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歐陽明高:純電動乘用車2035年將成市場主流 插混繁榮期僅有10年

“201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呈現了幾大特徵,補貼退坡帶來的陣痛與全球轉型大勢交疊,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技術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能源汽車對推動能源革命的戰略意義也開始被認識,但還沒有得到充分重視”。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的媒體發佈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對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熱點進行了評述,並對產業發展的特徵做出了總結,對未來趨勢進行預判。

歐陽明高認為,未來純電動汽車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主力,預計2035年純電動乘用車將成為新車銷售中的主流;預計未來5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將迎來發展繁榮,2025年會達到發展高峰,氫燃料電池將成為新能源技術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還沒有到範圍全面鋪開的時刻,應該採取重點突破、示範帶動、以點帶面的形勢發展,避免大起大落。

四大特徵勾勒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

歐陽明高認為,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了四大特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補貼退坡帶來的陣痛和全球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大勢交疊。

“補貼政策的退坡,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遠不及預期,其中商用車領域的下滑是最為嚴重的。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以大眾公司為代表的跨國公司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轉型規劃更加清晰化,特斯拉的市值突破700億元,超過奔馳、寶馬。一系列的事件表明,雖然2019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陣痛,但全球的轉型已成大勢”,歐陽明高稱。

此外,歐陽明高強調,2019年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技術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鋰電池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第三個顯著特徵是由補貼帶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較為脆弱,突然的產銷下跌使得市場變得有些焦慮,但由電動汽車技術經濟性所決定的市場前景卻是非常明朗的,不僅如此,由新能源汽車所推動的能源革命的戰略意義也開始被認識,但還沒有受到充分的重視。

“以前我們談及新能源汽車都是從交通工具的角度出發的,但是其實要從新能源和交通電動化雙重角度來看待新能源汽車,否則其價值會被大大低估,甚至被誤解”,歐陽明高認為,燃料電池、氫能本身就是新能源革命的重要核心技術,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其實是在投資國家新一代能源的基礎設施。

純電動、插混各自“開花”

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根據文件顯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具體到技術路線層面,將形成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主導的研發佈局。

“2019年插混汽車賣得異常火爆,反響熱烈,我個人預測未來五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銷量都是要上漲的,2025年將達到發展高峰,整個的繁榮期會持續10年左右。”歐陽明高指出,根據測算,2030年100公里純電動歷程的PHEV車型,與500公里純電歷程的EV車型相比,總體上不具備成本優勢,因此插混的繁榮期預計會持續10年左右,到2030年其銷量會走低。

歐陽明高認為,未來純電動車型將成為市場的主體,雖然目前還面臨著里程焦慮、充電、安全等各種問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和成本的持續下降,這些問題都會得到緩解。歐陽明高預測,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的綜合成本或將小於燃油車,2035年純電動汽車將成為市場的主體。

不久前,大眾汽車首席戰略官邁克爾路喬斯特表示,預計20年後,歐洲70%的乘用車為電動車,而在中國這一比例甚至可能會超過85%。歐陽明高認為,總得來說,全球的電氣化轉型趨勢已不可逆轉。

此外,他還提到了關於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預判,在他看來,氫能將是新能源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汽車行業,發電、航空、供熱、工業原料、農業化肥等個股領域都能應用到氫能。不過目前氫燃料電池的發展仍然需要技術突破和新的戰略思維和商業模式,並不能一蹴而就發展,最現實的挑戰是氫燃料電池的全鏈條技術還沒有實現高度的經濟性。

歐陽明高建議道,氫燃料電磁汽車目前還不是大範圍鋪開的階段,需要重點突破,以示範帶動,以點帶面,以避免行業的大起大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