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在東北農戶家中,屋裡都有一個傢俱,平時基本都放在炕上,大家習慣叫它:炕桌。

炕桌形狀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高度在20至40釐米之間,人盤腿坐炕上在腰間位置,吃飯或者寫字,非常舒服。正方形的炕桌都是祖輩留下來的,木質好,非常沉重,小孩子從地下很難搬到炕上。這種炕桌由於使用時間長,基本都是紫檀色,流光鋥亮。有的桌腿圍子上還雕有龍鳳圖案的花紋,顯得非常莊重,大雅,文化氣息很濃。

一般人家的炕桌是長方形的,是普通木材做的,有四個木方腿或者圓形腿,支起一塊木板,份量輕飄飄的。不管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炕桌,過日子人家必須家有一個,人多人家有兩個。東北人沒有蹲門坎和牆根吃飯習慣,所以,離不開炕桌。

我們小時候,老規矩,老禮節非常多。吃飯時候,炕桌最裡面坐父親,依次是哥哥,母親坐炕邊,便於盛飯菜。嫂子結婚以後,母親位置被嫂子所代替。如果家裡來親戚,我們小一輩人,是不能坐炕桌前吃飯的,那個時候感覺,炕桌坐位置也有一個神聖的地方。客人撂筷子,把炕桌推一邊,我們才可以吃到“殘渣剩飯”。

炕桌是孩子們讀書寫作業的地方。當年農村孩子放學以後,都要參加力所能及勞動,有時候去山上割豬菜,有時候去撿柴火,有的候去放豬等。寫作業只能在晚上。吃完晚飯,炕桌倒出來,大人們勞動一天很累,早睡了。孩子們點上煤油燈,趴在炕桌上寫作業,寫著寫著,不知不覺趴在炕桌上睡著,是常有的事。

鄉情散文:炕桌

炕桌用途非常廣泛,春天,挑選種子,把炕桌放在炕上,後面兩條腿墊起來一寸多高,桌面上兩邊各放上一個長條木板,然後,把黃豆种放在上面,籽粒飽滿黃豆就會順著炕桌坡度淌下來,剩下是殘粒和癟癟瞎瞎的豆粒,保證了種子的純度。夏天,打一鍋醬糊,把破布粘到炕桌上就打成袼禙,放到太陽下面曬,用來做鞋用。秋天,醃酸菜控水,非炕桌莫屬。最早醃酸菜要將白菜放熱水中稍微煮一下,這樣去掉表面水分,不容易腐爛。煮過的白菜需要用冷水再洗一遍,洗完後,要放到炕桌上控幹水後,碼到大缸裡。冬天,炕桌有時候比人還忙,家家戶戶娶媳婦聘閨女辦席,主人除佔用左鄰右舍屋子外,還要東西兩院,前後街借炕桌子招待客人。殺年豬時候,豬開膛破肚都是放到炕桌上進行。淘黃米,包凍餃子都離不開炕桌。結婚寫禮賬,大家給炕桌起一個好聽名字叫“禮桌”,就是發送老人喪事,還有“轉桌子”一說。炕桌在當年人們 生活中,真是“穆桂英掛帥,陣陣少不下”。

炕桌伴我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從小學到初中,炕桌每天晚上陪伴我,度過了學習的美好時光,讓我懂得了“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青年時代,回農村參加勞動,我在炕桌上為報刊雜誌寫稿件,創作文學作品,那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炕桌上,也曾經給遠方姑娘寫過信,共同理想:“做黨的好青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加工作以後,我多次下鄉在老百姓家吃派飯,可親可愛的農民大嫂,大娘把可口的飯菜端到炕桌上,親親熱熱陪我們嘮著家常:“種地講科學,勤勞致富,共同奔小康”。

一個小小炕桌,印下我人生的足跡,它記錄了農村廣闊天地的苦辣酸甜。

一個小小炕桌,凝聚一個家庭的溫暖,延續著一代代傳統農耕文化的縮影。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鄉情散文:炕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