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綿長的爭論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其實是一個沒有必要爭論的問題。人性顯然是有善也有惡。人有複雜的本質,善與惡交織存在於人的血液裡、骨骼中,它們誰也沒有能力徹底驅逐誰,它們都是強大的存在。

在這場綿延幾千年的爭論中,聰慧的民族,在確立一種制度時,果斷地預先假設人性是惡的,在制度裡設置了預防惡劣人性利用權力施展不良企圖的層層限制。這種對對人性本惡的悲觀設想與全面限制,有效地制止了掌權者對權力濫用的可能,如所謂分權制。他們的設想是,使權力分割、分散於不同的機構,使其互相制約監督,使其彼此虎視眈眈,使濫用的權力一露苗頭,便會被發現,被飛揚傳播於社會中。這是他們一廂情願的設想,但也確實表現出強大的力量,如強悍的特朗普因為的所謂“通俄門”,就面臨被彈劾的危險。自然,我們有比其更好的制度。

誰也不會相信全惡全善。如果全惡如獸,那麼善從何而來呢?在全惡的人性中,人類就只能生活在自己形成的暴行中,生活在自己對自己的持續殺戮中。人性如全善,如心頭佈滿天使的翩翩衣衫與輕雅腳步,那惡從何而來呢?全善的人類怎麼能產生黑暗、產生對權力的狂暴爭奪呢?人類歷史如何會出現戰爭,出現不斷髮明的新式屠戮工具呢?如何會有兩次世界大戰,如何會有舊中國“千里無雞鳴,白骨橫於野”的無際悲慘呢?

人們誰也無法潛入對方心頭,站在對方的血流旁,判斷其品質。即使能確定對方是優秀的,誰又能保證其能一以貫之呢?世界上一個個貪官與暴虐性格的出現,很多都是權力對其的不斷腐蝕造成的,所以人們一勞永逸地假設人性本惡,在制度裡設置了細緻、嚴密而強大的約束,形成了強有力地限制與監督,人類由此才放心地讓其接近權力、行使權力。這是人性本惡思想的原初用意。這是一種偉大的創舉,使人類不再重複“苛政猛於虎”的災難,這是社會科學的“相對論”,是牛頓對下落蘋果思考般的偉大發現,是使人類徹底脫離草原世界的真正證明與保證。

人性善惡,爭論了幾千年,面紅耳赤,喋喋不休,咄咄逼人,其真正的意義與作用,就是產生了一種偉大的假設,然後在其之上,產生了人們對權力的真正掌控。

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