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電,天黑了人們都在幹什麼?

雲水禪心5289

問題中所說的的古代,應該是特指農耕文明時期的古代,至於遠古時代的人們夜生活是怎樣的,我們在這裡不做深究。那麼在沒有電的時代,人們夜晚都做些什麼呢?我們在這裡簡單分類列舉一下,或許概括的不夠全面,全當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咱們先說平民百姓。農耕時期的生產力很低,要得到產出就必須要狠砸勞動力,可以說百姓的夜晚並沒有那麼愜意閒散,人們往往日未出而作,日落不能息。太陽西下,結束了一天的辛苦耕耘之後,農夫門披星戴月回到家中,為了生活的正常運轉,往往還要對農作物進行粗加工,對農具進行加固修理。靠天吃飯就要緊跟天氣變化,季節更迭,每個節氣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平民百姓是點不起油燈的,除卻必須要白天進行的農事,但凡對光線條件要求沒那麼高的事情都可以在晚上做。至於平民百姓的夜間娛樂,在特定時期施行宵禁的情況下,只能小家自娛,逗逗孩子,拉拉家常。而較為開明的朝代,遇有節日慶典,也可以上街轉轉,無論是擺攤創收,還是單純閒走,對忙裡偷閒的百姓來講已不失一種娛樂。

再說說咱們的莘莘學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做學問永遠是每個朝代都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麼我們的文人騷客和莘莘學子,在夜晚會做些什麼呢?一方面,挑燈夜讀是常態,無論是為了出仕或是功名,還是單純地愛好,讀書人都必然不肯荒廢夜晚的大好光陰,富家子弟點燈熬油,寒門子弟鑿壁偷光,都是筆耕不輟,勤勤懇懇。另一方面,學子們也會進行社交,三兩好友,把酒言歡,評古論今,吟詩作賦。志同道合之人聯絡了感情,交流了思想,許多千古絕句也都是誕生於這思想碰撞的火花中。當然,學子們也喜歡獨處,走走遊遊,或感悟傷懷,或心生感慨,充裕的感情加上絕妙的文采,在夜晚搭建的舞臺上綻放。

當然,古時夜生活的主角是達官貴人。王侯將相,名門望族,富商貴人,他們的夜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物質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夜幕降臨,紈絝子弟們又怎肯辜負這消閒的時光。愛熱鬧的可以夜市青樓,結伴夜遊,不愛熱鬧的可以琴棋書畫,聊以自慰。燈火通明為他們製造了另外一個太陽,他們的生活不會受到日夜交替的影響,許多事之所以選擇夜晚去做,往往只是為了增添一份別樣的情調。


國家人文歷史

但凡這類問題,我都將之列入“毀小清新”系列。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近年來穿越小說流行,根據穿越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也很流行,很多小清新對穿越十分憧憬。尤其是那幾套辮子戲,把什麼四爺八爺都弄成了偶像,讓人噁心。

其實我一點也不反感穿越文,還經常看。從黃易開始,到後來各種網文,許多作品都有可觀之處。但某些人小清新式的穿越憧憬,其實相當無知可笑。

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真的穿越回古代,基本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僅僅是照明這一項,就能讓習慣電燈的現代人暈菜。

我們看穿越類的小說和電視劇,基本看不到照明問題的存在。尤其是宮廷,大晚上也亮如白晝。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偌大的宮殿要亮如白晝,需要多少蠟燭?

別說宮殿了,就算是一個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間,配上古代並不成熟的蠟燭技術,想營造早期電燈泡的效果,所需要的蠟燭數量都是驚人的,要想達到燈管的效果,基本是想都不用想。

而且,如果你真的在一個房間裡點了這麼多蠟燭,你覺得自己還能在裡面呆下去嗎?且不說安全問題,光是空氣問題就讓人無法忍受。至於蠟燭的花費,即使帝王家也無法肆意揮霍。

所以,在沒有電的古代,唯一靠譜的就是太陽,哪怕是陰雨天,都可能會讓你無法讀書。至於晚上,大多數人都只能選擇日落而息。所謂夜讀,也只是一燈如豆,一陣風都能讓你兩眼一抹黑。即使是宮廷,照明也只限於局部,許多穿越文裡“紫禁城是不夜城”的說法,純屬扯淡。

