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外別傳是“教內傳授,不向外傳”還是“教內不傳,傳於教外”呢

關於賢俠劍道和關於“教外別傳”

教外別傳是“教內傳授,不向外傳”還是“教內不傳,傳於教外”呢


“教外別傳”起自禪宗。如來佛祖傳達摩祖師時,即示之:“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從初祖達摩至六祖惠能,傳承信物為袈裟與缽盂即衣缽傳承。五祖弘忍傳惠能時囑“衣止你耳”。袈裟後來交給了武則天派出來尋找惠能的朝廷使者。這樣,禪宗沒有七祖。教內沒有七祖,但在教外即賢俠劍道中卻繼續傳承,李兆生先生是少林老祖飛龍宗二十六代掌門,先生傳授過數十種少林功法,在《情繫中華魂》一書中有具體介紹,並有“少林精絕譜文四篇”載於諸著作中。

禪宗來自印度,傳於中國,這是第一次教外別傳,六祖惠能是第二次教外別傳,而這一次是傳於民間,隱於地下。

“教外別傳”,可以理解為“只在教內傳授,不向外傳了”,但也可以理解為“教內不傳,傳於教外”。由於漢語的豐富內涵,也形成了歷史上的特有面貌。

李兆生先生在太極拳專著中說過“少林拳不是以拳打天下,因為拳裡有禪。”此拳禪不知如今還有幾人修得?

李兆生先生初出山門之時,以武當太乙鐵松派十三代掌門之身份公之天下,並以此講述了賢俠劍道中的又一次“教外別傳”,這一次的“教外別傳”,與禪宗之風貌又有所不同。

談起武當功法的淵流,歷史使我們回顧到明清之際的兩大異峰突起:

明末清初之際,歲月裡掀起了一場浩劫。當時一些明朝的遺老糾集了愛國志士,武林高手,企圖推翻清王朝,恢復明室,即為歷史上“反清復明”運動。這場浩劫洗滌了武林力量,一些內功精湛的大德先祖也難逃此厄運。面臨這種絕境,道祖鐵松子先師提出“跳出三界,不問塵事,專心事教,守吾真元”的精闢方針,於是在原武當功的基礎上,引入“寒山內功”等法,開創了“鐵松”別派,即為“武當分支”。當時南方文化繁榮,不宜修行,故而北上到人煙稀少的長白山麓。故使一些武林先輩、懷絕守技、隱居東北,孕育了東北的內功先華,融匯了數百年闖關東留下來的武學,猶為一代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