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騰王閣和黃鶴樓哪個出名?

用戶9860698048297


你好~我是陪著倆娃去旅行的yue, 愛生活,愛旅行,愛陪著家人一起去看這個美麗的世界~

滕王閣和黃鶴樓,這兩座名樓我都去過,要說哪個更出名,我覺得可以分以下幾點來說說:

1,歷史典故,文化底蘊,人文情懷上: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滕王閣始建於唐朝,這兩座名樓都在歷史上被毀了很多次,屢毀屢建,屢建屢毀,現在的黃鶴樓建於1981年,落成於1985年,滕王閣建於1985,落成於1989年。

黃鶴樓因崔顥的一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而聞名遐邇。

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這一千古絕唱而閣以文存。

所以想想,很多時候能夠流傳下來的是文化,是精神,這些建築,可能因天災,因人禍被毀,但是,只要那些文化,精神能夠流傳下來,這個民族便可以生生不息,建築毀了可以再建,文化失了便再難挽回。

所以,在歷史典故,文化底蘊,人文情懷上,若說哪座樓更為出名,個人覺得是不分伯仲的。

2,景區風景

黃鶴樓景區很大,靠近東門有岳飛銅像和岳飛亭,從東門到西門的一條長徑上,坐落著很多的牌樓,冬季時兩旁的臘梅飄香;靠近南樓有擱筆亭,崔顥題詩圖浮雕,奇石館,毛澤東詞亭,白龍池,九九歸鶴圖,古碑廊,鵝池,鵝碑亭,落梅軒等景點,在落梅軒還可以看編鐘演出,也還是很精彩的。靠近西門有留雲亭,黃鶴樓主樓,勝像寶塔,千禧鍾,江山入畫大牌坊等景點。

景區很大,景點也蠻多的,於是圍繞著各個景點的典故就多起來了。

因為大,所以有觀光遊覽車可以乘。



相對來說,滕王閣景區面積小蠻多的。一走進去,可以看到在滕王閣廣場的後面,就有一座瑰偉絕特的樓高高聳立在眼前。除此以外,在閣的兩側,也有古碑廊及一些亭臺樓閣,其他的景點並不多。

所以,如果按景區面積,景點多寡,黃鶴樓勝出。

3,主樓

黃鶴樓主樓有5層,需要自己步行爬樓上下,電梯僅供老弱病殘的遊客使用。每層也有不同的展示,或陶瓷壁畫,或古代黃鶴樓模型等。

黃河樓不在江邊,極目遠眺,武漢三鎮盡收眼底,不盡長江滾滾而逝,火車就在樓邊呼嘯而過。

滕王閣主樓有6層,可以乘電梯,也可以自己爬樓。每層樓都展現各種主題,或壁畫,或浮雕,或書法。

滕王閣屹立在贛江之邊,贛江之水在腳下奔騰而過。

對主樓的建築風格,裡面的作品展示,及在樓上遠眺風景的差異,我覺得是各有千秋,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這是我的回答了,希望對你有用。


陪著倆娃去旅行


江南三大名樓一直以來就享有非常大的名氣,而提起三大名樓,人們第一個就想起的武漢黃鶴樓,這和黃鶴樓三大名樓之首的原因有和很大的關係。黃鶴樓能成為三大名樓之首是由很多的原因結合造成的,長沙的岳陽樓和南昌的滕王閣都屈居於其下。

鶴樓位於武漢,其地理位置非常好,黃鶴樓現在也是武漢的招牌建築物,在武漢的地位也是相當的高。與長沙的岳陽樓和南昌的滕王閣相比,黃鶴樓位於一個以黃鶴樓命名的大公園景區,擁有眾多的旅遊景點,在黃鶴樓頂可以一覽武漢長江等景色。

岳陽樓有位於長沙,滕王閣位於南昌,南昌和長沙肯定比不了武漢,必將武漢的經濟水平、人流量等等都遠超南昌和長沙,所以在地理位置上黃鶴樓肯定就相對勝於岳陽樓和滕王閣了。而且在地方對於三大名樓的重視度不一樣,武漢對於黃鶴樓就非常重視。

