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01

去年年初,全國17個省市同時啟動新高考改革:

1、數學考試的題型將更加具備普適性,難度降低。

2、英語高考改為一年兩次,取較高一次分數。

3、語文提高到180分,閱讀理解、寫作的廣度難度增加,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提升。

你可能已經感受到,在三大主科裡,數學、英語的難度在降低,語文的難度在加大。

而另一項更落地的措施,早已進入到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生的課本里——

聽到這個,很多父母頭都大了。這不是折磨人嗎?對大部分孩子和父母來說,語文就是“憑感覺”的科目,不像數學、英語,有章可循,總有辦法能提高。

語文中的古詩文,就更難了。看不懂、背不下、考不過,成為很多孩子的心頭恨之一。

古詩文給予孩子的

最基礎、最重要的能力

語文、尤其是古詩文,這種看起來最“無用”的學科,卻可以賦予孩子最重要的四個能力:

1、見世面

在孩子剛開始認識世界時,通過詩詞,可以認識事物的多種真實狀態。

例如,教孩子學認字時,很多家長喜歡用看圖說話的卡片,通常卡片上有是一幅對該事物概括性的描繪,比如▼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但這種概括,對孩子的思維是一種侷限,也是“死記硬背”的開端。

如果是用詩詞來帶孩子認識“水”,可以是這樣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水是有溫度的。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楊柳青青江水平——水有很多種形態:緩緩流動的、急促的、平靜的。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水遇到阻礙,方向是會變化的。

從各個維度,儘可能對事物形成多元化的認識。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在孩子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詩詞的意境,可以進一步擴大ta的視野:

沒去過沙漠,但能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感受壯闊;

無法見到“南朝四百八十寺”,但依然能想象“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朦朧;

在腦海裡演繹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爽,不再為小水流而驚詫。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還可以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感受到人性;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學習到家國情懷……

經典詩詞之所以能流傳千年,皆因詩中所傳達的思想和境況,在後世也能獲得共鳴。

詩中的道理,從未過時,常讀常新,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便學會了古人的經驗和態度。

孩子可能還不會看鐘表,但記住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時間管理和行動力的種子已經種在心中。

稍大一點後,孩子可以從“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中感受時間的流逝和對當下、對身邊人的珍惜。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4、會表達

表達分兩種。一種是寫作文時,別的孩子寫“朋友轉學了,我很難過”,你的孩子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別的孩子通篇文章磕磕巴巴,你的孩子文章思路順暢、有節奏感,遣詞造句恰到好處。因為詩裡的文學素養,吸收之後就變成了思維和文采的一部分。

另一種是旅遊時和生活中,你的孩子能夠迅速找到精準的表達,而不是隻會說:”哇,這隻鳥好大!這個天好藍!”

在《中華詩詞大會》節目中,16歲的武亦姝驚豔全場,從《詩經》裡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到《將進酒》的“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甚至,出口成章“飛花令”,詩句佳句張口就來,姿態灑脫。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詩詞帶給她的不止是語言韻律的敏感、還有對情感、美感、心性的浸潤、滋養,繼而化成了一種獨特的氣質。

你家孩子學古詩文的方式

可能都是錯的

04 他用民謠詩教

給山區孩子插上夢的翅膀



梁俊登上央視《經典詠流傳》

這些苗族、彝族學生們,原本連漢語都不太會說。但現在,他們不僅能背、能唱古詩詞,還能在考試中準確答題,甚至還成了會寫詩的“小詩人”。

梁俊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他只是回到了語文教育的根源。語文的源頭便是詩,詩的學習方式,據《史記》記載:“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而歌之。”也就是說,詩是被唱出來,而不是被念出來的。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記硬背

梁俊老師初上烏蒙山時,發愁要如何教語文,畢竟孩子們對漢語都很陌生。曾經身為音樂人的他,嘗試以詩作為切入點:


· 首先,改用教學形式:“以歌教詩”,帶孩子們唱出來。


但他並沒有用古老的音樂,而是用現代音樂重新作曲,融入到古典詩詞的教學中,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


· 再從詩中,去教低年級的孩子認字造句、教高年級的孩子閱讀和寫作。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這樣到底有沒有用?剛開始,他心裡並沒有底。但漸漸地,他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

學前班、一年級的學生,識字、認字、學寫字的速度有了極大的提高;

三四年級的學生,能在考試時熟練地默寫詩句,在生活中隨時用詩詞表達感受和想法;

五六年級的學生,還能在極短時間內寫出來一首詩:

有一次,梁俊老師出題:什麼東西是看不見卻存在著的?學生朱思語,五分鐘後交上來一首詩: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與此同時,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寫文章的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樣的考卷,平均分甚至比城裡的孩子還高。

在這段支教經歷裡,梁俊發現:詩性教育,可以啟蒙孩子對於語文的熱情,激發出孩子的悟性和靈性,而這恰恰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和難點。

他希望自己可以通過詩性教育,引導孩子成為熱愛語文、有情趣的現代人。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荔枝微課特別優惠

(原價:

199 元 )

課程永久保存,隨時回放

詩性教育的特色

大家都很熟悉李白的《靜夜思》,梁俊老師會這樣教。

民謠唱古詩

為《靜夜思》量身打造一首民謠,讓孩子告別死記硬背,在唱中背詩。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唱古詩學閱讀理解

南京大學等985高校的學者,化繁為簡,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語言,幫助ta更好的理解詩的含義和寓意,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學會理解詩,在學現代文的時候就更容易了。

唱古詩學漢字

從《靜夜思》的詩眼“舉”字入手,從象形文字講到詞的含義、用法。讓孩子深刻、形象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唱古詩學成語

再從單一的漢字,關聯到成語的學習,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做到舉一反三,學懂學透。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唱古詩學寫作

梁俊老師詩性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讓孩子從詩裡掌握寫作技巧,啟發想象力。

月光和秋霜有什麼關係?在李白看來,兩者都是銀白色的,這就是常見的比喻手法。詩裡經常會用“如、似、像”來表示比喻。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99元

共包含 95 節課,每課僅需約 1 元

識別下方二維碼,進入課程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課程適合家長、孩子一起學

大语文时代,古诗文猛增87%: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死记硬背

隨時隨地都可以聽的民謠詩教課

有了這門詩教課,孩子每天可以伴著民謠古詩醒來和睡去,你也可以把詩背後的故事,在散步時、睡覺前給孩子講講。

有了這門詩教課,你還可以把它作為家庭背景音,取代吵鬧的電視,為孩子營造一個最好的學習環境。

有了這門詩教課,可以把古詩“玩起來”,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聽,甚至為詩作個畫、跳個舞。

漢字知識+寫作知識+傳統文化

多維度深入學習

做到記牢、學透

孩子不再害怕學古詩

不再頭疼學語文

99元

共包含 95 節課,每課僅需約 1 元

▼點擊,立即開啟你的詩歌美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