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無戰事》裡,蔣經國為什麼要拋棄曾可達?

孤單的飛11

國防部預備幹部局督察,陸軍少將,曾可達看起來牛皮哄哄,實際上對蔣氏父子而言只是個不大不小的工具而已,當曾可達稀裡糊塗捲進蔣氏父子之間1948年的微妙關係時,一度讓蔣經國非常被動,被主子拋棄就是必然了。



蔣經國在上海“打虎”打到孔令侃頭上時,宋美齡告急,蔣介石扔下北平軍事會議緊急飛回上海制止了兒子的進一步行動,是蔣介石糊塗嗎?非也,他很清楚幣制改革對即將崩潰的政府經濟重要性;是後人傳說的“不愛江山更愛美人”嗎?非也,蔣介石是政治家沒有那麼幼稚。

歸根到底,蔣介石既希望兒子的預備幹部局和鐵血救國會有所作為,打擊貪腐和推行幣制改革,又不能在蔣政權風雨飄搖之際,動搖蔣介石集團統治的基礎,而在當時的局面下,如果四大家族發生內訌或分裂,那就是所謂失去“國本”了,蔣經國一腔熱血想為父分憂,但是他沒有老練的蔣介石看得清楚,所以他後來對曾可達說“可達同志,我們失敗了”------他不明白的是,這些刺不是不該拔,是拔的時機不到。



這種分歧曾可達是讀不懂的,他忠誠於蔣經國,也想當然地認為蔣介石會徹底支持兒子的一切做法,所以方孟敖私自駕機上天被抓後,曾可達一時聯繫不到蔣經國,自作主張請示總統府侍從室陳組長時,他就徹底喪失了“建豐同志”的信任,因為他忘記了自己是誰的人,忘記越過兒子找老子是大忌。

當事后王蒲忱轉述總統意見,說預備幹部局的事還是經國局長作主時,曾可達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太子的心腹直接跑到皇上這裡瞎參謀,置太子於何地?有製造父子不合的重大嫌疑。

曾可達問王蒲忱:“現在去哪?”,他已經準備接受制裁甚至是被捕了。

一時聯絡不上太子也得等著,這是政治規矩。



曾可達的另外一個重大錯誤,是沒有處理好梁經倫“闖門”事件,在狡猾的徐鐵英引誘下,該說不該說的梁經倫都說了,有些話站在國民黨立場上已是非常之反動了,談話記錄被陳組長直呈蔣介石。梁經倫是蔣經國在鐵血救國會的心腹與骨幹,就這樣的政治言論,老蔣不得破口大罵兒子?你用的都什麼人?

劇中沒有表現小蔣捱罵,但是一定罵了,並且我猜,經國局長一邊捱罵一邊心裡也得罵曾可達:你這個廢物。



電話專線撤銷,失去了信任了曾可達迷惘了,也看到了國民黨的不可救藥,私售了十車軍糧,引彈自戧,一個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悲劇。

順便延伸一下,蔣介石到臺灣後開始拔刺,將其它三大家族和所有異已勢力一體清除,為蔣經國順利接班掃清障礙。


度度狼gg

首先,這部劇的編劇劉和平大師(我認為是大師)在訪談中說過,在這部劇中他最喜歡的就是曾可達。具體的原因忘了,但我個人也認為其實我們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曾可達”。看到曾可達,其實也是在跳開一步開自己。


好的編劇,好的導演,好的演員,所以很多細節值得推敲,而不會被認為是過度腦補。


言歸正傳,蔣經國“委婉”地在政治上拋棄了曾可達,主要還是因為曾可達選擇忠於了理想,而蔣經國卻在最後向現實低了頭。他們在同行的路上,遇到一個岔路口,可達向左,建豐向右。


而曾可達,從一開始就從很多細節上看出他的缺乏經驗和幼稚,在兇險的政治鬥爭中,他有能力而智慧不夠,有衝勁但後勁不足。比如,在電視劇開始的“三堂會審”中,貪贓枉法的徐鐵英表現得風度翩翩而且頗有“正義感”,他在送空軍作戰部副部長侯俊堂去死的過程中,不但有理有據,而且大義凜然,於公審判了腐敗將領,於私博得了美名,而且還為中央黨部奪得20%的乾股,可謂遊刃有餘,甚至讓人忘記了他所做的其實是“貪贓枉法”的事。反觀曾可達,他從一開始的氣勢凌人,到後來無法對抗侯俊堂及徐鐵英,只得拔槍頂著侯俊堂,顯得衝動而無能,和徐鐵英比,不是差了一點。


