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汪精衛鬥不過蔣介石,最後還成為人人唾棄的大漢奸?

體育第一觀察者

毛主席說的,槍桿子裡出政權。汪精衛看似精明,手握黨政要權。而蔣司令手握軍權。在和平年代,蔣司令絕不是汪精衛的對手。但是在那個動盪,戰事不斷,軍閥割據的時代,槍桿子掌握絕對主動,蔣司令滅千百個汪精衛不在話下。汪精衛為了個人的政治野心,利慾薰心,悍然出賣國家,出賣人民,出賣自己的信仰,恬不知恥抱侵略者日本人的大腳,充當二鬼子,賣國求榮。這就是他為什麼要當漢奸,他這個畜牲一不小心,當成了中國歷史最大,最可恥的漢奸。這種人肯定要遭報應,果不其然,最後屍身挫骨揚灰


等161299161

不可否認,汪精衛很有文學才華,而且長得很帥。如果比的是文學才華,或比誰長得帥,汪精衛肯定是勝過蔣介石的。

但,兩人在國民黨內部,斗的是誰的政治手腕更成熟,誰的掌控能力更強。這方面,蔣公當然是佔盡優勢。

一個有才華的汪精衛,為何鬥不過行伍出身的蔣介石呢?究其原因,應該是性格所致。

汪精衛雖然志向遠大,但對革命事業的堅定程度還需提升

大凡具有大抱負,獲得大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心志堅韌之人。才華出眾的汪精衛相比蔣介石而言,心志的堅韌略遜一籌。

汪精衛早年參加同盟會,投身革命,因此結識了孫中山。1910年,二十多歲的汪精衛,精力非常旺盛,想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思來想去,選擇了刺殺清廷攝政王載灃,這事夠大,死了也名聲在外了。

可事情沒成,反倒吃上了“終身監禁”的牢飯,不得不說汪精衛運氣太好,沒被殺頭,真是萬幸。

好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迫於壓力,釋放了一眾政治犯,包括汪精衛。可是被釋放的汪精衛,和以前相比,風格大變,甚至開始調停清廷和國民黨,這說明汪精衛的心志有了些變化,曾經熱情四溢、敢打敢衝的汪精衛變得柔軟了,感覺他變得成熟了,他好像開啟了一種適應模式。可後面的舉動,卻讓人感覺“成熟”有點過了。

1912年,袁世凱上任後,汪精衛遠走法國,遠離政治。這一走,就是七年,金貴的七年時間,汪精衛選擇了遠行。而孫中山等革命黨,包括年輕的蔣介石都在為捍衛共和制度而做鬥爭。這七年,本該是奮鬥時間,汪精衛卻選擇了安逸,心志不堅啊

孫中山死後,1925年,汪精衛當上了國民黨政府主席、軍事委員會主席,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可是,他的權利卻遠遠和他的位置不相符合,特別是軍權方面。軍權在哪裡?軍權牢牢地掌握在蔣介石手裡。

1930年,汪精衛又聯合了軍閥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等,與蔣介石展開正面對戰,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戰”。

正面對戰,汪精衛們被打趴下了,因此,只好重新進入了蔣介石控制的國民政府。但經歷這麼多,不可能給予更多的實權。在這種背景下,汪精衛努力調整著自己,但心中的權利慾望最終還是超越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1938年,汪精衛走出了人生最差的一步路,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

其後兩年,又建立了南京偽政府,從此,成為了大家眼中、口中的大漢奸。

汪精衛是一個文化人,有著文化人的情操,也有著大多文化人的優柔寡斷。在追求救國的過程中,心志略有不堅定,從救國轉化為依附侵略者,這一步確實走錯了。


汪精衛在職業生涯中,面對困難的態度值得改進

刺殺攝政王,讓汪精衛撈了不少政治資本,其在獄中寫的“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詩句,也是膾炙人口,盡顯文學才華。