為什麼城市對這三大名樓的重視度不一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城市的旅遊資源豐富度的原因,武漢跟南昌和長沙相比旅遊資源比較匱乏,武漢僅有戶部巷、東湖、木蘭草原等景區,所以對黃鶴樓就非常重視,大力的推廣。

而長沙有嶽麓山、橘子洲頭、天心閣、靖港古鎮、黑麋峰、大圍山、關山古鎮等等著名旅遊景點,岳陽樓就只是長沙的一個小景區,推廣度比較低。南昌有潘陽湖、秋水廣場、南昌之星、繩金塔、八一廣場、鳳凰溝等眾多著名景區,滕王閣就也不受重視了。



檸檬醒


更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兩座樓我都去過!滕王閣在江西省南昌市贛江邊上,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邊上!

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是王勃滕王閣序對江西的高度總結。最出名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百世!

登滕王閣遠眺贛江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旁邊的八一大橋交響呼應!

滕王閣也是一座高等級的皇家建築,因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嬰而建造!在滕王閣還有一個一字千金的故事等你來這探究。

黃鶴樓:因李白的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寫進小學課本里我們都會背誦的詩句!李白斗酒詩百篇!在黃鶴樓惜別孟浩然留下的佳作而千古傳頌!

登黃鶴樓遠眺,前面不遠就是中國兩條母親河之一的長江,武漢長江大橋和它呼應!

黃鶴樓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中最高的,有五重簷!打蛇七寸的故事就是出自這裡,等你來聆聽!

這是我眼中的兩座樓,各有各的美景,各有各的好!不分伯仲!


Johnnylee


我是靜偉,我來回答。

滕王閣和黃鶴樓哪個更出名些?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三方面入手:

一、歷史上的滕王閣與黃鶴樓

1、黃鶴樓

所說最原始的黃鶴樓大概是在三國時期就建起來了,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城牆一角的“瞭望樓”,是做軍事用途使用的,和其它城市的角樓比起來除了規模上稍微大一點也沒什麼區別,所以名氣神馬的,大家也就可以想見了。

然後就是三國歸晉天下一統,天下進入了刀兵入庫馬放南山的短暫的和平時代,這些以前佔據了軍事要地的軍事建築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它所處的位置好,屬於那種無論遊玩還是行商都是必經之路的地方,漸漸的就成為了一個有特色的地方性的代表一直到唐代崔顥、李白的出現,但到此時黃鶴樓是否還是原來的黃鶴樓?是否重修或翻建過?都不確定;

2、滕王閣

這座樓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他不像黃鶴樓是軍事的產物,它是有主的。

主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而滕王閣也不止一座,我知道的一共有三處叫做“滕王閣”的地方,而我本人去過兩處,一是山東滕州,這也是李元嬰第一次被封為滕王時建造的“滕王閣”,但現在已經被毀掉不存了,這也是我沒去過的地方;二是到了李治時期就把李元嬰調到了現在的江西南昌,結果這傢伙因為在滕州待久了,產生了第二故鄉情緒,於是在這又修了一個“滕王閣”還重視邀請王勃為其作《滕王閣序》並流傳千古;三則是在四川的閬中,我去年自駕經過時去的,停車費收五元,上去以後一座新蓋的仿古樓,也不能進去只能外邊轉一圈啥也沒有,我甚至懷疑它連景點的稱呼都不配擁有。

二、名氣的由來

閱江樓、滕王閣、岳陽樓、黃鶴樓合稱江南四大鐘樓(也有三大鐘樓之稱),這四座樓我都去過,其中南京的閱江樓更有著“天下第一名樓”的稱號,與閱江樓比起來,其它三座確實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黃鶴樓真正成名與鄉野之間和崔顥的那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不無關係,再加上大仙人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一出口便天下皆知,這下好了,想不出名都難;

滕王閣和黃鶴樓比起來命運就要悲慘一些了,從特定角度來看,翻開中國歷史根本就是滕王閣的重建史,歷史上一共先後重建了29次之多,中國有多少個正統大一統的朝代?到29個麼?可不論大小政權都有人原不惜重鑫把它重新修起來,為啥?名氣大唄,大在哪兒?