除了政敵,在組織內部曾可達也不是一個很突出的人。


先說上級。片中的建豐同志雖然只在曾可達未到北平之前露過一個後腦勺,但是從“二號專線”的鏗鏘有力的聲音來看,建豐同志是一個有膽有識,且有謀略的領導人。一般認為蔣經國是“國民黨的想法,共產黨的辦法”,所以這是一個很瞭解自己敵人的人,加之片中的配音老師很厲害,故更顯得建豐雄才韜略。他的幾個鐵血救國會的下級,大都沒有敢於違抗建豐同志的膽量,但是曾可達卻從一開始就敢於對領導的方略提出無聲的抗議——在方孟敖協同馬漢山去扣押國軍第四兵團的糧食的那個晚上,建豐通過專線責問曾可達為何不去保護方孟敖的安全,這是曾可達的基本任務,而曾可達卻疑心方孟敖是共產黨,持保留意見,故以沉默表示抗議。可想而知,這時的建峰同志心裡是多麼地無奈,自己委派的愛將,卻連這個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到,還需要自己進行安撫,建峰心裡一定覺得這個人能力有限,不是那種很靈的人。


曾可達從片頭到本劇結束,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方孟敖是不是共產黨,而他的直接領導建峰同志的意圖是一定不能讓人查出方孟敖是共產黨,甚至為了切斷方孟敖和共產黨的聯繫,殺了一個崔中石。上級一直要包住火,而曾可達卻在不遺餘力地捅破窗戶紙,建峰同志心裡一定很無語。


對上級過於依賴。網上有個笑話:一天晚上,曾可達焦急地撥通了建峰同志的二號專線,已經睡了的建峰同志被王秘書叫起來,關切地問道:可達同志,北平有什麼緊急情況嗎?曾可達萌萌滴說:沒事,建峰同志,我只是想聽一聽你的聲音。還有網友調侃,曾可達最終被建峰拋棄的原因是:因北平曾可達處專線電話過多,導致南京二號專線欠費停機,預備幹部局破產。當然,這都是調侃,但這也反應出曾可達的能力欠缺。整部劇中,鐵血救國會打電話最多的就是曾,而他的電話大都是把問題推給上級,當得到建峰同志的支持後,他就像打了雞血般勇猛地衝鋒陷陣。當建峰同志的口氣稍微變化一些,他就有了很大的心理負擔。他的電話,往往不是報告自己的成果,而是把一些問題整個地不加處理地轉交給建峰同志。隨著劇情的不斷髮展,建峰同志也越來越不接他的電話,直到最後撤銷專線,直接切斷了和他的聯繫。


說了上級,再說下級。曾可達對能力一般的下級可謂關懷備至。比如,他給彙報工作的特務學生饅頭吃,給他們破例開風扇。但他對於梁經綸這種能力遠在他之上的下級,卻不能很好地駕馭。比如,他在對待梁經綸的態度上過於強硬和前後不一。在剛開始和梁經綸在外文書店接頭的時候,他對梁說,既要幹好工作,又要保障家庭和生活(大意);而後來的一次見面中卻說梁“匈奴不滅,何以家為”,這本來就是寫套話空話,而他連這個面子上的事情都做不好。


還有一次建峰要確認方孟敖是不是共產黨,以說服蔣介石。電話問了曾可達,限定半小時回報。(其實也只是心情不好而已,方是不是共產黨,建峰心裡八九不離十)而曾為了這個竟然不顧保密條例把電話直接打到了何其滄家,搞的梁經綸出了一身汗。這麼強勢的方法,一點都不理解下級的苦處,在這種時候就顯得自私了;同樣,在片尾處,總統府的大秘書陳方主任來訪的那回,梁經綸衝動行事,衝進了曾可達的辦公室。當時,徐鐵英在場,陳方主任也在裡間“偷聽”,而曾可達在完全知情的情況下卻沒有采取任何地提醒或暗示,任由梁經綸說了那麼多不利於梁自己,也不有利於建豐同志的話,並被總統和cc派同時拿到了證據,使建峰同志愛用“傾共的異見分子”的印象大大地加強了。至此,梁經綸和建豐肯定對曾的能力甚至品格產生了一定的懷疑。


