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全文共2384字,閱讀4分鐘獲得知識升級

綜合撰稿 | 方濟力 程贇 陳瑤 陳迪 沈佳琪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如下: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

(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課代表的話:

令人驚喜,上海卷給出了一道鼓勵學生思考人生價值的作文題,在人文關懷的層面上,可以說再次“秒殺”了別的省市的作文題。

文字表述上,今年的作文題延續了“強思辨性”的特徵。自2016年以來,“評價他人的生活”“預測”和“被需要”這三個作文話題,已經成功擺脫了之前刻意設置對立概念的模式,不再限制考生在命題人給出的思辨空間裡寫作,而是打破預設侷限,讓考生有更大的自由度。

題目內涵上,本題引導學生跳出自我的侷限,追求個人成功的同時,也培養“他人意識”(詳見《中文自修》2017年78合刊張抗抗《可貴的“他人意識”》),對當下年輕人的迷茫、消極心態(如“佛系青年”)有指導作用,引導他們自愛自信,服務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 ◆ ◆

如果你每天都在魔都語文課代表

簽到獲取名句素材

拓展視野和思維深度

你也不會錯過這些課代表曾推送過的名言:

2017年4月15日名句素材:我們活在世上,人人都有對愛和善意的需要。今天你出門,不必有奇遇,只要一路遇到的是有好的微笑,你就會覺得這一天十分美好。如果你知道世上有許多人喜歡你,肯定你,善待你,你就會覺得人生十分美好,這個世界十分美好。即使你是一個內心很獨立的人,情形仍是如此,沒有人獨立到了不需要來自同類的愛和善意的地步。——周國平

2016年9月21日名句素材: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特蕾莎修女

如果你記得了這兩句名言,

一定可以為文章增添哲思的光芒。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在“魔都語文課代表”主界面回覆【簽到】二字

可見精心挑選的作文素材,每日更新,不可回看

◆ ◆ ◆

當然,如果你有幸讀過課代表的雜誌

《中文自修》現代文閱讀特刊

你會驚喜地發現

其中收錄的《可貴的“他人意識”》一文

與今年高考題在內涵上關係密切

↓↓↓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 ◆ ◆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此外,課代表還為大家

蒐羅了各路專家的意見和看法

各組排名不分先後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教授大咖組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學悅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駱玉明:

今年的題目跟前些年比相對簡單,也帶有哲理性的思考,“寫作不能僅停留在個人生活內容,要有深度地理解個體價值,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問題,乃至對人類社會結構方式有所思考,這樣,這篇作文在寫作上才會有提高。”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宏圖:

這個命題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學、倫理學、哲學問題。

人是群居動物,無論東方西方,人都不能單獨生活,每個人的成就感也體現在他人對你的評價中。科學研究、文學創造實際也是為了社會需要,也是間接為他人奉獻。

僅僅800字,要說好“被需要”的問題,還是比較難的。絕大多數考生的思路都比較正面,就闡述自己如何被需要,但如果可以想到當自己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或許比較容易出彩。

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教授 張心科:

今年試題難度適中,和往年一樣,考生都有話可說,但是寫好很難。考生除了考慮“關注自身”與關注他人之間的辯證關係外,更主要的是要論述“被需要”的生態產生的原因、價值以及其對他人、社會的影響。分析要辯證全面和逐層深入,才能寫好。

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黃玉峰:

今天的題目其實是“需要”、“被需要”和“價值”。

人的價值在於別人需要你,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最高的就是你的價值實現。考生可以從思考奉獻、努力、價值、人格、境界之間的關係著手,寫這道作文題。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名校名師組

上海中學語文教師 俞超(第七屆上海市語文教學之星):

“我被需要嗎?”也許,這是一個人感覺自己存在的心理依據。沒有了這個根基,一個人可能會產生屈原式的被拋棄感,人走茶涼的失落感。毫無疑問,這種心態是正常的,但卻未必是健康的。

因此,這個題目還可以讓我們形成更加理性的認知:當代社會是一個尊重個人需要,高揚個人價值的社會,人完全可以在滿足個人需要的基礎上滿足“被需要”的感覺,進而創造他人對自己的需要。一個健康心靈的個體,是創造需要的個體。一個剛強的現代人,是積極地、主動地實現個人價值的,而不是消極被動地被外在的異質力量所驅使或認可的。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曹家欣(第五屆上海市語文教學之星):

上海卷的作文命題思路保持了其近年來高度的貫徹、延續性,扛起人文旗幟,迎風颯颯。引導考生從普遍實踐出發,通過對泛化生活問題的思索,直面青春的痛點與迷茫,尋找自信,築基人生軟實力。

不設審題障礙,一劍封喉的直言不諱。縱然千般表象可當我們直面問題核心——人的價值應從如何自處,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來探求的時候,也不由得如見龍淵出竅,心中一凜!露出海面的冰山海蜃出人生秘境,能點化十八歲的求索與自覺,雖不免略生殘酷,但正當時、剛剛好!