可是出獄後的汪精衛,彷彿重新換了個人,開始主張議和,感覺一個“英雄”的主機被裝入了柔弱的“軟件”,面對困難,開始有所後退。

遠離政治,在法國呆了七年後,1919年汪精衛應邀回到了中國,繼續他的救國救民之路。

這一次回來,汪精衛確實更成熟了。在中山先生死後,汪精衛當上了國民黨最高領袖。可是,領袖不好當,因為有個人,對領袖影響太大,這就是蔣介石。

面對蔣介石的強勢,汪精衛無可奈何,中山艦事件後不久,國民黨政府分裂開來,一個是國民黨左派的武漢政府,有汪精衛主持大局;一個是國民黨右派的南京政府,有蔣介石主持大局。

1927年,國民黨困難重重,內有不和,外有各路軍閥,還有虎視眈眈的日本人。為了大局,蔣介石以退為進,自行下野。1927年9月,武漢政府和南京政府合二為一,史稱“寧漢合流”。在新政府任常務委員的汪精衛,不知是困難太多,還是工作不如意,在12月又和老婆去了法國(感覺不應該)。

汪精衛下野,蔣介石的機會又來了,1928年2月,蔣介石通過各種手段,重新掌控了國民政府,而汪精衛的黨羽逐漸被踢出了政府。等汪精衛再次歸來時,形勢不再。

中原大戰後,第二次“寧漢合流”發生了,可是汪精衛只能屈居蔣介石之下,而且從此一直居於蔣介石之下。

1935年前後,汪精衛主張結成抗日統一戰線,恨軍隊無作為,結果看到打了幾次敗仗後,又開始主和。甚至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相讓。這讓人感覺面對困難時,汪精衛過於柔弱和情緒化。

日本人很厲害,盧溝橋事變後,快速推進,上海、南京盡皆淪陷,國民黨政府遷到了陪都重慶,但面對日本提出的議和,蔣介石嚴詞拒絕。國共在合作,全民在合作,全國都在反抗日本的侵略。

面對日本的強大氣勢,汪精衛認慫了,公然在1938年向日本投去橄欖枝,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並在1940年建立了南京偽政府,成為了世人眼中的漢奸。

人生就是逐漸解決困難和問題的過程,面對困難,蔣介石的態度更堅定,而汪精衛面對各種困難時,後退和妥協更多一些,這種性格對於掌控大局的人來說,非常不可取。


汪精衛作為文化人,籠絡人的能力不如蔣介石

汪精衛其實是個老國民黨了,而且中山先生頗為器重,甚至也一度被中山帶到了高位,可是沒有基礎支撐的汪精衛,無法長時間站立在最頂端。

那麼支撐是什麼呢?支撐就是支持你的人脈,在政府中,在軍隊中,到底有多少人願意聽汪精衛調遣呢?

可以說,相比蔣介石而言,沒多少人聽他的。汪在政府的影響力還可以,但是在軍隊裡,汪精衛支持度相當低。那些手握重權的將軍們,和汪精衛這個文化人沒什麼交集。

在那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年代,如果控制不了軍權,那就是一個沒有牙齒的老虎,和綿羊沒有兩樣。

為什麼沒有軍隊控制權呢?一是,在革命最艱難的階段,汪精衛在哪裡?遠在法國;二是,汪精衛自命清高,和帶兵打仗的人有距離,沒有結交,或者別人不願意和你結交;三是,汪沒有帶兵打過仗,是個文官,所以沒有共患難的軍隊下屬和同僚。

反觀蔣介石,一路帶兵打仗,軍隊裡一起浴血奮戰過的下屬無數;一起並肩戰鬥過的同僚無數;作為黃埔軍校的校長,門生故吏、將軍士兵無數。

再看蔣介石,一路成長,一路的結拜弟兄,早期和陳其美、黃郛結為兄弟,這兩人在民國初期是很牛的存在;後來和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先後分別結為兄弟;除此之外,和上海青幫頭子黃金榮、杜月笙關係匪淺,這些都是當時的風雲人物,無不是一方豪傑。當然,還有不少的結拜兄弟,可能名氣比這些小寫,但絕對都不是善茬。