大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在《滕王閣序》!大在王勃!

三、現在的騰王閣與黃鶴樓

建國以後其實歷史上的黃鶴樓早就毀了,估計也就剩個基座什麼的或許還有點殘垣斷壁,1985年的時候國家出資將這座樓重新修了起來,樓是修起來了,雖然借鑑了很多歷史上的東西,比如“同治樓”的原型、七十要圓柱支撐、翹角伸展神馬的噱頭罷了,那歷史、文化、底蘊早都隨風消散了,現在的黃鶴樓門票售價八十塊,人性化服務進去電梯一站到頂,上邊看一圈下來就可以回家洗洗睡了,快一點的話全程不會超過二十分鐘。

而滕王閣雖也同樣的歷經戰亂毀於一旦,但其與黃鶴樓的區別在於,滕王閣於清一朝便重修了十三次之多,所以老的根基底子都還沒有丟下,大量史料的留存為後期的重建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所以其無論是底蘊、還是規模都要強過黃鶴樓很多,現在的滕王閣還是很有觀賞遊覽性的,至於黃鶴樓嘛,一次管夠。

我是愛旅遊的靜偉,歡迎評論區交流指正,請關注支持,謝謝。


靜靜靜靜偉


江南有三大名樓。一曰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贛江之濱。二曰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蛇山之巔。三曰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畔。如果問滕王閣和黃鶴樓哪個更出名,我認為滕王閣更有名。

首先,從兩樓的建築氣勢來講,滕王閣遠勝黃鶴樓。

滕王閣主體建築淨高57.5米,下部還有象徵古城牆的2級共12米高的臺座。主閣樓高7層,即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再加一個頂層,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黃鶴樓總高度51.4米,樓高5層,建築面積只有3219平方米。

其次,從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來看,滕王閣完勝黃鶴樓。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即公元653年。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國的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在始建年限上,滕王閣要晚於黃鶴樓,故

滕王閣略輸於黃鶴樓

滕王閣是唐高祖李源之子滕王李元嬰創建,其時他在南昌任洪州都督。李元嬰受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銅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所以,滕王閣始建者的文化素養是很高的。而黃鶴樓始建時只是一角瞭望守戎的軍事樓。三國統一後,該樓失去軍事價值,才逐漸演變成官商行旅遊覽和宴請的必選之地。故滕王閣完勝黃鶴樓

兩樓都因唐代詩人的詩句而流芳後世。滕王閣因初唐詩人杜牧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聞名。該詩和序寫於唐上元二年(公元671年)滕王閣重修之際。使黃鶴樓揚名的詩是崔顥的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從兩位詩人的才氣、名氣和題詩時間上比,滕王閣勝出。

再次,從遭遇的劫難和最後的建成,滕王閣也完勝黃鶴樓。

歷史上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可以說是屢建屢毀,屢毀屢建,為什麼毀了那麼多次,還要重建?特別是在清朝的光緒末年滕王閣再遭火焚,清朝庭雖內外交困,國家財力耗盡,仍然堅持對滕王閣進行了重建。不就是因為滕王閣名氣大嗎。

黃鶴樓在歷史上也是屢建屢毀,具體經歷了幾次,史料記載不祥,但僅明清年間就被毀了七次。清光緒年間被毀後,由於清政府國窮財盡,一直沒有再建。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重建,於1985年落成。

滕王閣的第二十九次重建由古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進行設計。1942年,他根據“天籟閣”收藏的宋代滕王閣舊畫,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1989年滕王閣在原址落成。而黃鶴樓不但沒有這種殊榮,其重建的參照物是清代同治年間修建的黃鶴樓為原型,且連重建的地址都變了,滕王閣還是勝出。