試題包容了多種思維模式的思辨可能,不絕對,不呆板。大道至簡,頗具亂拳打死老師傅的靈動和直白。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張慧騰(第九屆上海市語文教學之星):

今年作文題延續了前兩年的命題形式,屬於不預設思想傾向的現象述評。這樣的作文題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基於思辨和邏輯展開論證,最終歸結和形成自身的價值判斷。

學生既可以正面肯定“被需要”以確證自我價值,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我們生活在人與他者相互“需要”與“被需要”的聯結中,也可以基於當下怒刷存在感的現象質疑“被需要”的焦慮心態,強調自我價值實現來自於內在的力量與信念,抑或是兼顧兩方面,提出這個時代我們真正的“需要”:在人的圓滿自處與幸福世界的建造中彰顯自我的價值!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楊浦區學科帶頭人 張林:

從作文題本身來說,非常適合學生來寫,但要寫好又不是非常容易,有一定的區分度。

“被需要”是有價值要體現的心理狀態。學生可以從自身的需要和被需要寫起,如從現實來看學生可以寫需要父母的關愛,但又可以成為父母的精神支柱;從未來來看需要社會的幫助,又將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所以寫的範圍非常廣大。

同時,我們要看到這個作文題的精心之處就是將關注點落實到每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體現了我們當前整個時代發展的特點,即每個個體的獲得感,有很強的人文關懷的色彩,學生要寫好一定要體現這點。

上海市七寶中學語文教師 岑哲(第九屆上海市語文教學之星):

深思文題,有兩點值得追問:一是“渴望被他人需要”並不等於“關注他人需要”,後者的焦點在他人,前者的焦點仍在自身,特別當“被人需要”的意義立足在“以體現自己的價值”上,那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是否真的如同表面上看來是對他人需要的一種關注?

二是“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句話將“這種心態”迴歸到人對自我價值的探索。既然是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肯定,那麼“他人的需要”是否真的可以成為衡定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渴望被他人需要固然是種境界,但切不可“唯我”或者“唯他”。所以,今年高考作文題給我們留下了思辨的空間,既可以說很溫和,也可以說很深刻。

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語文教師 陳一星(第十一屆上海市語文教學之星):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題與前幾年相比,呈現出一些變化。“評價他人生活”和“預測”都更多指向外部世界和社會環境,而“被需要”指向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狀態。

寫作時可以首先聯繫生活,將抽象的“被需要”轉化為具體的現實情境,根據不同情境中“他人”的所指、“需要”的含義和“價值”的內涵來確定自己的寫作立場,然後從時代、人性等角度思考這一心態產生的背景和原因,還可以特別關注材料中“體現自己的價值”一句,思辨“被他人需要”是否一定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最全!現場考生、四大名校老師、各路專家共評上海2018高考作文!

魔都語文課代表網友組

砂丁:

近十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呈現出一種顯明的倫理學轉向趨勢,引導學生關注自我和構成自我結構的外在世界及生活世界裡真實他人之關係。題目的位格是上乘的,且問題感之迫切,及對這個時代的精神感覺的把握和體認是敏銳的。今年的題目似乎顯得更迫切,對於時代的精神症候的捕捉更明敏,全民自身“被需要”的背後卻是全民普遍感受到的在現代都市生活中的孤獨和“不被需要”——一種弔詭而反諷的表意結構。

同濟大學大一學生 談話:

細看題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談認識。我的思路是,我們被誰需要?為什麼被需要?被需要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這幾個問題可以從個人、社會、時代的層次進行論述,被社會、被時代需要可以用例證,應該比較容易說得明白,邏輯更清晰。

“被需要”的心態固然能夠帶給我們幸福感、成就感、滿足感,但我們也應當注重自身的需要,“被自己需要”是“被他人需要”的前提條件。滿足了自身的需求,才去渴望被他人需要,才是正確的價值觀,不盲目迎合他人的需要,給內心留一片淨土,才能得到自我滿足,體現生命的價值,更是生命的內涵。

品香飲靜:

“被需要”無關金錢,無關階層,無關能力。在你替他人考慮的那一刻,你就是最被需要的人!

文文媽:

走出考場18年,身為母親,孩子家人需要你;身為職場女性,工作任務需要你。當忙碌辛苦時,總是迷失自我,迎來寬慰滿足後,才終究明白這才是實現自我。

範公子:

哪怕身處要職,哪怕一無是處,在這個世界上你都不可能為了自己而活。

丸子君:

其實,不一定要像南丁格爾、特蕾莎修女一樣去服務社會,才是被需要。對孩子來說,你的存在就是被父母需要的,對職業從業人員來說,努力工作做出成績就是被需要的,甚至對於很多病人來講,你能夠對抗疾病就是被家人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