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蔣介石為什麼把陪都定在重慶,而不是成都?

陶金武


其實抗戰之前和抗戰之後的一段時期,國民政府對於首都遷移的計劃,是做了很多考量的。

八一三上海抗戰之後,國民政府清醒的意識到——日本侵華跟歷代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王朝不一樣,他們不會從北往南來,而會從東往西打。不會步步蠶食,而會直插心臟。1932年以後,蔣介石就已經構思遷都的事情了。

其實遷都的計劃中不僅有重慶和成都,西安、昆明、洛陽、武漢,都在計劃之中。

我們說說他們各自有哪些優缺點。


在諸多城市中,蔣介石最心儀的是武漢。武漢是民國第二大城市,工商發達資源雄厚,同時也是國民黨的老巢之一。但問題是,抗戰爆發之後,淞滬會戰國軍敗退之後形勢惡化的太快,之後的武漢會戰也沒能打贏,武漢眼看著守不住了,只能放棄。

除了武漢,西安也是地理上的理想陪都。在抗戰時期,潼關依然有著天險的作用。雖然攔不住小鬼子的飛機,卻可以攔住他們的陸軍。整個抗戰八年,日軍沒能踏進關中一步。

但對於蔣介石來說,遷都西安的威脅不來自於日本,而來自於中國。西安是張學良東北軍和楊虎城西北軍的根據地,蔣系勢力不強。而北邊的延安更是讓西安的國軍感到芒刺在背,所以西安最終也被放棄。

其實蔣介石也考慮過洛陽,但武漢會戰後,河南已經成為了三面被日軍包圍的“大突出部”,所以洛陽也被放棄。

那就只剩下了昆明、成都和重慶。

昆明的問題是,太過偏僻。

昆明已經是中國的極西南,在昆明指揮戰爭,實在是有逃避戰火之嫌。而且昆明邊境之外形勢也不穩定。後來日軍入侵緬甸,威脅雲南,更加證明了不定都雲南的正確性。

遷都成都,成都倒是足夠安全,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是成都的缺點是——大平原,太暴露。

小鬼子可能一時半會打不進成都,但不代表他們不能轟炸成都。而成都廣闊的大平原,良好的視覺條件為轟炸造成了便利。

另外,成都缺乏水運條件。武漢會戰之前,國府組織後撤的工廠機器和各種物資人員,都是走的長江水道。無法水運的成都,交通太成問題。

還有一點,是心理上的因素。

成都其實是個古都,歷史上很多王朝在成都建都。從劉備開始,蜀漢、成漢、前蜀、後蜀、大西等多個政權以成都為首都,最終結局都一樣——偏安一隅,被其他政權吞掉。

所以,陳布雷等人認為,成都這片地方,沒有王氣。

相比之下,重慶就好的多。“重慶”這個名字就來源於宋光宗。宋光宗在當時還叫恭州的重慶,先升恭王,再升皇帝,白撿了一個皇帝,所以為了慶祝兩樁喜事,他把恭州改名為“重慶”。

所以,重慶的“王氣”要比成都足很多,吉利的多。


當然了,這是野史傳說。真正的原因是,重慶王氣可能不足,大霧倒是很足,一年有一半以上都在濃霧之中。二戰的飛機還很落後,這種大霧為重慶提供了天然屏障,較少日軍轟炸。重慶的多山地形為防空洞提供了天然的施工地帶。

另外,重慶扼守長江水道,物資調配方便。在地理上,重慶位置靠東,更接近中原腹心地帶。

定都重慶,讓國民政府扛過了抗日戰爭。中國歷史上以西南為根據地收復全國的,國民政府是獨一份,這裡也有重慶在抗戰中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