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清代六大親王分別為: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安親王嶽樂、康親王傑書、怡親王胤祥 、恭親王奕訢

。能稱之為六大親王,他們的功績肯定是在其他王爺之上,這六人當中,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同屬一個順治康熙時期,尤其是在康熙朝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那到底他們兩個人誰更厲害一些呢?

《清史稿》記載安親王嶽樂: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康熙間,出討三籓,勝負互見,而卒底蕩平之績。

《御製康良親王碑文》:爾和碩康親王,乃和碩禮親王之孫,蒙世祖章皇帝推恩屬籍,授以多羅郡王之爵,尋進親王,纘乃祖服,後參議政之列,得備機務之詢。洎命將戡除三逆,敕為奉命大將軍,指授方略。俾帥師由浙取閩,王仰承廟算,剿撫寇賊。巖疆既奠,振旅還朝,圭組雍容,恪勤罔替。朕彌嘉乃勞績,王益持以小心。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安親王嶽樂畫像

順治朝,嶽樂功勳卓著,傑書政績平平

安親王嶽樂(1625年—1689年),滿洲正藍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清代六大親王之一。嶽樂是順治、康熙兩朝功勳卓著的親王,為大清入關後的政局穩定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順治三年,嶽樂受命隨肅親王豪格征討大西政權張獻忠,嶽樂有勇有謀,率部一舉斬殺大西王張獻忠,被順治晉升為貝勒。

回朝後,順治命其先後執掌工部及宗人府,因政績頗豐,被擢升為安親王。嶽樂是一個比較開明之人,他是清朝初期的改革派代表之一,他大力支持順治時期的一系列改革,諸如啟用提拔漢臣;緩解朝廷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滿洲貴族圈地。這一系列措施對順治時期的社會穩定,經濟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安親王嶽樂深受順治帝的器重,據《湯若望傳》記載,順治帝身染天花之後,曾一度想把大清的皇位傳給安親王嶽樂,特徵求心腹大臣湯若望的意見。而湯若望卻認為,如果幼主臨朝肯定會影響政局安穩,但帝系的轉移也必然會引發新的危機,畢竟順治安親王嶽樂屬於不同支系,一旦政權交替勢必會導致滿洲皇族大亂,順治權衡再三,最終將儲君之位仍然留給自己的兒子玄燁。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康親王傑書畫像

康親王傑書(1645年—1697年),滿洲正紅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禮親王代善之孫、順親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親王之一。論輩分,嶽樂是傑書和康熙的堂叔叔。

順治六年(1649年),襲封多羅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加封號為康。順治十六年(1659年),順治追論傑書伯父巽親王滿達海的生前的罪過,剝奪了滿達海的諡號及御賜碑文,並將其降爵為貝勒,同時將禮親王世襲鐵帽子親王的爵位由滿達海之子常阿岱轉給傑書承襲,改封傑書康親王。

傑書在順治時期,也做出什麼政績,反而陰差陽錯的白白撿了個鐵帽子親王,這比其他叔叔嶽樂的親王來的可容易太多了。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傑書影視形象

康熙朝,平三藩嶽樂頗具謀略,指揮有方,傑書大破耿精忠、擊退臺灣鄭經

順治帝迫於當時形勢壓力,在臨終之際頒佈了罪己詔,全盤否定了自己以前的改革,並任命保守派為顧命大臣(實際上這些大多是孝莊太后的主意)。這樣一來,使得大清朝在康熙初年出現了歷史倒退的現象,導致安親王嶽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無所作為,鬱郁不得志,一直就在宗人府這冷衙門管事。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康熙八年,康熙智擒鰲拜,大清朝才沒有讓元朝的悲劇再次上演。不久,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起兵叛亂,安親王被得以重新啟用,康熙十三年,封其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桂。安親王嶽樂善於謀略,出征之前就已經仔細的分析了三藩的戰力部署,他向康熙建議:如果先攻湖南,勢必會與勢力強盛的吳三桂所部發生正面交鋒,即便是能獲勝,所得城池也難以保住,倒不如先攻江西,這樣即穩定後方,又同時切斷吳三桂與耿精忠兩藩王之間的聯繫。事實證明,嶽樂對戰場形勢的預判是正確的,很快他就佔領整個江西,並乘勝直率軍直插湖南,不久,吳三桂病逝衡州,三藩之亂,大清勝利指日可待。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少年天子》安親王嶽樂劇照

