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量子糾纏的機制是什麼?

張天明告訴我們,量子糾纏的原理,可以由量子力學規律描述;但是量子糾纏更深層的機制,目前還是一個謎。

量子糾纏來源於愛因斯坦提出的EPR佯謬,EPR佯謬本來是愛因斯坦用來反駁根本哈根詮釋的觀點,因為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會推導出相距很遠的兩個粒子,可以存在超距作用,這是違背光速不變原理的。

後來科學家證實,這種超距作用真的存在,但是並不能傳遞有效信息,所以沒有違背光速不變原理,這就叫做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的傳遞速度,理論上是瞬時的,而且實驗證實肯定超過光速;在2015年,無漏洞的貝爾實驗,以高置信度的實驗結果,證實了量子糾纏存在。

在2018年8月,潘建偉教授等人,利用11光年外恆星產生的星光隨機數,驗證了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從而證實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

量子糾纏已被證實存在,而且量子力學的正統詮釋(根本哈根詮釋),也能精確描述量子糾纏的規律。

至於量子糾纏的本質,目前沒有人說得清楚,有猜測量子糾纏是高維空間對三維空間投影的表象,但是還沒有證據能證實這點。

量子糾纏的機制是什麼?


又或許量子糾纏,本身就是量子的內秉性質,就如電子會帶負電荷,不確定性原理是粒子的內秉性質一樣,科學能用數學的方式精確描述這種規律,至於其本質,或許不是這個時代的科學能解釋的。

在一些比較前沿的理論,比如超弦理論中,就認為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本身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就如薛定諤的貓中,貓的生和死兩個狀態,本身就是一個事物的整體,我們的觀察,只是打破了兩個狀態的關聯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