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射洪县青岗镇幸福村 “空壳村”村自己当业主干产业

射洪县青岗镇3个贫困村发展托管经济、边角经济、坡地经济、关联经济、服务经济,撂荒地重焕生机,集体经济几万元,全员实现分红——

请不来业主自己当,引不进产业自己干!

6月4日,晴,射洪县青岗镇幸福村,阳光下的水稻长势喜人,水塘里鱼儿翻腾,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忙活着,时而传来欢快的打趣声。很难想象,这片土地在去年之前还被杂草覆盖、烂泥淤积。

射洪县青岗镇幸福村 “空壳村”村自己当业主干产业

幸福村是青岗镇的3个贫困村之一,也是“空壳村”的代表。聚焦2018年脱贫摘帽,镇村去年以来就地挖潜,对荒施策,让村委变业主,不断向田地、坡地、田边地角要空间,用种植水稻、养殖水产、托养蜜蜂、种植果树、劳务和租赁服务等产业模式,为地处旱片死角的村子披上了一件件产业外衣。

射洪县青岗镇幸福村 “空壳村”村自己当业主干产业

村“两委”变业主

空壳村集体收入0元变3万元

“幸福村距青岗镇13公里,全村1500多人只有300多人在家,是典型的空壳村。”2016年,望着撂荒10多年的土地长满了1米多高的杂草,当了20多年村支部书记的沈继金急在心里,61%的撂荒土地怎么恢复生机?更为迫切的问题是,整村贫困户83户225人,村集体收入为零,2018年如何“摘帽”?

两大难题促使村干部们四处找项目。但对接的四、五个水产和种植业主,都只在村里走了一圈就没了下文。“村子处于两山夹沟中,田块面积小,机器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引不来金凤凰啊。”30万元产业扶持金坐冷板凳,村干部们坐不住了:请不来业主自己当,引不进产业自己干!

去年1月,幸福村“两委”成立劳务扶贫合作社,开会动员,核实土地,以“三权分置”和依法实施、农户自愿、逐步有偿的原则,与撂荒农户签订经营权托管协议——重新开垦荒废的潮地平坝地,种植水稻、水产养殖,并托管垦荒、种养、管护、收获等过程,所得收益全归村集体。

撂荒地能得收益,村民们都支持村“两委”发展托管经济。第一年,托管种植水稻40亩、养殖水产60亩,且有近10名贫困人口进入合作社务工,人均收入1000元—2000元。

去年丰收,托管的水稻销售11万元,除去成本后村集体收入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村“两委”,今年将水稻、水产面积分别扩大至120亩,同时还为签约农户支付300元/亩的资金。沈继金对脱贫信心满满,“去年托管的水产没有卖,今年算账还有这笔收益,村集体经济能突破8万元。”

“村委变业主,打响撂荒战”带来的变化,在同为“空壳村”的白云村与新店子村也有体现。两个贫困村成片整治荒田种优质水稻150亩,生产“白云香米”,村集体收入均突破3万元。

就地挖“潜”生钱

五种经济模式结出扶贫成果

“村干部在帮忙找出路,我们又没有出本钱,就更应该把事情做好嘛。”临近中午,幸福村1组贫困户陈章桂还在地里查看紫叶李的长势,生怕出了什么纰漏。今年,他家利用房前屋后和田边地角,种了8分土地约200棵果苗。

陈章桂所说的事情,即镇村发展的“边角经济”——去年年底引进业主发展种植产业,免费为村民提供果苗和技术,预计明年部分挂果,并以农户占三成、业主占五成、村“两委”占两成形式分红。全镇已发动3个贫困村及里仁片区相邻村共800户栽种3万株,其中幸福村栽种1万株。

射洪县青岗镇幸福村 “空壳村”村自己当业主干产业

村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村“两委”的干劲更足了。在青岗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幸福村把目光瞄向了更多空间——与白云村和新店子村联手发展“坡地经济”,连片开垦撂荒坡地1200亩,栽种菩提5万株打造“千亩菩提园”;3个贫困村统筹成立“玉成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长短相融、种养结合的“关联经济”,统规统建6个养点18个棚,吸纳177户贫困户519人每人认养托养一箱;依托“劳务扶贫合作社”和农用机械等发展“服务经济”,为规模产业提供场地租用、机械租赁、劳务组织、日常管护等服务。

对荒施策、就地挖潜,3个贫困村试点发展“撂荒经济”,并根据不同产业模式制定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把撂荒率下降至10%以内,持续助农增收。以蜂蜜养殖为例,预计今年3个贫困村集体创收5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300元、全体非贫困户共分红7.8万元。

“今年,在全镇17个非贫困村中,已有12个村借鉴了3个贫困村的发展模式。”青岗镇人大主席肖光荣介绍,“下一步,还将完善基础设施,创建“四好”村,抓好集体经济,让空壳村都变为幸福村。”(全媒体记者 熊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