說到這裡,倒是要提提早期的一位武俠小說家雲中嶽。此人精通明史,又曾從軍,擅長技擊,所以小說頗為寫實。比如即使主角擁有玄功,也受限於體能,出幾次絕招之後就會體力透支,不及常人,只能遁走。他經常描寫追捕場面,與其他小說裡一搜就能把人搜出來的橋段不同,在他筆下,只要是那種延綿多進、屋舍數百間的舊時深宅大院,一個人找個地方一躲,即使出動幾百人也難將人搜出來。深夜更不可能做到,因為到處都是黑的。這種寫實手法,其實更符合歷史實際。

對於現代人來說,“長夜漫漫”也許只是一句矯情的感慨,但對於古代人來說,如果不睡覺,那可真是長夜漫漫。


葉克飛

古人奉行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現代人習慣了夜晚燈火闌珊燈紅酒綠的夜生活,很難想象在古代沒有電,古人的夜生活都是怎麼過的呢?

電燈是近代文明的產物,在古代蠟燭是奢侈品,只有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才能用的起,那些窮苦的百姓,只能用最廉價的菜油燈作為照明用。

1、農民

古代物資匱乏,古人為了節省,很多勞動都在白天做了,除不得已的趕工外是不會在夜晚工作的,因為夜晚不但會增加勞動成本,而且還沒有白天出活,靠天吃飯每個節氣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完成。

說到夜晚的娛樂也就是逗逗自己家孩子,左鄰右舍拉拉家常,也不能出去閒逛,因為古時候在特定時期會施行宵禁,只有在節日慶典或者皇家大赦才有廟會、燈展之類,可以到街上轉轉,至於夜市也僅限於繁華帝都。

2、讀書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古人好吟詩做賦,沒有電就挑燈夜讀。一寸光陰一寸金,讀書人更會珍惜時間,富人點燈夜讀,窮人鑿壁偷光,都為考取功名。

除此之外古人也非常浪漫,偶有閒暇,三五好友把酒言歡,評古論今,或感傷,或憂思難忘,創作出了很多千古絕句。

月夜,微風習習,花香蟲鳴,美酒飄香,自斟自飲,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人的情懷普通人看不懂,古人對著月亮做的詩,從初一十五到陰晴圓缺有千百首,很多都成了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唱。

3、達官貴人

真正的夜生活是屬於那些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的,到了夜晚他們可以約友人喝酒,去青樓聽曲兒嫖妓,他們的夜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富商官宦人家每逢家裡有大事情發生,比如祝壽、娶親,要在家裡搭臺唱戲,請親朋好友熱鬧一番,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總之,就是有錢的可以包場在家唱,沒錢的就去戲園子跟大家一起聽。

科技發展給現代人帶來了很多方便,夜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即便下班回家還有電視、電腦、手機來打發時間,可與古人相比,卻少了一些對生活的熱愛與情調。

古人生活簡單快樂,吟詩作對,把酒言歡,與志同道合之人談天說地,與恩愛佳人互訴衷腸,夜生活簡單不失浪漫。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古代沒有電,天黑了他們都在幹什麼呢?先說城市,那時人口較少,城市不大,點蠟燭還是有的。富貴人家掛紅燈籠,夜間走動時手提燈籠,室內點燭光照明,蠟燭成為主要燃料。從電影、電視劇中情節可以看到,編劇也是從古籍資料中,對服飾、用具和照明等生活細節,有根據地進行描述的。那時的貧苦人家,特別是廣大鄉村的農人,古代點臘燭算是奢侈品,一般會用桐油、菜油等植物油,點一根小燈芯,以微弱的燈光來照明。如果去外面,就拿一把植物杆(乾燥的)點燃後,以火把照路。還有極度貧窮的,連植物油也缺乏,則上山採集樹脂,古代大樹很多,刮開樹皮後滲出油脂,比如松樹皮下的松脂,放在小瓦碟裡點燃做燈光,既經濟實惠,又使用起來很方便。