再說同級。徐鐵英的秘書孫朝忠也是鐵血救國會的成員,也是建豐的愛將。只是因為他老幹些黑活兒、髒活兒導致各個勢力都對他沒有好感。而其實他做這一切也是為了鐵血救國會,在殺謝木蘭的時候,他也曾盡最大努力營救,也算是一名合格的特工。而曾可達卻在知道了孫的真實身份後,仍然不能團結這位鐵血同盟,進行共同的戰鬥,而總是挖苦諷刺孫,這肯定也令孫心寒,同樣也令建豐同志失望。而他在同級中處的還算不錯的,也就是北平站的王蒲忱了,而王是個八面玲瓏的人。


《潛伏》中的吳站長曾說:人事即政治。在鐵血救國會這個嚴密的組織中,能力不論,至少要有團結同事的能力。而曾可達在組織中卻是不能領會上級,又不能團結同僚,又不能愛護重要的下級,雖然他是個少將,但他的能量和作用根本沒有他肩膀上的星星標榜的大。越到後來,越發現,他反而成了攪局者,甚至做出了“改換門庭”的姿態,被陳主任一句“江西老鄉”就哄的不知天高地厚,而隨後不久就被人家以“要自重”教訓了。


綜合看起來,從建峰同志的角度分析一下,拋棄曾可達有如下幾個理由:


一、能力太差。一個極具代表性的鏡頭就是方孟敖帶著放出來的馬漢山去發糧的時候,由於閆春明的書生幼稚,導致局面失控,現場混亂。在混亂中,曾可達拋下秘書,獨自奔跑在綠油油的玉米地裡,來回報信,於眼前的亂局沒有一點處理能力,只是做傳聲筒。在其他很多地方,也能看出這一點。徐鐵英的一句“曾可達不足道”可謂知之甚深。


二、心胸略小。起初,曾可達以為他是建豐同志唯一的倚重。隨著鐵血救國會內部的孫朝忠、王蒲忱的不斷亮明身份,他的心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對孫朝忠有些鄙視,對王蒲公忱還有些小嫉妒。而這也顯示出了他內心的脆弱。


三 犯了官場大忌。片頭的曾可達是一個非常忠誠的形象,而在陳方主任到來以後,他一下子就轉向了陳方主任,甚至在處理方孟敖的問題上,建議陳方聽聽“夫人”的意見。而他卻忘了,他和鐵血救國會幾個月來所打擊的就是宋美齡的家族勢力,而事實上,宋美齡連看都不會看他這種人。官場如戰場,特別是中統、軍統、保密局、黨通局這些勢力盤踞的地方,任何微小消息都可能四處傳播,建豐也很有可能知道,這雖然沒有直接後果,但卻違背了官場的基本規則,違背基本規則,那就會被遵守規則的人們拋棄,也就沒有人敢於用你。這從建豐通過葉秀峰局長給徐鐵英通話的時候,要瞞著曾可達就可以看出建豐對他的懷疑。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並不是否定曾可達,而是對他的惋惜,因為他沒有錯,錯的是時代和社會。


曾可達是農民出身,因在江西為蔣經國賞識,火箭做到了少將的位置。這個位置本來就不是他這種能力的人乾的。比如他所打交道的都是方步亭這一類人,而事實上,他連這個圈子的門也摸不著,一套茶壺茶杯的規格、一個耶魯大學的耶字,就讓他露了真身,方不會看的起他,雖然也許會欣賞他的孝順。所以說曾可達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他被放在了一個他不能勝任的位置上,放在了新老交替的戰場上,他懂得忠誠、懂得三民主義、懂得電報密碼、懂得禮貌待人,但這都只是一個合格的副官的基本素質,對於一個運籌帷幄的將軍來說,恐怕不夠。


曾可達其實沒有錯,建豐同志讓他反腐,他就真的狠狠地整肅貪腐,毫不留情。卻不理解,建豐同志反腐是為了“敲詐”這些有錢人的錢,供給軍隊、供給民生。從更大的格局上說,是為了在逃離大陸前,最後大刮一次地皮。應該又拉又打,又嚇又哄,打出錢來才是當務之急。同時也不能和孔宋財團以及陳立夫們真的翻臉,因為當時建豐的地位顯然不如後兩者。而曾可達,在理解這個問題上非常地直線思維,往往重視手段忘了目的,最後也沒有什麼效果。