而就在此時,嶽樂奉調回京,軍權交給了他的侄子彰泰。康熙帝親自赴盧溝橋迎接,對嶽樂大加褒獎,並賜詩一首:“大開冊府紀元功,伐罪安民將略雄。佇見天潢蒙上賞,明光高宴賦彤弓。”並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這其實是康熙玩的帝王權術,嶽樂在平三藩可謂是立下首功,康熙此時召回他,是不想讓其權勢過大,擁兵自重,否則於皇權不利。

三藩之亂初始,滿清貴族裡的年輕一代大多沒有經歷過戰爭,而一個嶽樂是遠遠不夠用的,這時康熙就把康親王傑書也搬了出來。康熙十三年(1674年)封嶽樂為正白旗都統,授徵南大將軍,率軍前往浙江,圍剿靖南王耿精忠所部。不到兩年,傑書就平定了浙江,然後率軍攻打耿精忠的老窩福州。不久,耿精忠見大勢已去,親自前往投誠。平定耿精忠之後,康熙十五年(1676年)傑書又乘勝將將臺灣鄭經所屬部下許耀的三萬兵馬,並舉薦姚啟聖為福建總督協助攻打臺灣鄭經。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軍收復金廈等地,鄭經兵敗,率殘部逃回臺灣。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少年康熙》康親王傑書劇照

同年十月,康親王凱旋歸朝,康熙帝率諸王大臣到盧溝橋迎接並設宴勞軍,此時的傑書的榮譽達到了高峰。

晚年結局:嶽樂病死軍中,被削爵奪位,傑書因罪被罰,卻得善終

康熙二十七年(1688),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出兵攻打外蒙古喀爾喀部。嶽樂與簡親王雅布受命各帶兵丁500人遠赴內蒙古蘇尼特部駐防。已是遲暮之年的嶽樂,此時已經65歲,並且手裡只有區區500兵丁,遠赴塞外高原,這與當年手握數十萬大軍叱吒中原可謂是天壤之別了。十月塞外高原天氣漸冷,他從草原撤還京師。次年,死於軍中。康熙御賜祭建碑,追諡號“和”。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貝勒諾尼揭發嶽樂執掌宗人府時判案不公,被取消諡號、降爵為安郡王。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安親王嶽樂的家族在康熙朝一直倍受禮遇,他的外孫女郭洛羅氏嫁給了康熙第八子愛新覺羅·胤禩為嫡福晉,也正是這個嫡福晉給安親王死後帶來了諸多厄運。由於她支持其夫爭奪皇位,雍正帝登基後,便對胤禩及親屬實行報復。雍正元年(1723)詔曰,“安郡王爵不準承襲”,並指責嶽樂“諂附輔政大臣,每觸忤皇考”。

嶽樂是清代親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於一身的人物,他對大清王朝所做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同屬清代六大親王,安親王嶽樂與康親王傑書誰更厲害

烏蘭布通之戰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噶爾丹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嚴重威脅威脅清朝的統治了。康熙於是決定親征噶爾丹,任康親王傑書為安北大將軍,西出張家口屯兵歸化(呼和浩特),堵住噶爾丹退路,下令裕親王福全急進攔截,康熙自己帶著大軍日夜兼程,趕去圍剿,最終噶爾丹兵敗詐降而逃。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閏三月,傑書逝世,康熙賜祭並親撰碑文,諡號“良”。

總結:

安親王嶽樂、康親王傑書二人,論功勳政績,我認為嶽樂要勝一籌,但是論結局,自然是傑書更勝一籌了。諸位看官,你覺得呢?歡迎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