長夜漫漫,星移斗轉,古人晚上會幹些啥子呢?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但一般睡得很早。家境好點的,可以讀書背詩,習武練拳,而普通勞動人家,要織布、做女紅,男性從事手藝的,磨豆腐、熬米糖、碾槽碾飼料等等。從家庭族譜上,人物活動之印跡中,偶爾看到有這些記載。然而,古時候的文盲多,讀書人較少,恐怕家家戶戶不會普及教育,那種月下呤詩,撫琴,書聲朗朗的美妙意境,只存在於少數人的生活中。但勞動人民勤快,做生意趕夜路的,應急外出辦事的,官道上的馬蹄踏踏聲,必不絕於耳;挑腳人夏夜裡趁涼爽趕腳程的,也不時地會有的。

那個沒有電的難忘歲月,我們中國現代的農村裡,不少年老長輩也都經歷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十分貧窮,連煤油都限量供應,比如在“文革”前,大慶油田才開發,沒多少外匯去進口石油,農村每家每戶月供,僅半市斤煤油。晚上照明肯定不夠用,怎麼辦?有的點桐油(燈芯),有的刮松樹脂(那時一些大古樹還未砍光),點松香(樹脂)燈,以前的小學生作業也比較少,只得趕緊寫完,再背誦幾段課文,就上床睡覺了。一夜裡顯得好長好長(10來個小時),而且因為燈光太暗,映襯著深沉的夜色,小風吹得豆苗似的微弱燈光,晃來晃去,到處一片黑影憧憧。小孩兒們感到有些害怕,便縮著頭蒙上被子睡覺。半個世紀前的鄉民們,因缺電而如此生活,更何況古代的人。毋庸置疑,工業化的進程,科技的巨大進展,帶給了我們現代之文明,它徹底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東方閒說

電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天黑後,電的首要作用是照明,其次才是作為電能維持我們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轉。現代人的夜生活離不開電,為什麼呢,晚上看電視需要電、外出散步需要路燈照明、上網玩遊戲聊天需要電、親朋好友聚餐需要電、K歌更需要電,正因為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電,才會讓我們產生,偶爾晚上停電時我們的彷徨無助。在古代,人們從沒有接觸過電,人們的生活方式裡沒有用電這一環節,所以古代人的夜生活也不會因為沒電而變得枯燥、乏味。那麼,古人在晚上都做些什麼呢?

  1. 讀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農業社會,人們普遍把讀書考取仕途做為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的唯一手段,所以人們會抓住晚上的閒暇時間挑燈夜讀。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功名利祿通宵夜讀也不會少見。

  2. 喝酒,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正如現代人夜晚喜歡約三五小友開懷暢飲、談古論今一樣,古人在晚上也喜歡有事沒事喝一口,且古代吟詩作詞之風盛行,以酒會友,以詩為餚,黑夜裡、約好友、飲美酒、品詩詞,也是美事一樁。


  3. 聽小曲,“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正如現代人晚上閒暇時刻想看娛樂節目一樣,古人晚上也會去聽小曲。中國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的音樂素養並不低於現代人,秦淮河畔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彈奏出的優美旋律也並不比現代的當紅歌手遜色分毫。

  4. 織布,“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迫於封建社會對古代女子的壓迫,古代女人的夜生活非常單調,除了睡覺大概只剩下織布了,正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5. 下棋,“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現代人晚上可以玩網絡遊戲,可古代沒有這麼先進的條件,晚上他們的娛樂活動非常有限,茶餘飯後,下棋會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遊戲。

  6. 睡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既然沒有電,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其他心思,吃完飯就睡覺唄,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是羨煞旁人。
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放棄。關注螞蟻忙唄,一起走向成功!

螞蟻忙唄

要我說,虧得沒電!!

正是沒有電,寒山寺外的點點漁火得以驚豔千年時光,夜半鐘聲才少了份蕭瑟和孤寂;正是沒有電,昭陽殿裡才有螢飛思悄然,才有“孤燈挑盡未成眠”的綿綿長恨,才有老君王“瓦冷霜華重”的無盡悲涼;正是沒有電,十里連營的聲聲號角才回蕩著“醉裡挑燈看劍”的熱血豪情,那一道大漠孤煙至今訴說著將軍“可憐白髮生”的千古遺憾!