曾可達是忠誠的,對於建豐同志和國民黨,他以命殉葬,可謂可嘆。雖然他在蔣介石和蔣經國之間造成過小尷尬,雖然他也讓建豐同志產生過短暫的懷疑,但是他是鐵血救國會中唯一沒有絲毫背叛建豐同志的人。其餘比如孫朝忠、梁經綸、王蒲忱都在不同程度上背叛了建峰同志,他們都為自己鋪了不同程度的後路,但曾可達沒有。他從一開始,就有堅定的信念和犧牲精神。


應該說,蔣經國不僅僅拋棄了曾可達,從政治角度講,他的失勢導致他沒有了獨特的權力和話語權,他的下級們應該是“被拋棄”。只不過曾可達沒有在忠於建豐同志的同時為自己找新的靠山,比如軍統、中統、財團。他即使活下來,下場也不會好,事實上,在真實歷史中,蔣經國在臺灣取得最高權力也是很漫長的過程。曾可達得罪瞭如此多的人,而這些人都是有明殺、暗殺能力的人,根本惹不起的。


所以,與其說建豐拋棄了可達,不如問:曾可達為什麼沒有給自己留後路?


我認為這就是大多數的有志之士的共同命運。


歷史上,商鞅那麼厲害,為啥還沒有好下場?普遍認為商鞅得罪人太多。可為什麼沒有人想想,商鞅連國家大事都搞的定,為何不能安身立命呢?我認為商鞅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救火的人在救火之前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畏首畏尾地救火和放棄一切的救火是完全不同的。有一些人,註定是有使命感的,他們把信仰和追求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曾可達就是這樣的人。因為有理想、有信仰,所以無所畏懼,因為以身許國,所以有國無家。在忠孝間,他選擇的是忠,選的是拯救水深火熱的人民,而這一點是高於建豐的。自古忠孝不兩全,可達選忠,建豐選孝,所以方孟敖的評價是很準確的,他認為建豐只是一個孝子,而遠遠沒有達到曾可達的高度,所以可達同志應該可以含笑九泉了。


每個正直而有理想的人都可能有曾可達的影子。


你會為了一個高尚的目的違抗你的領導嗎?

你會為了工作無怨無悔地加班到很晚嗎?

你會為了領導的一句肯定而感動嗎?

你會犯點人性中都有的小錯誤嗎?

你是那種正直而老吃虧的人嗎?

你是那種平時平平庸庸而關鍵時刻保持罕見的忠誠的人嗎?

你會永遠保持最初的理想嗎?


如果你是,那麼你也就會明白,曾可達是整部電視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人。他沒有建豐的雄才大略、沒有王蒲忱的陰柔隱忍、沒有孫朝忠的心狠手辣、沒有梁經綸的滿腹經綸,但卻心地光明像太陽,艱苦樸素、正直忠誠,他不願同流合汙,不願濫殺無辜,忠於領導,卻更忠於國家民族,更忠於理想信念和天道,他其實是個完整的人,讓人尊敬。


建豐拋棄了可達,可達選擇了自殺。可達沒有辜負良心,也沒有辜負建豐。他乾淨地走了。而建豐在聽到可達去世的消息後,想到自己失敗的改革,想到自己辜負的人們,心裡會不會痛呢?


歷史小趣叟

蔣經國何許人也,國民黨總裁蔣介石長子,是被著重培養的第二代人物,真正的天之驕子。他在黨內聚集了一大批少壯派,組織稱“鐵血救國會”。這些少壯派對死氣沉沉的國民黨早已經不滿,他們試圖挽大廈於將傾,挽救黨國的命運。

而曾可達正是鐵血救國會的核心人物,他對建豐同志有著堅定的信仰,是建豐同志提出的“一手反共,一手反腐”政策的堅定執行者。在被派往北平初期被蔣經國寄予厚望,希望曾可達能在北平打開局面,以利於政策的執行。

可是當曾可達一腳踏進北平的大染缸,他才驚然發覺頑固派的保守勢力有多麼強大,而曾可達的水平顯然難以勝任這一任務。隨著他工作的不斷失利,被建豐同志拋棄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

