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八里城,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四站,东八里村东八里屯西北300米处,东北距四站镇3.5公里,南距松花江干流5公里,城址踞于松花江左岸一弓形台地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6′,北纬45°45′。该地为金元两代肇州城,是我国东北边疆军事重镇,八里城呈正方形,周长8里,故名。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1956 年黑龙江省肇东县文物管理所在调查肇东县境内松花江沿岸几个乡的古代遗址时,又重新调查了八里城遗址。

1958年大跃进期间,农民大搞深翻地时在城内东南部挖出了文物,随之考古工作介入一次性出土文物近千件,但范围再没有扩大,以后也再未进行发掘,在此期间出土近千件文物。

1957年4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八里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10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八里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八里城有四座瓮城,瓮城的北门与东门开在正中,西门与南门则偏左。城墙现残高约4.5米,墙基厚约12米,均为版筑,外有护城河,城墙外缘附有马面(亦称土堞)。

八里城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是松花江北最大的金代古城址。在黑龙江省内已发现的古城堡中,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中国范围内金代城池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八里城实测周长3761米,近3.8公里。东墙全长922米,西墙全长943,北墙全长911米。沿墙有丘状土堞(马面)56座,四角各有一角楼,各马面之间距离不等,间距最长为67米,最短为44米。

八里城的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10-15厘米,墙高4-5米,最高处达5米,墙基宽12米。墙外10米处有一道护城河绕城一周。南壕最宽最深,深约7米,上口宽23.5米,底宽约在5-6米左右,西壕最浅,深约4米左右。

城壕外有土堤一道环护全城,高出地面1-1.5米,宽12米左右。壕底与城(壕墙之间)长遍了杨柳榆等树木,城墙两侧,城壕上下覆盖着一层天然植被。每当早春过后夏秋之季,八里城城墙上下,城壕内外烟草糜漫,绿树成荫,成为蝶花相嬉,燕雀争鸣的所在。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八里城遗址所在地,随着近年来东八里村周围青铜时期墓葬被发现和发掘,证明了这一地区最晚在春秋战国之交就已成为中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进行生产生活的聚居地,并且生产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辽代,女真人在此居住,是辽政权管辖之下的出河店。

辽代末期契丹贵族的统治日益腐朽,对这一地区女真人进行种族压迫与经济剥削的日益加深,引起了女真人的强烈不满。在此形势下,以完颜阿骨打部为首的女真部落,在其民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自1114年起,开始了对辽战争。完颜阿骨打起兵,初战宁江州,获胜之后又于鸭子河畔的出河店大败辽军, 获得了决定性胜利,从而奠定了大金建国立业的基础。

八里城遗址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 年),为纪念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太祖兵胜辽,肇基王绩与此,遂建为州”称肇州,隶上京路,此为八里城建城之始。

金熙宗时,为进一步加强肇州的统治力量,天眷元年(1138年)十月,置防御使于肇州,隶会宁府。皇统二年(1142 年),拜宗室神士为肇州防御使。

海陵王时,肇州地位几经变化,海陵王曾一度并肇州为济州支郡,但不久又恢复如初。天德二年(1150 年),将辽时长春州韶阳军降为县后隶于肇州(肇州另辖有始兴县、终海陵朝、神士、懑为肇州防御至正隆六年十月)。

金世宗大定初年,这里为镇压契丹族窝斡反叛的集中地而备受重视,唐括乌也为肇州防御使。大定七年(1167 年)底浦察通出为肇州防御使。

金章宗时,肇州的地位更加显赫。先在承安三年(1198 年),章宗“复以为太祖神武隆兴之地”升肇州为节镇军名武兴,后承安五年(1200 年),又“置漕运司,以提举兼州事,后军”,后废弃。

金宣宗时,由于泰州残破不堪而难于居住,东北路招讨司猛安谋克诸处人等都涌向肇州,这迫使泰州等地“凡征调往复甚难”。在此情况下,肇州防御使乌古论德升提出“升肇州为节度,以招讨使兼之”并同时“置招讨副使二员,分治泰州及宜春”等建议为宣宗准定。

贞佑二年(1214 年)纥石烈德被迁为肇州防御使,同年,肇州升为武兴军节镇,置招讨司。纥石烈德任节度使。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至此,肇州在金代政治上达到了顶点。此后,随着金代统治的衰弱和蒙古成吉思汗力量的壮大,包括肇州在内的辽东地区的兵势越来越弱。因而一些官员都不愿在肇州为官。如兴定元年(1217年)上京·行省蒲察五斤入朝后。留江山守肇州而江山却“颇怀去就”。表明金肇州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虽此,金代的肇州城在辽东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失为东北的一个军事重镇。