綜上所述,雖然滕王閣比黃鶴樓更有名,但它們都是我國的文化名樓,都得到了歷代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的讚美和歌頌。都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畫月成眉


黃鶴樓要出名,

江南四大名樓裡,也就岳陽樓能和它一比高下了!之所以聞名是兩個方面,一首崔顥的黃鶴樓讓它名揚四海,七律孤篇!連李白看過都不敢再提詩,甩筆離去!而騰王閣雖然也有駱賓王的騰王閣賦,同樣也是文章的上上之作,但是為散文的形式表達,傳播度不廣。沒那麼朗朗上口。

其二是所處位置不一樣,武漢為中國中心城市,交通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好過南昌太多。南昌發展遲緩。去光顧的人不多。


大為在深圳


兩個都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江西人說滕王閣好,湖北人說黃鶴樓有名。做為外省的人來說,我認為還是黃鶴樓要出名一些。讚美黃鶴樓的詩篇很多,大家都能記住幾句,到武漢旅遊一定會去看黃鶴樓,感覺它成武漢的代名詞了,是武漢的地標性建築,被國人所知。



瓢蟲736


首先個人認為黃鶴樓更有名。儘管兩個都體現了先人的智慧,再加上文人弄墨,《滕王閣序》和《黃鶴樓》使得兩者都得以盛名遠揚,千古流芳!

但是雖然都貴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但是黃鶴樓自古就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其次拋開歷史地位樓和閣是有地位區別的,雖然在古時候只有皇親國戚才可以建造閣,普通人是不可以的,區別在於,樓是平地而起,閣是有地基臺階的並非平地而起,按道理講皇家遺址應該更具名氣的,但是個人認為這個雖然重要,但是後期城市對於自己城市的品牌宣傳同樣重要,個人認為武漢在這一點上做的就比較好,很小的一個細節,黃鶴樓香菸就比滕王閣要有知名度,最少在北方城市是這樣的,而且黃鶴樓坐落於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而隔江相望的則是這24層的晴川飯店,再加上橫穿長江的“天下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這一組建築,交相輝映,使得黃閣樓整體看起來更為震撼。


去觀視界


【書文小品】精講:騰王閣和黃鶴樓哪個出名?


前言

中國文人自古就有登高的文化傳統,在他們仕途苦悶時,他們會登上高處,瞭望遠方,以緩解內心的痛苦。而隨著建築物的發展,樓與人的關係日益密切起來,很多人用登樓代替登高,並寫了很多詩文。

如王粲《登樓賦》: “登茲樓以四望兮, 聊假日以銷憂”; 顏延之《登巴陵城樓》: “悽矣州城樓》: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等等。自遠風,傷哉千里目” 杜甫《登樓》: “花近高樓客傷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樓往往以雄偉、高大、挺拔著稱,“江南三大名樓”(即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能夠得到歷代文人的青睞,除了這三個特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歷史悠久,經歷過多次被毀、修復、重建。

通過閱讀古詩文,我們發現,文人對三座樓的情感是各有偏差的。

一、黃鶴樓

據史料記載,黃鶴樓建於三國時期,在1700多年裡,多次建造,多次被毀,明清時,就被毀了7次,重建、維修達到10次,黃鶴樓也一直有“國運昌則樓運盛”的說法。

現在,黃鶴樓位於蛇山山頂,它與江面的相對高度大約90米,對面是著名的長江大橋和24層的晴川飯店,從樓上往下看,絕對是天下之小盡收眼底。

據記載,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 9 丈 2 尺,加銅頂 7 尺,共成九九之數。”

也就是說古代的黃鶴樓有三層,樓身高9丈2尺,為了湊足“九九歸一”,又加了7尺的頂蓋,所以古黃鶴樓高33米。而新黃鶴樓有五層,加上5米高的葫蘆頂蓋,一共51.5米,差不多高出古黃鶴樓20米。古黃鶴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各寬30米。