還看蔣介石,有家庭帶來的關係網。連襟孫中山、孔祥熙,都是很牛的人物,一個是國父,一個是財神爺。老婆宋美齡,更是連接中美關係的一道橋樑,通過宋美齡,從美國哪裡得到不少的幫助。至於宋子文、陳果夫、陳立夫都是小輩,但在商界也都是 一等一的存在。

論人際關係,汪精衛沒辦法比,說過來說過去,就是周佛海、陳公博等幾個人,老婆陳壁君也只是個富家千金罷了。蔣介石結交人的能力比汪精衛強太多。

汪精衛是個有才華的人,但他的才華更多體現在文學上。在政治方面,比起蔣介石,汪精衛還是差不少。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做的事情,如果方向錯了,可能就苦了自己和他人。


藍風破曉

汪精衛和蔣介石的爭鬥,就是一個左右搖擺的舊式文人,和意志堅定的野心軍人之間的較量,高下勝負從開始就已經註定。


說起汪精衛,他就是民國版的“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得不是一般的級別,擱現在看也是絕對的無可挑剔。



首先來說,汪精衛是不折不扣的帥男,帥到什麼程度?帥到連大文豪胡適都說,他如果是女人一定要嫁給汪精衛,他是男人也喜歡汪。


汪精衛的帥氣,擱現在肯定是佔據各大媒體版塊的花樣美男,走到哪裡都會引起迷妹們的尖叫聲。


汪精衛的文采好,是民國時的李白啊!他曾經是孫中山筆下“三傑”之一,是孫的秘書,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出自汪精衛之手。


汪精衛的專一是民國風雲人物中少有的,別說是在那些政要中,就是作風嚴謹的文人圈都是少有的第一人。


因為汪的帥氣和文采,深得馬來西亞富商之女陳璧君的青睞。陳璧君是個非常普通,或者說漂亮得不太明顯的微胖女人,被別人背後戲稱 冬瓜一樣的醜女人。汪一直非常尊重她,對她不離不棄,堪稱完美的模範丈夫。


汪精衛最光輝的時刻是1910年4月,27歲的汪精衛是個熱血青年,他在北京銀錠橋下埋設炸彈,企圖行刺清朝攝政王載灃,後事敗被捕。


當時的他心懷救國理想,在獄中寫下“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傳為佳話。


汪精衛後來留學法國,回國後加入同盟會,於1919年跟隨孫中山,成了孫的秘書。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衛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


而同時候的蔣介石可是個吃喝嫖賭的孟浪青年,整日煙花柳巷,以致後來染上梅毒,並且傳染給陳潔如,以致於他和潔如以後都不能再生育。


1925年孫中山病逝前,很是看重汪精衛,汪精衛是孫中山遺囑的實際執筆人,其實孫中山已經指明瞭汪精衛是他的接班人。



可以說在國民黨內,汪精衛的地位遠遠高於蔣介石。但是令人詫異的是,蔣介石最後成功上位,而汪精衛一直被蔣介石玩弄於手掌之中,最後投靠日本成為臭名昭著的大漢奸。有這樣的結果其實是必然的,究其原因如下——


1、政見不同


汪精衛是個搖擺不定的舊文人。早在汪刺殺失敗被關監獄時,就被勸降後跟過袁世凱。袁世凱倒臺後,他就跟從了孫中山。


1925年,汪先後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


汪屬於國民黨左派,蔣為國民黨右派,在抗戰初期,汪一開始對抗戰抱著樂觀希望,後來東北淪陷後,就對戰局報悲觀態度,多次和蔣溝通想要和談,逐漸形成了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導致了國民黨陣營的分裂。


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政治操手,屢屢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這樣的人能服眾嗎?能擔當的起領袖的重擔嗎?反觀蔣介石,不論是在清共、清黨還是抗戰中都能堅持自己的立場。決不妥協。


2 、沒有兵權


毛澤東就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的確如此。1925年孫中山病逝後,汪先後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

但是沒有兵權的他,註定只是一個過客和過渡角色,無法成為國民黨真正的領袖。


而蔣介石是黃埔軍校的校長,掌握了國民黨的軍官,也就掌握了國民黨的軍隊。在亂世軍人橫行的時代,有槍就代表一切,有槍就掌握了話語權。



汪精衛和孫中山一樣,只是個文人,汪精衛又缺少孫中山堅毅、不屈不撓的精神。汪精衛雖然有許多黨內大佬支持他,然而他手上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讓他的地位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保障。


