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反向春運”讓“相擁”穿越人海

臨近春節,鐵路方面的數據顯示,春運反向客流連續四年增長,年均增幅9%左右,正在成為過年團聚方式的新潮流,廣州、北京、重慶、上海、成都、深圳、武漢等城市,是“反向過年”人數最多的目的地。這樣的團聚方式,也被稱為“反向春運”。(1月21日中國經濟網)

家人在一起,便是團圓。隨著國內經濟實力的顯著提升,加速了區域經濟的貿易往來,同時為人才的擇業、就業、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以至於“雙城生活”從電視屏幕搬到了現實生活中。所謂雙城生活即是家與工作地點不在一個城市,或者是在一個城市安了新家,而老家則在另外一個城市,相信對於後者大家並不陌生,甚至就是自己的縮影。正是由於人們雙城生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春運增添了幾多重擔。

“反向春運”化解了火車票供需矛盾。作為涉及近三十億人次出行的春運,在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建立健全的今天,雖然八縱八橫鐵路交通運輸大格局已經初具展現,航空運輸也在各省市加開空中線路,公路運輸亦是在村村通的政策下得到不斷髮展,但是圍繞春運一個老大難一票難求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為何?關鍵在於春運主場陣地鐵路運輸供需矛盾的問題,那就是龐大的人口基數,再加上地區之間不充分不均衡發展之間的矛盾,造成鐵路運能在節前,由經濟發達區向欠發達區方向的車票捉襟見肘,而節後則反之。藉助於反向過年的新理念,提倡反向春運,相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運能方面供需壓力。

“反向春運”優化了春運資源配置。面對春運年年有,年年大不同的運輸壓力,各大社會綜合交通運輸部門也是在未雨綢繆提前公佈各自的春運方案。春運中,來自鐵路運輸部門開行的折返列車,為“反向春運”提供了強大的運能支撐。來自於鐵路運輸部門的折返列車,以相當於把節前的正向運輸能力和節後的反向運輸能力調動起來,充分挖掘利用,最大限度的為春運人們反向出行奠定了運能基礎。改變春運過年出行理念,讓公眾看到了以交通強國為己任鐵路運輸部門所肩負的擔當,這才是鐵路先行的初心。建議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不妨以此效仿,把民眾出行放在春運工作中的首位,勿以善小而不為,優化運輸組織進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讓小舉措提升春運服務大格局,以此助力更多的人擁有美好春運的新體驗。

“反向春運”雖然改變了人們傳統的過年方式,但卻增強了人們體驗美好生活的幸福指數。社會綜合交通運輸各部門惟有秉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為民宗旨,傾聽群眾對美好出行的需求心聲,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與發展取得的殷實成果返哺民眾的出行,這才是“反向春運”破解春運難最大的現實意義。(李川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