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作者| 临公子


最近有一部国产剧非常火,一上线就以6000多万的播放量刷新了近三年的国剧开播记录。

《安家》。

这部由热门日剧《卖房子的女人》改编的连续剧,放在中国背景下十分接地气。毕竟,买房对我们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颇具热度的话题,它关系着一个人的后半生,也关系着一个家庭的酸甜苦辣。

这部剧,不少人觉得太夸张。

其实我觉得吧,原版日剧中的女主角本来就挺浮夸的,如果你看过,恐怕不会忘记那张说“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GO!”的脸。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而且,这部剧不仅让人看到了普通人那些形态各异的生活,还有职场中那个或拼命、或笨拙,在磕磕绊绊中不断蜕变的自己。


01


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空降到一家业绩不断下滑的门店当店长。表面上看是帮助他们提高业绩,实际上,是上头领导派她来挤掉老店长徐文昌。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徐文昌性格温吞,经营佛系。下属们自然也摸鱼的摸鱼,老油条的老油条。

房似锦一来,生态全乱了。


她每天打满鸡血,雷厉风行,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对职场规则啊,同事相处之道啊,压根不放在眼里。目标极其明确:卖房!业绩!

房似锦一来就让同事出去派发传单,扬言3个月没开单就准备滚蛋。没客户就去找客户,没房源就去小区问,犀利的眼神配合无情的问句“你没事做吗?”,顿时把所有人吓得瑟瑟发抖。

总之,她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所行动,而不是在门店里等客户。

像极了那个你最讨厌的领导。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但这就是职场中很现实的一面:你的价值,要用成果说话


Netflix有一句名言:“我们只招成年人。”

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是他们写在招聘公告里的。

官方文档中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是专业团队,而非“大家庭”;忠诚是好,但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不迷信功劳,更不在乎苦劳;我们的领导者会明智地招募、发展和裁员。

企业只愿意为有价值的人买单,而不会为你的好脾气或好人缘买单。


当然,房似锦身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从“领导者”角色衡量,恐怕要不及格。因为在她眼中,成单即正义。她甚至会堵到客户单位拉着人买房,甚至连下属的客户都撬走。

太用力,就容易面目狰狞。

在你得偿所愿的同时,往往将付出高昂代价,对内被同事排挤,对外令客户利益受损。

所以,混职场除了“拼”,更看重的是——


02


《安家》中有个桥段,大家都觉得特别不现实。

房似锦作为房产中介,为了让怀着二胎的妇产科大夫宫蓓蓓住上心仪的房子,提前将一套奇葩毛坯房根据她的真正需求装修了。

结果很符合宫医生的胃口,成功签单。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为什么她敢这么做?

她明白宫蓓蓓需要什么。

宫蓓蓓家庭没有太多钱来买房,可她想买学区房、希望有孩子玩耍的空间、希望周边设置配套齐全、希望能拥有自己的工作空间。而那套挂了10年都卖不掉的“跑道房”,在房似锦的装修下,恰到好处地符合了全部需求。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原版日剧《卖房子的女人》里,中介庭野极其热爱销售,勤快地带客户去看房、介绍、再看房、再介绍。

然而,每次没签下单。

庭野永远在推销房子,他与女主角三轩家最大差距在于:他只看到了房子的优缺点,却没看到最关键的客户需求点。

这是一份对客户的诚挚。

这也是一份深层次的职业操守。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日剧《卖房子的女人》

我买房时,一天内跟着十几位中介看房,直观对比之下,中介之间的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位中介A用了假照片。我们一进屋就觉得挺奇怪,卧室里居然没有床,和客厅一样摆着麻将桌,满地都是烟头。在我们的追问下中介才吞吞吐吐地透露:房主在外欠债,拿房子做抵押。

下楼时,一位邻居大爷偷偷和我说,你们来看房啊?这家前阵子还被要债的人泼红漆啊……

另一位中介B非常拼命。怂恿我尽快做决定的同时,现场拼命向原房东压价。他以为,只要够便宜我就会买房。结果呢,压价太狠,原房东直接黑脸。“这种价格你有脸说得出口?”

他又转过头催促我尽快买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最后合作的中介姑娘。

那天我看了近20套房,晚上11点多还在看房。那位妹纸不断电话帮忙协调买卖双方:是不是可以留下部分家具?房主是不是可以多住几个月?价格是不是还能有些来去?

尽可能地,让双方的预期靠近。

到房产中心办手续那天,我特意带了两盒茶叶给中介和原房东,表达谢意。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假如说服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

我特别认同。

你只有站在客户立场上,才可能为客户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只不过是为了个人利益撮合交易。

说得理性些,需要多提供附加价值;说得感性些,将心比心,多想想如果你是客户是否认可自己提供的服务,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03


《安家》里还有个有意思的角色,徐文昌。

观众都觉得他是职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可他身上,有一个包括房似锦在内的所有人都不具备的优势:

让人信任。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街坊邻居和同事们一样都称呼他“徐姑姑”。他帮街坊照看孩子写作业、看宠物狗、收发快递。小小的门店,最多的时候托管过5个孩子,3条狗。

凭借替客户代收快递攒来的信任,门店多开了8单。

相比于房似锦的“用业绩说话”,徐文昌对卖房这件事有着更高的信仰:

“房子不光是房子,也承载着一家人一辈子的幸福。我们赚的不仅是佣金,还有良心。”

他如此经营佛系还没饿死,恐怕得归功于他多年赚取的好口碑。


孙俪《安家》遭炮轰?可它背后的职场潜规则,却无比扎心…

任何一种交易,本质都是基于信任。

不是说你的产品特好,你的价格特便宜,就能获得满堂喝彩。能在你这买东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你这个人。


我认识的一个团购水果蔬菜的群主,人缘很好。

别人问一些和团购水果无关的问题,只要他知道,都会马上提供信息,有时还帮忙牵线搭桥。甚至在朋友圈看到他人需要帮助,哪怕集给赞投个票,也会随手帮忙。

加上他团购的东西品质不错,买的人越来越多。

全民微商的年代,许多人觉得为啥别人干得红红火火,自个儿却无人问津,可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


你对提供的产品有多少信心?

你能提供哪些与众不同的服务?

你朋友圈发的信息能提供哪些价值?

你的潜在客户为什么要信任你?

……


把挣钱作为目标不是不行,努力推销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过分功利地强调买卖,难免给人伸手主义的感觉。我们对过于功利的人,本能存在戒备心理。

多一些伸手,多几分平常心,成功几率才会更大。


04


我看过一个数据统计,超过半数的职场人对工作不满。跳槽理由中“对工作内容不满”超过“对薪酬不满”,成为离职原因No.1。

房产中介,在许多人眼中并不是个足够光鲜的职业。可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我现实中接触过的中介,不同的人呈现出的水平,相差十万八千里。

无论哪个行业,我认为职业底线都是9个字:

在其职,谋其事,尽其责。


不少人说,哎呀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才做得不好啊。然而,做得不好又被上司骂、被同事嫌弃,导致他更不喜欢这份工作。

恶性循环,只能跳槽。

别嫌弃行业不好、职业不行,就像曹德旺所说:“天下没有下等的职业,只有下等的人,我认为,没有不成功的行业,只存在不争气的人、不成功的人。”

这个年代,一个足够拼命、懂得设身处地、能得到信赖的人,永远不缺机会。


—END—

作者:临公子。职场上,混过一线互联网公司,现任500强企业高级产品经理;职场外,是职场/金融平台签约作者、是传媒公司合伙人、是海内外房产投资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