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朝溝裡的鬼子猛掃!這股八路打伏擊時對機槍的反常運用獲意外成功

朝溝裡的鬼子猛掃!這股八路打伏擊時對機槍的反常運用獲意外成功

1942年7月,冀中抗日根據地所面臨的敵情絲毫未見減緩。 “五一大掃蕩”雖已結束,但敵人在全區6萬多平方公里,8000多個村莊的土地上,先後修建了1750多個據點與炮樓、修築公路7500多公里、挖掘封鎖溝4000多公里。整個冀中已被分割成2676個小塊,敵人企圖通過點、碉、路、溝的細碎分割來限制八路軍小部隊的行動,以期各個擊破,但下面這個戰例證明,他們的這一企圖從未實現過。

“五一大掃蕩”期間,冀中軍區六分區三十一區隊隊長乾雲清帶著一個連,往來出沒於深縣縣城至護駕池村的溝、堡之間,伺機打擊敵人。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很快就捕捉到了一個戰機!

通過連續的偵察,乾雲清發現:每逢護駕池“大集”,前磨頭據點的日軍每天都會全副武裝地沿著新修的公路來這裡“護駕”,早晨過來,下午原路返回。這些傢伙自認為是行進在“治安區”的地盤上,所以有恃無恐,疏於防備。摸清敵人的這個活動規律之後,乾雲清決定在這裡打個伏擊。

朝溝裡的鬼子猛掃!這股八路打伏擊時對機槍的反常運用獲意外成功

這時,距下一個護駕池集還有幾天,這就給了乾雲清更為充裕的準備時間。他換上便衣,在偵察員的帶領下,把敵人的出行路線仔仔細細地“踩”了一遍。最終,乾雲清把伏擊陣地選在了距孫家村公路約五十米的“青紗帳”裡。

朝溝裡的鬼子猛掃!這股八路打伏擊時對機槍的反常運用獲意外成功

護駕池大集這天拂曉,乾雲清帶著隊伍來到預設陣地隱蔽起來。8點半左右,從前磨頭出來的敵人大搖大擺地走過來了。一共30多人,鋼盔閃閃,齊步前進,連個尖兵都不派。乾雲清小聲告訴戰士們,等鬼子走近再開火。當敵人距陣地不過二三十米的時候,乾雲清一槍撂倒了領頭那個拿太陽旗的鬼子。緊接著,埋伏在公路兩側的戰士們射出一陣密集的子彈,又投出幾顆手榴彈。突然襲擊之下,許多鬼子還沒明白過來就都被打死在公路上;那些沒死的也不及多想,爭先朝道溝裡扎。這就給八路軍機槍提供了極佳的機會,“噠、噠、噠”,兩挺機槍順著順道溝一陣掃,幾乎每一顆子彈都能打中目標。這場“一邊倒”的戰鬥只持續了不到十五分鐘,30多名鬼子全部被消滅,所攜帶的一挺“歪把子”機槍、20多枝“三八大蓋”以及一具擲彈筒成了八路軍的戰利品;我方在戰鬥中損失一人,三十一區隊特派員劉漢昆在衝鋒時中彈犧牲。

這場伏擊戰鬥的規模並不大,卻創造了當時六分區突襲敵軍的模範戰例,受到了冀中軍區的通令嘉獎。這一仗也確實把敵人給“咬”疼了,他們氣急敗壞,一連幾天出動尋找八路。而當地群眾則驚喜地發現,“啊,八路並沒有被鬼子打垮!”

對機槍的反常使用是孫家村伏擊戰最大的特點!

此前,乾雲清在勘察地形時注意到,孫家村這段的公路修得很倉促,兩側道溝的深寬各只尺半左右,一個人爬進去恰好擠滿。他判斷,鬼子在無地形地物依託的公路上遭襲之後,會本能地跳進兩側的溝裡尋求庇護。於是,乾雲清對如何使用連隊僅有的兩挺機槍這個問題很是下了一番心思。他並沒有像一般戰術原則所要求的那般,將兩挺機槍擺在陣地的兩翼以求形成交叉火力,而是把其安置在順著道溝的對線上,因此取得了更佳的射擊效果。

附:乾雲清小傳

朝溝裡的鬼子猛掃!這股八路打伏擊時對機槍的反常運用獲意外成功

乾雲清(1906-1943),少年時加入了賀龍領導的紅軍並參加了萬里長征。抗戰爆發後,曾任八路軍一二零師特務團連長,轉戰晉西北。不久,調冀中警備旅,任營長、作戰股副股長。1942年“五一大掃蕩”期間,乾雲清時任冀中軍區第六軍分區三十一區隊長,率部活動在深縣、束鹿、趙縣、晉縣等地,屢次以突襲等方式給敵人以迎頭痛擊,曾在孫家村戰鬥中創造了六分區突襲敵軍的模範戰例,受到冀中軍區的通令嘉獎。1943年8月,乾雲清在深縣北冀龍戰鬥中光榮犧牲。乾雲清犧牲後,被冀中軍區追認為“戰鬥英雄”。 (文/劉明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