沃的“黑土”,极其适宜农业生产,其吉林省部分更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多年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全国第一,吉林省粮食单产全国第一,这里被誉为“中国的粮仓”。

气候

东北平原处于中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均温23℃,1月-24~-9℃。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年降水变率不大,为20%左右。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较好生长,辽河平原南部还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麦,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长困难。春季低温和秋季霜冻现象频繁。江河两岸和洼地,汛期常有洪涝灾害。

西西伯利亚平原

简介

亚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位于俄罗斯境内。东邻叶尼塞河,西接乌拉尔山脉,南接哈萨克丘陵,北邻濒喀拉海。地势低平,沼泽广布。属亚寒带、寒带大陆性气候。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观平行分布,具典型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所覆盖。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有著名的秋明油田区。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较低,南部随着对燃料、金属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铁矿为中心的工矿业基地。森林总面积6 000万公顷。南部的巴拉宾、伊希姆和库隆达草原大部已开垦。为全俄重要的乳用畜牧业和谷物产区之一。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南接哈萨克丘陵、萨彦岭,北滨喀拉海。东西宽1 000~1 900公里,南北长2 500公里,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低洼开阔,中、北部海拔50~150米,西、南、东部缘地区海拔为220~300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贯穿全境。

气候

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阿尔泰山和萨彦岭以北,直至北冰洋,乌拉尔山以东至叶尼塞河的广大地带,包括秋明州、鄂木斯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州的部分地区。西西伯利亚平原海拔为100-150米左右,是世界最低的平原之一。这里的特点是沼泽地多,占平原的50%以上。由于接近高寒地带,气候极为寒冷,动植物稀少。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夏温差变化极大,夏季气温酷热而短暂,南部一般为20℃,最高可达40℃。北部一般为1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为-22.5℃,最冷可达-52℃以下。西西伯利亚平原冬季干燥,夏季雨量也不多。北部年平均不超过400㎜,南部为400-500㎜。极北地区为冻土带,南部为森林冻土带。由于地势低洼,蒸发量小,排水差,因此尽管雨量不大,这里仍形成许多湖泊和沼泽。每到夏季,往往数百公里汪洋一片。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平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资源。西西伯利亚的南部为山区,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阿尔泰山为最大山脉,最高为4506米。整个山脉由东向西倾斜,由4000米减至1000米,绵延到额尔齐斯河的山脉高度仅为800多米。阿尔泰山脉地貌复杂,崇山峻岭终年积雪,山谷盆地开阔平缓,一些地区还有广阔的冰川。这里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矿产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