元灭金后,肇州所在地为诸王斡惕赤斤分地。肇州在元初被废。其地仅为辽阳行省所辖西祥州(吉林农安东北古城)至失室赤万户府(黑龙江省瑷珲附近)驿道中的一个站。至元三十年(1293年)又建为州。元贞元年(1295 年)立为肇州屯田万户府。

明初废州,八里城遗址所在地在辽东都指挥使司之朵颜卫辖境之内。成祖永乐七年(1409 年)设立奴儿干司后,该地又为其所治,并作为奴儿干都可辖境内四条重要驿站之一的“海西西陆路城站”(肇州-兀良河)的起点而重见于史册,成为明代东北交通网中的一个重要城站。

清初,为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游牧地,清末属肇州厅辖。

民国时,八里城遗址所在地属肇州管辖。

敌伪时,属肇源县辖。

建国后,八里城遗址所在地划归肇东至今。

八里城遗址在何时、为何被废弃至今尚未考出。它的重新发现,则是在晚清光绪年间。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1958年11月 ,八里城出土文物很多,已收集到近千件,分述如下:

⑴石器类30余件,有石斧、石础、石磨等。

⑵骨器类21件,有残匙、鹿角器等。

⑶铜器类90余件,有残饰件、铜佛,唐、北宋和金的大定通宝、正隆通宝等铜钱。

⑷陶器类150余件,长砖、花纹砖、兽面瓦当、罐、杯等。

⑸瓷器类20余件,有黑油双系小罐、定瓷大碗、定瓷小龟、猪首形三孔口笛等。

⑹铁器类700余件,分述如下:

兵器:有刀、矛等。

刑具:有三环脚镣等。

马具:有马镫、衔环等。

手工业工具:有铲、锯、斧等。

农具:有犁铧、锄头等。

生活用具:菜刀、剪刀 ,铁锁等。

根据八里城遗址的建筑特征,结合史料及出土文物分析,八里城遗址为金代肇州城的故址,是金代设在东北的一处重要的军事城堡。八里城遗址确定为金肇州,为研究吉、黑两省西部地区古城分布提供了坐标。就八里城遗址外观而言,该城址的城墙、马面、瓮城、城壕、城炕、土堤等皆具备,是典型的金代建筑,这是研究金代军事防御的一项完整的实物标本。

由八里城遗址出土的金代文物可见,金代瓷器在造型、烧造工艺和装饰技艺上,不但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宋代优秀的陶瓷艺术传统,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民族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上的两重性,反映了金代女真民族物质文化与中原地区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通过这些瓷器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陶瓷史上金代瓷器的内涵,同时也可借此加深对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

八里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以铁器最多,铁器广泛的应用于女真社会的生产、生活及其它领域,从这一侧面反映了金代铁器生产和冶铁的繁荣景象。这批铁器是探讨金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研究中国冶金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八里城遗址出土的金代铁农具的型制都与中原地区的极其相似。这表明中国内地和边疆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女真族和汉族为开发黑龙江流域共同努力的实物证明。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城内早已垦为耕地,城中有土路一条贯通南北城门。八里城的城墙、城门、土堞与沟壕除东门,南门早年因群众取土稍有破坏之外大体保存完好,在黑龙江省内已发现的古城堡中,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国范围内金代城池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城内有胡黄(虫常)仙洞,意思就是狐狸、黄鼠狼、蛇(也叫长虫)三种仙,也是当地百姓迷信拜神的地方,远近地市如大庆、哈尔滨等甚至吉林、辽宁等外省人士都来此烧香还愿,皆称甚为灵验。当地多有传闻以红布蒙瓷碗或玻璃杯,在神位前扎紧杯口祷告,心诚者祷告完毕竟然能发现杯中凭空而来的药丸、青蛙、液体等异物,服用后亦有重症痊愈者,当事人往往有名有姓不得不信。

1990年代,城门外建起佛教普济寺一座,位于八里城北门外200米。2003年8月已经省宗教事务局正式下文批准建立四站镇八里城普济寺。寺内现有落发出家僧人20名、教职人员22名,佛教信徒2千余人,大型法会最多时近万人。寺院占地面积9,9878.40平方米、建设面积3,750平方米。庙宇轩昂、气势宏伟、洁净、幽雅,引人入胜。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肇东八里城—金代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