古代遊戲●擊壤、投壺

或許,正是這些一盞盞的油燈燭火,才讓中華文化閃耀著無盡的光芒,畢竟,燈光愈是暗淡愈能讓人進入思考!或許正是燭光映照下的靜謐,才有了百家爭鳴的哲理之光和匡衡的學富五車,也才讓李白杜甫們更願縱情於詩詞歌賦、讓黃公望和顧愷之揮灑於富春山竹林,才讓王羲之謝安談笑於曲水流觴。



或許我們應該感謝、甚至羨慕沒有電的那些古人,沒有了世俗塵囂,反而可以採菊東籬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不正是現代人嚮往的品質慢生活麼?空調、wifi、西瓜豐富了生活,但也紛擾了心神。所以說,虧得沒有電、虧得不是所有古人都沉迷於“六博”“五木”“射覆”“擊壤”“投壺”這些博弈遊戲,也沒有“張秋屈元高,高元屈秋張,方盼接道張,張盼接道方”那般尸位素餐,中華文化才得以燦若星辰。

古代遊戲●鬥百草

注:關於古代沒有電的晚上都有哪些遊戲,以後有機會另行介紹。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從個人農村經歷來看,現今農村也和古代有點相似的。特別是停了電之後,有的農村朋友可能會有點體會。


1.首先古代沒有電,那只有蠟燭和油燈兩種,但蠟燭由於工藝不完善,古代的售價和照明效果有時候不是很理想;而油燈你也懂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嗎,是很昂貴的一種“燒油”的。能省則省;

2.天黑在夏天和冬天差別很多,晝夜長短不一。古人一般是一日兩餐,即朝食(又稱饔)和矓(又稱飧),這是和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勞作制度與當時食源不充足有關。晚餐,時間大約在申時(十五時至十七時)。也就是說,要沒什麼事,普通老百姓6點就可以上床窩著了。畢竟古代農民為本,部分手工業家庭。

3.估計夜晚也就夫妻之事最常見,其次婦女縫補衣服、讀書人秉燭夜讀、兒童玩耍。如果沒有特大節日,如燈會、廟會上街遊玩、村裡、城裡慶典等等。我也想不到還能玩什麼了。

現代大夥晚上如果沒出去玩,在家看電視、看電腦、玩手機,學生寫點作業看點書,工作狂加下班,似乎也是這個樣。大家還有什麼其他事做沒?


惠安小魚網

在古代,當然是沒有什麼電視、收音機、冰箱洗衣機,除非是有人穿越過去,能把這些排憂解悶的高科技帶回去。在那個沒有電的科技蠻荒時代,人們是怎麼度過慢慢長夜的,在無心睡眠的夜晚,要做什麼事情來消遣時光那?大家都記得課本中“鑿壁偷光”那小子吧,他天黑之後,就是玩命學習看書。



在宋朝時期,有一段歷史時期是沒有宵禁的,人們勞作一天,天黑後就想放鬆一下,要開始享受夜生活了。沒有宵禁,大街小巷單位飯店酒館生意都非常紅火,宋朝時期的經濟是比較發達的,人們樂於晚上出來消遣,參加各種酒局。當然對於男人們來說,喝酒可能不是最終的目的,喝點花酒,才能夠“陶冶情操”。而那些達官貴人,也是夜夜笙歌,經常在自己的宅邸內舉行夜宴,搞一番歌舞昇平的景象。



還有一些文人墨客,喜歡天黑之後挑燈夜讀,也許是天黑之後比較有讀書的情調吧,更加會詩情畫意一些。劉禹錫曾作詩“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讀書其實是一件辛苦的事,可是被這些文人一說,頓時感覺高大上起來。感覺天黑讀書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昏燭、草屋、古琴、竹林、溪流,天黑之後在這樣的環境下夜讀,確實一副天人合一的模樣。



又如李白這樣“舉杯邀明月”的大詩人,好像天黑之後,腹中所有的詩句,才會藉著酒意噴湧而出,所以,李白詩仙天黑之後乾的事情,就是喝酒寫詩邀明月。

那些不會寫詩不會看書的人,天黑之後只能是閒來無事,要不在家老婆孩子熱炕頭,要不就出門閒逛,聽聽戲園裡的小曲,找街坊鄰居八卦

。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婦女們,入夜之後,比較賢惠的,要點起一盞油燈,縫縫補補,給丈夫孩子做做衣服。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挺廣泛,因為我認為,天黑之後的古代人,他們的生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無聊單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條件下,依然會有許多有意思的節目。


雜七雜八的事

問:古代沒有電,天黑了他們都在幹什麼?

