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拯救野生大黃魚,可能只是個美好的想法

說到大黃魚,80後之後,基本沒有再吃到過正經的東海野生大黃魚了,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野生大黃魚的資源就已經枯竭。作為一個生在東海邊上的80後,從小就是吃著小黃魚聽著大黃魚長大的。也許有人會說,大黃魚不就比小黃魚大嘛,肉質再好,能好上天?這話說得不無道理,但是念想這種東西,是會發酵的,特別對大黃魚的這種上了年份的記憶,越是得不到,越是能撩到你飛起。

拯救野生大黃魚,可能只是個美好的想法

舊時魚獲盛況,真是遍地金黃

最近聽到一則消息,浙江省科技廳農村處推出了一個修復大黃魚生態資源的重點項目,目標是在三年內將東海野生大黃魚的資源恢復到1000噸。據說這個項目將會是科技廳投資的最大的項目之一,而且項目已經在推進中,也有了一定的進展。是個好消息沒錯,官方這次應該是認真了,也是一個好的想法。但是,此處必須有但是,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拯救野生大黃魚,可能只是個美好的想法

人工繁殖成熟,為拯救帶來可能。圖為大黃魚深海網箱養殖場

用有限的資金,解決世界性難題

官方給出的困難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生態修復工作本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另一個就是錢。這個世界性難題有多難,現在並沒有給我們這些看客太壓迫的感受,而人總是會對理論上的事兒抱有不該有的樂觀,特別是理論上的困難:雖然前期調研工作艱難且耗時,但是事在人為嘛,辦法比困難多;說到魚苗投放存活率低,現在不是已經開始對魚苗進行野化訓練了嘛,那也就是有進展了;可能會對現在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不確定,但是總得試試不是;再說到錢的事兒,大黃魚對於海鮮市場來說,就是個黃金IP,能看得到市場,就會有資金。綜合以上,就是事在人為,可以成功。理論上的困難,更會讓人忽略大環境當中的困難。

拯救野生大黃魚,可能只是個美好的想法

放流大黃魚苗

對海洋現有資源的管理才是最大難題

暫且不說優先恢復大黃魚是不是合理,畢竟需要拯救的海鮮一大把,不能因為大黃魚經濟價值高,就它先來不是,我們先來一個假設,如果,三年後,官方的項目實現了,東海有了1000噸的大黃魚資源,那麼,按照現有的捕撈強度,再加上大黃魚一如既往的呆萌蠢(大黃魚有多好抓,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估計要不了三年,又會被抓光。當然,肯定有人會說,一方面我們可以加強管理,另一方面,有了成功的經驗,擴大投放量,一定數量的野外種群肯定能維持住。很多人都會覺得,現有的海洋捕撈管理政策效果是顯著的,我們每年的野生魚獲量雖然沒有提升,但至少是維持在一個水平而沒有退化,應為漁獲量在那裡。可現實卻無法讓人樂觀。利字當頭,魚苗都會有人偷捕來做飼料,而這些都是海洋生態系統的根本。如今的禁捕,只能延緩海洋資源的衰退,並不能讓它恢復起來,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拯救或者提高單一物種的種群數量,其實是“作秀”意義大於生態意義。改變現有的捕撈環境才值得下更多跟大的功夫。

拯救野生大黃魚,可能只是個美好的想法

野生大黃魚

江浙滬曾爭奪一條大黃魚

大黃魚只是人類貪婪的一個犧牲品罷了,只不過,這個犧牲品有著濃重的傳奇色彩。在上世紀40年代,這條魚,曾引發過江浙滬三方的拉鋸爭奪戰。因為經濟效益明顯,江蘇、浙江和上海為這條魚,明爭暗鬥,下到普通漁民,上到蔣委員長,連黑幫杜月笙都參與進來,不拍電影,簡直可惜(有興趣,可以看《浙江兩省的版圖如何被大黃魚改寫?》。如果大黃魚恢復成功,這當中的經濟利益如何分配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我是扯得太遠了,也想得太遠了,畢竟,要讓大黃魚再上我們平民百姓的餐桌,在我看來還真的只是一個美好的想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