3、沒有人脈和錢脈


中國近代民族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青幫代表人物,民國第一俠士的陳其美,在辛亥革命初期,與黃興同是孫中山的左右股肱。


陳其美其兄陳其業是陳立夫、陳果夫的父親,陳其美和蔣介石關係密切,和蔣介石是拜把之交,陳把蔣引薦給孫中山。


因多次刺殺袁世凱未果,1916年被袁設計,在日本人山田純三郎寓所被當初槍殺。


陳其美被害之後,袁世凱把他屍體在廣場暴屍三日,當時風頭正盛的袁無人敢惹。蔣介石知道後,特意趕回來一個人去把陳其美抱回來,細心安葬。


他的行為簡直就是行走的荷爾蒙。蔣介石對陳其美的義氣,給他加分不少,為他贏得了很多讚譽。蔣介石喜歡結交朋友,比如戴季陶、張群、張靜江,都和他有八拜之交。


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也是蔣的老鐵,黑幫老大黃金榮是蔣磕過頭的師父,可以這樣說: 在上海灘,蔣介石黑白兩道通吃,沒有他玩不轉的人和事。


還有,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聯姻,也相當於讓他和宋家的財團聯姻。



所有這些人代表的就是財政資源,沒有雄厚的經濟做基礎,所謂的政府也是支撐不住的。

以上幾個原因造就了汪精衛鬥不過蔣介石,造就了他始終成不了第一。


正是因為這些不甘心,讓曾經也是熱血青年的汪精衛選折了投靠日本政府,想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曲線救國,達到對抗蔣介石的目的。


一開始的時候,日本政府答應汪精衛重組南京政府,等汪精衛政府穩定後,日本軍隊從中國關內撤軍。但人算不如天算,日本軍隊政變,日本內閣登臺,新政府拒絕從中國撤軍,而汪精衛卻被綁在日本人的戰車上下不來了。


就此,汪精衛成了中國第一大漢奸,在1944年,汪精衛因為槍傷引發的併發症,在日本離奇死去,死時只有61歲。


1944年11月12日,日本將汪精衛的靈柩送回南京,其手下的漢奸走狗,將其葬於南京梅花山。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將汪精衛的墳墓炸燬,將其屍體火化後投入長江。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最大的漢奸,汪精衛最終落得了一個可恥的下場。



有書共讀

汪精衛在投日前夕,國民黨的五屆四中全會召開。會前,汪精衛託人給蔣介石帶話,自己願意支持蔣先生當總裁,但是副總裁之職他不接受。給蔣先生當副總裁,自己的老臉擱不住……

但是蔣先生還是更厲害一點,在大會上還是把汪精衛抬到了副總裁的位置上。就職講話時,汪精衛臉色蒼白,幾個月後,投日當了大漢奸。由此可見,汪精衛和蔣的較量,就猶如小孩子被戲弄一般,毫無招架之力。

其實,孫中山先生去世時,他的遺囑就是汪精衛起草的。能把孫先生的宏大思想,只用一百多個字概括出來,著實不簡單,汪精衛的理論水平是可以的。

但是,理論歸理論,政治鬥爭還是要靠實力做後盾。孫先生死後,國民黨表面上看似鐵板一塊,其實光派系就分了好幾個。蔣介石雖然黨內地位不高,但是他對軍隊和軍費的重視程度比當時其他重要政治人物都要高。汪精衛對這一點的重視就很不夠。

沒有軍隊的支持,光靠黨內的支持,能玩的轉政治?