首先是曾可達完全不明白蔣經國為何要釋放方孟敖,並對建豐的“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關鍵是要用好”的方針不能真正理解。所以他一直執著於挖出方孟敖的共產黨身份,將蔣經國的政策進行了有偏差的執行。蔣經國為何要用方孟敖,因為他是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行長方步亭的兒子,而不在於他究竟是不是共產黨。

所以蔣經國的目的是要利用父子關係不睦的方孟敖,讓他解決宋孔兩家在北平的代言人方步亭,以為自己在上海的行動清楚障礙。而顯然曾可達同志沒有真正理解真諦,相反他一直在調查方孟敖的真實身份。殊不知當務之急是切斷共產黨與方孟敖的聯繫,而是讓方孟敖再次失去控制。

其次,在曾可達與徐鐵英之流的鬥爭之中,曾可達的方法顯然太過偏激。每一次“五人調查小組”產生意見分歧的時候,曾可達並沒有辦法說服其他四人,而是每次都抬出來蔣經國(在線)壓制這些元老派。這無疑讓蔣經國與CC等元老派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而這並不是蔣經國在現階段想看到的,他還需要這些人在黨內的支持。畢竟是“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曾可達的能力不足也讓蔣經國對他有所保留。

而反觀同為鐵血救國會的王蒲忱,他的手段就高明的多。無論是面對徐鐵英還是陳繼承,他都用自己的咳嗽聲來打遮掩,拖延時間。並在能成功的情況下,最大化的實現鐵血救國會的利益。

這就是為什麼在後期,曾可達被切斷了與二號專線的聯繫,而王蒲忱能與二號專線聯繫的原因。因為在那個時候,鐵血救國會在北平的實際代理人已經易主,由曾可達變成了王蒲忱。

最後,蔣經國在上海與孔令侃直接鬥爭,進行幣制改革和反腐敗鬥爭。此時的曾可達竟然讓屬下賣了十車軍糧,直接觸碰了軍法。這是曾可達的一場賭博,他賭的是蔣經國能贏。可遺憾的是,蔣經國鬥不過宋孔,他的政策破產。所以他最終選擇拋棄了曾可達,讓他好自為之。曾可達的信仰轟然倒塌,所以他選擇黯然赴死。

這件事也說明曾可達太過理想主義,一心在捍衛著他的信仰,卻總是與自己的信仰偏離,最後以身殉道,讓人唏噓。

以上。


逆流時代

個人覺得談不上拋棄,主要是蔣經國在這這場鬥爭中已經徹底的失敗了。這個失敗直接導致蔣經國自己都已經徹底被架空,直到到了臺灣後老蔣反思失敗原因後才逐漸復出。而曾可達的性格確實不適合參與這些鬥爭。他的優點是有理想有信念,失敗的原因也是這個。看過片子就感覺到在交鋒中,他覺得一切都是為了黨國,理直氣壯,正氣凌人。好像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而其實曾可達完全不是徐鐵英這些老狐狸老油條之流的對手。更多的就是靠小蔣的撐腰。這在對付徐鐵英這些人的時候還是有效果的,知道他逐漸開始把矛頭對準了四大家族之後,一切就不一樣了。用現在的話說這種直懟的作風確實很過癮。但是在沒有了強大的靠山的情況下,只能授人以柄。


大老劉生活圈

我覺得是電話費實在太貴了,那個年代還沒取消漫遊費!


刺蝟易安

曾可達並不是失去蔣經國的信任了,而是對於國民黨的未來相當的失望。才會拔槍自戧的。事實上倒賣軍糧的事情,無論是老蔣還是小蔣都並沒有追究的意思。只是曾可達厭倦了,國民黨內部互相傾軋才會走極端路線。曾可達畢竟還只是電視劇里人物,在現實中蔣介石的文旦,陳布雷先生,不就是對於國民黨當局的前途感到極大的失望,才服藥自盡的。


愛看愛思考

蔣經國就像方孟敖說的一樣,是個只聽老子話的孝順兒子。他知道增可達是忠於國家第一,黨第二。老蔣和小蔣肯定會欖權,他們的命令可能會不受制於增可達,對於不聽話的人,他們自然沒必要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