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在祖國的西南邊陲,有著一個民風純樸,物華天寶、山川秀麗、四季如春的地方它就是永德。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人文環境,哺育著這裡世代辛勤勞作的各族兒女。在距縣城10公里有著一個迄今存留部份古代文化遺產和觀音洞新石器遺址的地方,就是佤鄉勐汞,這些足以證明佤鄉是古人類棲息地之一。在這塊曾有過早期文化歷史繁榮的土地上居住著雲南特有少數民族佤族的一個支系:本人(傳說:本人和其它佤族是一家,因戰亂逃難時其它佤族走在前本人在後,相約先行者砍斷芭蕉樹作記號,本人一路走來,見芭蕉心已長出一大節,認為芭蕉樹都長高了,其它佤族已走遠,不可能跟上、於是就留在勐汞一代定居。此外有不少學者認為本人是契丹人後裔)。在與漢族混居幾百年,相互交融、通婚的過程中逐漸行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飲食文化。在當地勝傳著“本人菜,漢家愛”足以證明本人的飲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在佤鄉無論你是熟人或生人進入當地的任何一家老鄉做客,老鄉第一件事就是泡上給你一壺熱乎乎的香茶,當地勝傳著“三柱青香敬天地,一杯苦茶敬弟兄”這也驗證了飲茶習慣在當地的普及。

幾年前俯瞰勐汞寨子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喀斯特地貌,勐汞觀音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永德佤族(本人)在縣境內歷史悠久,約在隋唐時期即在縣內居住,成為黑部族之一。因此,縣內佤族歷來自稱本人。永德佤族主要分佈在時德黨鎮勐汞村、鑽山洞村、戶乃村、大壩村、松林村等其餘勐板、大山、永康、崇崗、班卡、小勐統等鄉鎮及鎮康縣也有少量佤族群眾居住。目前全縣佤族人口約24000人。 永德境內佤族信仰南傳上座佛教,勐汞是縣內及周邊佤族的佛教中心。“勐汞”在本話(佤語)中叫yangding,意思是大地方、大寨子。勐汞也是縣內最大的自然村,有千餘戶漢族和本人混居。在長期的生活中兩個兄弟民族相互包容、融合及通婚,逐漸的形成當地特有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本人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歷史上幾乎無村不寺,經書以傣文書寫,誦經以傣話誦讀。 清朝後期,勐汞佛寺因當時本人最高官銜五品軍功劉大人(劉昌發)及其侄八戶大賩(劉文申)倡建,在鄰近縣鄉很有名氣,凡大的佛教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周邊的信教群眾都會雲集於此共行佛事,人多時達幾千人,不僅有來自鄰近鄉鎮的和尚佛爺及各族群眾,甚至連鎮康縣南傘、勐堆、鳳尾壩和耿馬孟定鎮的信教群眾也會前來參加盛會,勐汞成為了當地名噪一時的“大地方”。

在佛教傳入以前,本人篤信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尤其對穡神崇拜有加。無論寨子大小,在寨子上方多有穡林,穡林內設穡房供穡神。認為穡神能護佑人們安居樂業,六畜興旺,糧食豐產,所以在特定的日子裡或遇天災人禍時,要殺豬宰牛祭祀穡神,但凡有違反寨規或傷風敗俗之事,也要罰當事人獻穡。青年男女如在婚前就有私生子的話,就必須到穡林“賠穡”恕罪。穡林古木參天,茂密幽深,一般由建寨家族管理,平時很少有人敢擅自闖入,更沒人會違禁砍伐。

除了祭祀穡神,本人還會在公路沿線的大青樹下放置水缸,挑來甘甜的泉水注滿,並擱上葫蘆瓢,讓過往的行人任意取用,他們認為這樣做是行陰功,積陰德。

解放前,勐汞本人的社會經濟形態已進入封建地主制,而非象阿佤山中心區的佤族般還保留著濃厚的原始公社殘餘形態,面對外來文化,他們表現出了更多的包容、開放與接納。他們的文化與習俗受傣族和漢族的影響較深,信仰和節日與傣族無異,生活勞作與漢族相近。

新落成的勐汞佛寺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跳擺:本人的娛樂節目也是一種宗教活動,一般逢年過節及佛寺進行宗教活動時,本人都會敲響象角鼓跳擺。

佛光普照,不分民族。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佛事:小齋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歷史文獻和古墓遺址足以證明勐汞乃舊時本人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

清末本人最高官銜五品軍功劉大人(劉昌發)古墓

清末勐汞佛寺和尚古墓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勤勞樸實的勐汞人民,壩區種水稻,幹山種包穀,高山雲霧繚繞的地方種植茶葉、也是當地的主要經濟支柱。

勐汞茶園地處1700米的高山中,降水量1400毫米,氣溫16.8度,屬鳴鳳山古茶園邊緣地段是棠梨山自然保護區的延伸地,有100多年的歷史。該茶園四周森林主要分佈有松樹,西南樺等樹種,生態植被良好,常年雲霧繚繞。

高山雲霧出好茶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民族特色:家有喜事打“團結歌”。有喜事的主人家在園子上擺上幾張桌子,桌子上擺上三柱青香,一個豬頭或一隻公雞以及酒、茶水,重人圍繞桌子在三玄、簫,蘆笙的伴奏下繞圈子且有一定規律走跳的娛樂節目,同時可配有說唱作調,以此來朝賀主人。三柱青香敬天地、一杯苦茶敬弟兄便由此而來,顧也證明了茶在當地重要性,僅僅次與天地。

邊疆人民大團結,包容互助,相互通婚,生活也好、風俗文化也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喝茶都要喝“團結茶”。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滇西南被遺忘的部落

編者不才,以下是編者因家鄉及製茶過程中有感而發的幾首打油詩。

鳳鳴此山:鳳留此山萬年鳴,千年古樹綠成蔭,百年茶香溢四海,喜迎五洲皆是友。

山水勐汞:九曲蜿蜒過銀河,溫流不息斷兩山,洞泉佳育多才子,金盆佑代英雄出。

匠途:漫漫人生路,悲催匠人心,迷霧尋晰徑,疑獲吾三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