所以新樓是在保持古樓特色的基礎之上,根據現代人的審美重建的。

歷代名人都喜歡在這裡吟詩作賦,最著名的要數崔顥的《黃鶴樓》,連“詩仙”李白都覺得望塵莫及,很多不知道黃鶴樓的民眾,大約也是通過此詩認識黃鶴樓的。

至於為什麼要叫“黃鶴樓”,歷史上有三種說法:
一是據《南齊書·州郡志》記載: “夏口城據黃鵠磯, 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地”;
二是閻伯理的《黃鶴樓記》和宋樂史的《太平寰宇記》都說費禕登仙, 常駕黃鶴在此憩息而得名;

三是《報恩錄》記載: 該樓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 一道士為感謝她不收千杯酒資之恩, 臨行前在壁上畫一黃鶴, 能飛下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 生意興隆。十年後道士復來, 取笛吹奏, 跨鶴直飛雲天而去。

大約是崔顥的《黃鶴樓》太引人入勝,唐宋之後,不少名家顯貴都慕名而來,除了像李白、陸游、范成大這樣的詩人,還有明朝政治家張居正的權貴,他效仿三國周瑜會宴群臣,席間酬唱。

晚清也有很多重臣都來過,“中興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另外兩個是曾國藩、左宗棠),在攻佔武昌後,也曾登黃鶴樓寫詩。後來還有彭玉麟、張之洞等滿清名士。

可以說,黃鶴樓從孫權始建,周瑜、張居正等人在此招待賓客,加上仙人駕鶴的沖天傳說,它在中國文人的心裡是一種積極的象徵,人們認為只有平步青雲、名聲在外、飛黃騰達的人才喜歡登臨黃鶴樓。

二、滕王閣

滕王閣是從唐代開始建造的,中間也是幾次被廢重修。明代巡撫都御使韓雍重建的滕王閣也是3層,高27米,寬14米。而現在的滕王閣,地上樓3層,地下室一層,高57.5米,佔地面積47000平方米。

歷代的達官顯貴都喜歡在這裡迎送、宴請賓客,連朱元璋都曾在此設宴,讓大臣吟詩作賦,觀看燈火。

滕王閣能夠走紅,是因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寫了《滕王閣序》,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滕王閣成了名樓中的網紅,人們爭相到滕王閣來欣賞這種自然奇觀。

1300多年來,滕王閣經過28次興廢,命運比黃鶴樓還要曲折。重修後的滕王閣,位於南昌城西,毗鄰贛江,格內的風格以古典藝術為主。

據說王勃與滕王閣有不解之緣,他14歲去交趾看望父親,在船上遇到“中源水君”,王勃一夜行駛七百里到洪州,趕上閻都督在滕王閣舉辦的盛會,於是即興寫下《滕王閣序》。

從此滕王閣與“一帆風順”、“時來運轉”等詞搭上關係。之後文學名士王緒、王仲舒、韓愈、張九齡、孟浩然等人都登此樓,吟詩作賦。

據人們統計的《滕王閣詩文廣存》輯錄中, 滕王閣詩文就有 l970 篇, 散曲、雜劇、楹
聯、匾額及話本還未統計在內。這些作者多是明清時官途平順、生活如意之士。

因為王勃“時來風送滕王閣”的傳奇和滕王閣官府送往迎來的風習,所以滕王閣意蘊著一帆風順、仕途坦蕩。

三、遊覽建議

綜上,兩座名樓的名氣是很難分高下的,因為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是一樣的,只是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要遊覽的話,得根據個人的愛好來。

如果喜歡逛逛公園,觀看名花名草,那麼建議去黃鶴樓,因為樓下有黃鶴樓花園,種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碑。

如果喜歡古典氣息濃重的,建議去滕王閣。滕王閣第一層正廳是《滕王閣序》、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很自然地將滕王閣的傳說和歷史事實融為一體。

