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為什麼我們渴望別人瞭解自己?


為什麼我們渴望別人瞭解自己?


如何向陌生人展示一個精彩的自己

文 /涼爽

你喜歡自拍嗎?喜歡把精修後的自拍照分享到社交平臺嗎?你習慣公開自己私人的想法、評價嗎?你對自己瞭解嗎?你渴望別人瞭解自己嗎?你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同嗎?

為什麼我們希望一些人能夠深入瞭解自己?我們如何向他們展示一個我們想要展示的形象呢?


為什麼我們渴望別人瞭解自己?


為什麼我們渴望別人瞭解自己?


為什麼我們渴望展示自己?


1、繁衍本能

“完全不在意別人的評價”的人,在一定條件下是不存在的。人是社會動物,也是群體動物,群居生物基因裡天生有聯結與本能,從進化論來說,人類有搶奪優質異性、繁衍後代的本能。因為有了解的基礎,才知道是否值得深交,接著發展成為伴侶,養兒育女,完成繁衍的人類終極目的。

2、成功的渴望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喜歡社交,想要別人瞭解自己興趣愛好,從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為人脈就是錢脈,能夠快速讓別人瞭解自己、結交更多的朋友,就掌握著更多的賺錢機遇。

3、認識自己,在意評價

蘇格拉底有一句哲理的話——認識你自己。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自我覺察。我們終其一生都在瞭解自己,但是我們總是跳不開自己。當自己對自己不清楚的時候,才會如此渴望別人理解自己。

我們還想要知道在別人眼中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在陌生人眼中,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渴望別人瞭解我們後給出評價。

4、展示自己“我與你們不同”

自我曝光效應:我們多數人都更關注自己多一些,別人心裡想什麼我們是無法知道的,只能看見別人的行為。我們以為自己糟糕的地方,在別人眼裡可能是做的很好。

我們有渴望得到外界關注的本能,我們通過各種社交平臺的照片文案展示、測試結果的分享,我們希望自己呈現出來的形象是特立獨行的、令人喜愛的,反過來證明我們渴望別人瞭解我們,換一句話說,其實是渴望別人瞭解我們獨一無二之處。

5、彌補幼時的不被理解

與原生家庭有關,如童年受到過多忽視,沒有依靠,長大後缺乏安全感,需要向外界去尋求認同感和安全感,渴望被他人理解,從而補償小時候的缺失。

6、尋求認同感

如果別人對我認同,意味著我和他人有了一定的聯結,於是對自身認知獲得正向的反饋,獲得存在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渴望別人瞭解自己?


為什麼我們渴望別人瞭解自己?


在溝通中讓別人有效瞭解自己


1、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暴露藝術

自我暴露也稱自我開放,指在溝通和交往時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展示給他人。奧特曼(I. Altman,1973)等發現,雙方對彼此的信任程度和接納程度越高,交往雙方越多地暴露自己。自我暴露的廣度和深度是人際關係深度的 “探測器”:別人對你自我暴露得越多,說明他接納你的程度越深。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淺到深可以分為4個等級:

(1)情趣愛好:飲食習慣、書籍、電影、音樂、運動等偏好。

(2)態度:對他人的看法,對政府、時事的評價等。

(3)自我概念以及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自卑情緒、與家人的關係等。

(4)個人隱私:性經驗、個體不為社會所接受的想法和行為等。

在相親場合可以運用自我暴露法則的前兩個等級,在親密朋友的社交場合可以運用自我暴露法則的後兩個等級。關於第四等級“暴露隱私”,

人們潛意識下更喜歡那些曾對其暴露過小秘密的人。如果你想和一個人的關係更進一步,不妨把一個小秘密悄悄地告訴TA,同時強調:“這個秘密我只告訴了你一個人!”聽到這個秘密的好友就會覺得“你只把這個秘密告知於我,你一定很重視我。我也要對你好些。”

但是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暴露都能增進關係,過早過多的自我暴露會令人反感。

2、非暴力溝通:真誠地表達自己

非暴力溝通的關鍵: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觀察:留意發生的事
  • 感受: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 需要:是對方做了什麼讓你有以上感受
  • 請求:提出具體的請求表達需求,邏輯清晰,語言簡單。

很多人只能做到前三階段,通常都是帶著憤怒的情緒去抱怨和批評,而沒有心平氣和表達自己真實的請求。

3、運用肢體語言表達和回應

人們在傾訴的時候總是希望得到對方更多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只是靠聽。傾聽者的肢體語言、專注程度以及回應的時機都能表現出對傾訴者自我暴露的理解。

掌握了以上策略,就可以在人際交往中無往而不勝了。當然,還需要特定場合具體分析,不一定每一項都適用。

—— 今日作者 ——

涼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