蔣汪二人的政治較量

早年,蘇聯支持廣東政府。蔣汪二人,此時很識時務,都以左派自居。但是,委員長的政治嗅覺比汪精衛靈敏得多,早早就跳到了右翼一邊,成了國民黨右翼的領軍人物,與財力更強的江浙財團抱在了一起。

在江浙財主們的授意下,蔣介石進行了清黨運動。此事件,使得蔣介石拉攏了江浙的土財主們支持,還意外的獲得了國民黨內一票右派大佬的支持。

蔣的政治地位,正是憑藉清黨一事,開始一路飆升。

四一二的時候,汪精衛還沒有認識到軍隊和軍費的重要性,仍以國民黨左翼領導人的身份自居。汪和蔣,相互開除對方的黨籍,內戰的趨勢愈演愈烈。

按照汪精衛的思路,他在武漢與蔣介石分庭抗禮。贏了,他就是老大。但是很快汪精衛就發現下面的軍隊也都支持清黨,而且由於江浙財團暗中助力,切斷了華中地區的經濟來源。而蘇聯人的支援,又杯水車薪。迫於壓力,汪精衛也轉變態度,跳到國民黨右派一邊,一起清黨。

PS:武漢雖然也是經濟中心,但是長江流域的貨幣溝通主要依賴於江浙地區。一旦江浙地區切斷了經濟往來,華中地區是扛不住的。

後來的七一五清黨,汪精衛乾的事,比蔣介石還要激進。由此,他也拉攏了一票右派和土老財的支持。後來桂系和何應欽合作,一起搞倒了蔣介石。汪精衛則乘機摘桃子,坐到了國民政府一號領導人的位置。

只不過,汪精衛的屁股還沒坐熱,龐大的軍費開支就把他累的焦頭爛額。

此時的蔣介石沒有閒著,他憑藉與宋美齡的婚姻,又重新獲得了江浙財團的支持。在此之前憑藉清黨一事,蔣與江浙財團有過合作,但是雙方之間的信任並不牢固。資本家對他抱有戒心。

但是如果有宋家人做擔保,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更加重要的是,跟蘇聯搞崩後,國民政府在外交上必須有一個明確的選擇,如果取得了江浙財團的信任,那就可以通過江浙財團,打通同英美國家的關係,獲得西方國家的支持。

這一次較量,汪精衛完敗……

在這一次較量中不難發現,蔣介石的政治眼光比汪精衛高明出不止一個檔次。



蔣汪二人的外交較量

蔣介石壓倒汪精衛的地方,不僅僅是在政治眼光上,在外交層面,蔣也是完勝。


實事求是的說,蔣先生這個人,沒有外國資本和江浙財團的支持,他就辦不成事。但是他比汪精衛卻高明得多。

汪精衛認為,中國完全不是日本對手,因此要想方設法實現與日本的妥協。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一起,建立了一個臭名昭著的“低調俱樂部”。這個組織裡出了大量的漢奸。(胡適曾經也是這個俱樂部的一員。不過他後來想法有所改變,和這批人脫離了聯繫。)

而蔣介石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看到了英美不可能容忍日本在亞洲如此擴張。因此,從抗戰一開始,他的主要方針就是要把英美引入到對日作戰中來。淞滬會戰之所以打得那麼慘,就是因為蔣認為打的慘,就能引起九國公約會議的重視。如果能把這個問題拿到九國公約會議討論,那就把英美也拖進來了。

PS:九國公約就是一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人主導的,在遠東地區限制日本人侵吞中國的一個國際政治體系。

從抗戰的角度來說,蔣介石的這一步棋走的不算成功,甚至略有一點天真。但是,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珍珠港事件之後,連漢奸都知道日本人必敗,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不可能會輸了。



(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本宣戰)

所以,蔣介石無疑是民國時代,集政治和外交於一身的頂尖人物,在國民黨內部可以說無出其右。汪精衛的眼光和他比,完全就是戰五渣的水平。蔣先生的悲劇在於,他碰到了一個政治水平比他更高明的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人扶持的漢奸也分為兩個群體。以汪精衛為代表的留洋派,和以溥儀為代表的偽滿洲國土老帽團體。日本對美國宣戰,偽滿洲國的漢奸不明所以,仍然大力支持日本。而汪偽政權的大漢奸們則紛紛開始找出路,暗中為重慶政府效力。