我小的時候村裡就沒拉電,六三年拉上電後也總停電,所以我就不說古時候了,說說自己小的時候怎麼度過晚上的吧,因為這是親身經歷,說古代還要靠猜測,猜來猜去五花八門的也不準猜得對,誰知他們都在幹什麼,反正我幹什麼是真實的。

我在四五歲時就能記些事了,那時吃完晚飯天就黑了,每晚點上煤油燈就是纏著奶奶講故事,開始講得是:小小子,做門蹲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後來是:拉大鋸,扯大鋸,姥家門口唱大戲,接閨女,叫女婿,小外外,你也去。
再就是點牛眼,連妹妹帶奶奶六隻腳伸一起:"點,點,點牛眼,牛眼花,一根茄子兩根瓜。有錢地,買著吃,沒錢地,去了它。"開除一隻腳繼續點。

再長大些奶奶講的故事就是教人誠實善良孝道了:哥仨分家,老大分得騾子馬,老二分得驢跟牛,剩下老三沒嗎分,套上貓狗去耕地。



再長大些就上學了,那時老師不留家庭作業,晚上就是出去捉迷藏,抓俘虜了,還有趕雀兒,類似老鷹捉小雞的遊戲。


大人們就是拿著蒲扇坐一起嘮家常。母親們湊一起在燈底下納鞋底子,鉸鞋樣子,要不就是補衣裳。

我小時候看到的沒電時,人們晚上就是這麼度過的。我想應該古時候的人們也是這樣吧?只不古時候點的不是煤油燈,官府豪門可以點臘燭,富欲人家可以點豆油燈,窮人家就是黑著。

小時候雖沒電,生活很單一,但也有童年的樂趣。


金蘋果老楊

幸虧古代沒電,古代有電,怎麼可能有: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沒電了,買蠟燭都沒錢了,看著床前慘白的月光,心裡無限思念著故鄉,娃心裡苦啊!古代要有電,李白肯定整天鼓搗手機刷頭條、打遊戲、玩王者榮耀,忙得屁顛屁顛滴,那些千古絕唱就可能胎死電中,一代詩仙就此泯然眾人矣!

天生我材有毛用?

一心一意打遊戲!

哎,也不能就這麼一個人在屋裡悶著當宅男,時間長了該得抑鬱症了。於是李白來到院子,自斟自飲,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三人喝酒,就得連幹三杯,以李白的豪放,又得打三圈,轉眼幾瓶二鍋頭就見底了,到底是紅星還是牛欄山還有待考證,詩仙喝到這樣,就有點飄飄欲仙、手舞足蹈、不能自持了。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一個人喝酒,有了月亮作伴,也能喝得高潮不斷。

因為沒有電,月亮就變得極其重要,一個月就等那麼幾天,女怕大姨媽,男女盼月亮,翹首以盼,望穿秋水。蘇軾是真急了,對著蒼天詠歎: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蘇軾對月亮研究不亞於霍金,他深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於是,發出了“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的感嘆。

於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月亮出來時,古人都在開Party,夜生活那叫一個浪漫、小資、情調,玩得是真嗨啊!

就連情人都不會錯過月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都沒閒著,都在忙活。

可月撒清輝一個月就那麼幾天,比大姨媽還要短暫。

沒關係啦,還有蠟燭!

“紅蠟燭前明似晝,清氈帳裡暖如春。”

照樣玩情調: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盈小扇撲流螢。”

更有多少才子,秉燭夜讀,紅袖添香,幾多浪漫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

咱真的不必為古人擔憂,古人活得比咱們浪漫、瀟灑、滋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