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稳健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

<table>

如何调整

/<table>

2020年,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求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手段,今年货币政策走向如何、金融改革开放如何深化?落地到广东,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金融改革开放如何破局?而联系到寻常百姓,面对宏观政策的变化,投资理财如何顺势而为?南方日报拟聚焦五个财经话题,采访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首席预见2020财经热事”。

回望2019年,我国货币政策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治理成效明显,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取得重大突破,外部冲击风险得到有效应对,债券违约处置机制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全面治理。

同时,小微企业融资呈“量增、面扩、价降”良好趋势,超额完成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的政策目标。

展望2020年,如何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逐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领域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何影响?如何使货币政策“红利”传导至企业实体,尤其是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一:灵活调节

对比央行2019年工作会议与2020年工作会议措辞不难发现,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两个字的变动,意味着货币政策走向的改变吗?“灵活适度”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结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是题中应有之意。他指出,货币政策基调并未改变,仍是“稳健”。但“稳健”是一个区间,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内可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行一定幅度调整。“所谓‘灵活适度’,不再提‘紧’,我认为这说明了货币政策的方向是明确的,在逆周期调节下,今年加息、升准的可能性很小;但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却很大。”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灵活适度”体现了今年货币政策更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未来市场资金链紧张时,央行可能通过降准、MLF等操作为市场补充流动性,同时也不排除降息的可能。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将表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华宝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慧勇告诉记者,从宏观来看,今年市场大概率将看到利率走低的情况,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债券利率、信贷利率均有下行趋势。就微观而言,监管方面可能通过放宽对企业的风险容忍度考核指标、拓宽银行资本金的补充渠道等方式,将资金引入实体企业,改变宏观微观“两张皮”的局面。

关键词二:宏观审慎

2019年,央行加快补齐外债、房地产金融等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等制度短板。今年,央行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领域。这一变化引起了不少市场人士的关注,它将对货币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扩大宏观审慎政策的覆盖范围,就是要把影响到系统性风险的每一个主体都纳入监管,让每一个风险点都能找到责任主体,利用全面、对称的信息及时防范应对风险。”李慧勇认为,宏观审慎框架覆盖范围的扩大,将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定向调控的力度提供决策依据,使货币政策更具前瞻性。杨德龙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扩大宏观审慎政策覆盖范围将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精准度。

连平指出,宏观审慎政策范围扩大对市场的深远影响应引起关注。他认为,一直以来,宏观审慎框架发挥作用的主要范围是银行体系,“它有一整套调节制度,把中国间接融资体系放在宏观审慎调控之下,这也使得银行体系基本保持在比较稳定状态”。随着金融业快速发展,宏观审慎调节机制必须覆盖更广的范围,比如金融控股公司、资产管理等领域,“这有利于从宏观层面控制风险”。

关键词三:聚焦小微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问题。央行指出,今年要“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展望2020年,如何使货币政策精准传导至真正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从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呢?

连平说:“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与已经有很大发展的民营经济体系间有不匹配的地方。”他认为,我国金融业是“大机构”体系,主要服务于大中企业;而怀有服务本地小微企业使命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一些机构扩张较快、盲目追求规模,出现了“偏离初心”的倾向。

他指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关键。当前,旨在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行业占比越来越高,作为服务小微的主力,必须对其经营对象和业务范围进行规范。引导它们聚焦主责、回归主业,如此才能更好地立足本地、服务小微企业。

李慧勇认为,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风险缓释工具应用也日趋成熟。未来,应加大对资金流向的全流程管理,避免恶性竞争与监管套利。社会各方力量如果能拧成一股绳,通过信息共享使政策精准识别真正有前途、有贡献的企业,货币政策“红利”将更好地传导至小微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张艳

策划统筹 谢美琴 陈颖

精彩观点

建议今年货币政策进行正常的逆周期调节,通过小幅、高频、改革方式降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疏通利率的传导机制,改善流动性分层,消除所有制歧视,纠偏房地产融资过紧,对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给予重点保障,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今年央行可能继续从价与量两个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央行或将继续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采用LPR定价,并引导LPR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推动存量贷款利率换锚,降低存量负债的付息支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再度强调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结合前期央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的表态,预计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后续市场可能会看到各类降息和降准的动作,但央行也不会搞大水漫灌,且会控制“水流”方向。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