第二層是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秦到明的80位江西名人。第四層的《地靈圖》是江西山川精華,第五層是憑欄遠眺的最佳景點,裡面有蘇軾手寫本《滕王閣序》。所以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和滕王閣有關。基本做到閣不離書畫,書畫亦有閣樓。

四、岳陽樓

“江南三大明樓”都已經說了兩個,索性將第三個岳陽樓也說了吧!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畔,登上此樓可以看到大部分岳陽湖煙波浩渺的江面,俗語曾說“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傳說,岳陽樓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到唐朝開元年間,中書令張說被貶嶽州,在此修建樓閣,正式定名為“岳陽樓”。

“詩聖”杜甫在此寫《登岳陽樓》,使得岳陽樓在詩文界聞名。宋朝慶曆五年時,騰子京被貶到嶽州,他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寫下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因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岳陽樓從此聲名遠揚。

現在的岳陽樓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佔地240平方,高約19米,有三層三簷,為木質結構,樓頂像古將的頭盔,脊上飛簷高翹,有各種小動物裝飾,樓角還有彩釉飛鳳。

岳陽樓雕樑畫棟,富麗堂皇,結構精巧,佈局完整,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第一層正廳掛有清朝人張照書的《岳陽樓記》木刻屏,第二層有歷代名家的詩文、匾額、聯語,第三層有一座金粉神龕。樓前有宋代鑄造的三足獅環鐵鑊兩座,樓兩側有仙梅亭和三醉亭與主樓相互襯托,相得益彰。附近更有魯肅墓、小喬墓及岳陽文廟、慈氏塔等名勝古蹟。

比起前面兩樓,岳陽樓的古典氣息更濃重。

研究古代詩文,我們發現,登上岳陽樓的多是罪臣或遭貶謫的官員、落魄文人,除了建造者張說外,還有被逐出朝廷的李白,漂泊異鄉的杜甫,江州司馬白居易,獲罪被貶的“八司馬”之一劉禹錫,被貶潮州的韓愈,鬱郁不得志的李商隱等等。

所以岳陽樓與命運不舛、時運不濟有一定關聯。

後記

“江南三大名樓”各有千秋,根據前人留下的詩文,我們可以看出黃鶴樓與滕王閣的登臨者,多是人生得意或平順之人,而岳陽樓的登臨者多是仕途坎坷之人,但這並不影響三樓的美觀和價值,相反,它們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重要的民族遺產。


文|清蕪

圖|網絡


書文小品


滕王閣

有人說,中國第一樓閣,就數南昌騰王閣。滕王閣不僅雄偉高大,而且地理位置優越,靠近贛江再加上紅谷灘,非常之震撼。除此之外,古代對閣的定義級別高於樓,所以滕王閣吊打其他兩個樓不在話下,並且著名詩人王勃所撰寫的一首“滕王閣序”早已廣為流傳,滕王閣早已是人盡皆知的古代名樓。所以無論從建築風格的雄偉,還是從名氣而言,滕王閣都理當是天下第一名樓。

而不同意此說法的人則說,以前的滕王閣遠遠高於旁邊的民用建築,確實很有氣勢,而如今屹立在高樓大廈間的滕王閣早已失去了當年雄偉的氣勢,已然成為了最矮的建築物。其次,如今的滕王閣經過了返修重建,現代化鋼筋混泥土加電梯,已經讓滕王閣失去了古樓的韻味,所以滕王閣不能是名樓之首。

黃鶴樓

黃鶴樓作為武漢的地標,早已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稱。唐代詩人崔顥一首“黃鶴樓”,詩仙李白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這些都代表著黃鶴樓的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並且黃鶴樓屹立於山頂之上,遠遠望去顯得格外的壯觀,登樓遠眺便將武漢三鎮的風光盡收眼底,所以大氣的黃鶴樓位居名樓之首,實至名歸。

不同意此說法的人則說,黃鶴樓早已不是以前的黃鶴樓,是一座貨真價實的仿古建築,“古人乘黃鶴,今人乘電梯”,古樓失去了“古”的韻味,就沒有了評判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