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01

去年年初,全国17个省市同时启动新高考改革:

1、数学考试的题型将更加具备普适性,难度降低。

2、英语高考改为一年两次,取较高一次分数。

3、语文提高到180分,阅读理解、写作的广度难度增加,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提升。

你可能已经感受到,在三大主科里,数学、英语的难度在降低,语文的难度在加大。

而另一项更落地的措施,早已进入到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生的课本里——

听到这个,很多父母头都大了。这不是折磨人吗?对大部分孩子和父母来说,语文就是“凭感觉”的科目,不像数学、英语,有章可循,总有办法能提高。

语文中的古诗文,就更难了。看不懂、背不下、考不过,成为很多孩子的心头恨之一。

古诗文给予孩子的

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

语文、尤其是古诗文,这种看起来最“无用”的学科,却可以赋予孩子最重要的四个能力:

1、见世面

在孩子刚开始认识世界时,通过诗词,可以认识事物的多种真实状态。

例如,教孩子学认字时,很多家长喜欢用看图说话的卡片,通常卡片上有是一幅对该事物概括性的描绘,比如▼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但这种概括,对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局限,也是“死记硬背”的开端。

如果是用诗词来带孩子认识“水”,可以是这样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水是有温度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杨柳青青江水平——水有很多种形态:缓缓流动的、急促的、平静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遇到阻碍,方向是会变化的。

从各个维度,尽可能对事物形成多元化的认识。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在孩子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诗词的意境,可以进一步扩大ta的视野:

没去过沙漠,但能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感受壮阔;

无法见到“南朝四百八十寺”,但依然能想象“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朦胧;

在脑海里演绎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爽,不再为小水流而惊诧。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还可以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受到人性;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学习到家国情怀……

经典诗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年,皆因诗中所传达的思想和境况,在后世也能获得共鸣。

诗中的道理,从未过时,常读常新,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便学会了古人的经验和态度。

孩子可能还不会看钟表,但记住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间管理和行动力的种子已经种在心中。

稍大一点后,孩子可以从“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对当下、对身边人的珍惜。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4、会表达

表达分两种。一种是写作文时,别的孩子写“朋友转学了,我很难过”,你的孩子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别的孩子通篇文章磕磕巴巴,你的孩子文章思路顺畅、有节奏感,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因为诗里的文学素养,吸收之后就变成了思维和文采的一部分。

另一种是旅游时和生活中,你的孩子能够迅速找到精准的表达,而不是只会说:”哇,这只鸟好大!这个天好蓝!”

在《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16岁的武亦姝惊艳全场,从《诗经》里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到《将进酒》的“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甚至,出口成章“飞花令”,诗句佳句张口就来,姿态洒脱。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诗词带给她的不止是语言韵律的敏感、还有对情感、美感、心性的浸润、滋养,继而化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你家孩子学古诗文的方式

可能都是错的

04 他用民谣诗教

给山区孩子插上梦的翅膀



梁俊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

这些苗族、彝族学生们,原本连汉语都不太会说。但现在,他们不仅能背、能唱古诗词,还能在考试中准确答题,甚至还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

梁俊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他只是回到了语文教育的根源。语文的源头便是诗,诗的学习方式,据《史记》记载:“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而歌之。”也就是说,诗是被唱出来,而不是被念出来的。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梁俊老师初上乌蒙山时,发愁要如何教语文,毕竟孩子们对汉语都很陌生。曾经身为音乐人的他,尝试以诗作为切入点:


· 首先,改用教学形式:“以歌教诗”,带孩子们唱出来。


但他并没有用古老的音乐,而是用现代音乐重新作曲,融入到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


· 再从诗中,去教低年级的孩子认字造句、教高年级的孩子阅读和写作。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这样到底有没有用?刚开始,他心里并没有底。但渐渐地,他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学前班、一年级的学生,识字、认字、学写字的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在考试时熟练地默写诗句,在生活中随时用诗词表达感受和想法;

五六年级的学生,还能在极短时间内写出来一首诗:

有一次,梁俊老师出题:什么东西是看不见却存在着的?学生朱思语,五分钟后交上来一首诗: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与此同时,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写文章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样的考卷,平均分甚至比城里的孩子还高。

在这段支教经历里,梁俊发现:诗性教育,可以启蒙孩子对于语文的热情,激发出孩子的悟性和灵性,而这恰恰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和难点。

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诗性教育,引导孩子成为热爱语文、有情趣的现代人。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荔枝微课特别优惠

(原价:

199 元 )

课程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诗性教育的特色

大家都很熟悉李白的《静夜思》,梁俊老师会这样教。

民谣唱古诗

为《静夜思》量身打造一首民谣,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在唱中背诗。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唱古诗学阅读理解

南京大学等985高校的学者,化繁为简,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帮助ta更好的理解诗的含义和寓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理解诗,在学现代文的时候就更容易了。

唱古诗学汉字

从《静夜思》的诗眼“举”字入手,从象形文字讲到词的含义、用法。让孩子深刻、形象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唱古诗学成语

再从单一的汉字,关联到成语的学习,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做到举一反三,学懂学透。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唱古诗学写作

梁俊老师诗性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孩子从诗里掌握写作技巧,启发想象力。

月光和秋霜有什么关系?在李白看来,两者都是银白色的,这就是常见的比喻手法。诗里经常会用“如、似、像”来表示比喻。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99元

共包含 95 节课,每课仅需约 1 元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课程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课程适合家长、孩子一起学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随时随地都可以听的民谣诗教课

有了这门诗教课,孩子每天可以伴着民谣古诗醒来和睡去,你也可以把诗背后的故事,在散步时、睡觉前给孩子讲讲。

有了这门诗教课,你还可以把它作为家庭背景音,取代吵闹的电视,为孩子营造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

有了这门诗教课,可以把古诗“玩起来”,和孩子一起唱一起听,甚至为诗作个画、跳个舞。

汉字知识+写作知识+传统文化

多维度深入学习

做到记牢、学透

孩子不再害怕学古诗

不再头疼学语文

99元

共包含 95 节课,每课仅需约 1 元

▼点击,立即开启你的诗歌美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