汪精衛投日的原因

1931年,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比較搞笑的是,國民黨的這次四大會議,居然還分成了蔣介石、汪精衛、孫科,這三派人馬分別召開。當然了,後來這三派人又和解了,在南京重新聯合召開四屆一中全會,宣告國民黨統一。

看到沒?從孫先生死後,整整六年時間,國民黨就沒有統一過。這種黨,真叫人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在四屆一中會議上,國民黨確定了以蔣介石主軍、汪精衛主政,蔣、汪共同主黨的格局。蔣汪合作,外界評論為“水乳交融”。

然而好景沒過多久,在國民黨的五屆一中全會上,權力鬥爭又開始了。經過黨內的鬥爭,達成了:

由胡漢民和蔣介石分別擔任中常會的正、副主席;

由汪精衛和蔣介石分別擔任中政會的正、副主席;

由蔣介石和孔祥熙分別擔任行政院的正、副院長。

乍眼一看,還是汪、蔣聯合執政。中間還加上了胡漢民,可以制約蔣介石。但問題是汪精衛在德國養傷(被刺客打傷),胡漢民一年後病死了。蔣介石遂以國民黨中常會副主席、中政會副主席、行政院長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身份,總攬國民黨、國民政政、國民革命軍的全局。徹底將汪精衛踩到腳下……

這裡解釋一下:

中常會就是在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把領袖制改為委員制,全黨的最高權力機關為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執行委員會負責,簡稱為中常會。

簡單點說,控制中常會就可以控制國民黨。

中政會的意思就是孫中山在世時,為了分擔孫中山的工作,國民黨成立了一箇中央政治委員會,簡稱中政會。最初的中政會只是一個諮詢性質的臨時機構,孫中山逝世後,改革為國民黨指揮政府工作的指導性機構。簡單點說,控制中政會,就可以控制政府施政政策。

蔣介石的黨內地位本來是很低的,汪精衛才是黨內大佬。但是在1935年的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上,蔣介石一躍翻身,成功的把汪精衛壓在了自己的身下。

試問,汪精衛能忍嗎?

三年後,壓垮汪精衛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來了……

出於抗戰的需要,原來的委員制已經不適合國情了。國民黨需要改革,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總裁來統帥中國抗戰。而這個位置的人選,傻子都知道是給蔣介石準備的。汪精衛當然也知道,只不過汪精衛很好奇,蔣介石為如何給自己安排位置?

按照蔣介石的本意,他是想在“總裁”之下增設一個“副總裁”,讓汪精衛當。

但問題在於,汪精衛的黨內地位比蔣介石高太多了。讓一個小輩當總裁,而自己只是一個副總裁,屈居在蔣介石之下,他還要不要那張老臉了?汪精衛憋屈的心情可想而知……

汪精衛甚至託人給蔣介石帶話,蔣先生坐這個總裁的位置,他支持。但是副總裁的位置,自己萬萬坐不得。畢竟已經五十多了,這張老臉還是要的……

只不過在大會上,蔣介石還是技高一籌,成功的在所有人面前把汪精衛給坑了。

據國民黨元老龔德柏回憶:“汪兆銘終於被推為副總裁後,起立說話時,臉上青一塊白一塊,態度很不自然。所以我斷定:他之投敵是由此時決定。”

事後也證明,龔德柏說得很對,蔣施捨給汪這個副總裁,不管蔣的本意是什麼,對汪來說就意味著巨大的侮辱。勝者有勝者的驕傲,敗者有敗者的尊嚴。

汪精衛的“被”副總裁,其內心深處的感受,與當眾被別人抽兩個耳光,估計沒什麼區別。

一個月後,汪精衛派高宗武赴東京與日本方面解除,徹底的走上了漢奸的道路。


Mer86

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曾經一度在蔣介石之上,國民黨一大的時候,蔣介石連大會代表都不是,而汪精衛則是當時國民黨內僅次於孫中山的二號人物,實際上即便是孫中山去世前,孫中山所指定的國民黨的繼承人也是汪精衛而不是蔣介石。但是,蔣介石卻很快取代了汪精衛,成為國民黨政權中最具有實力的人物,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首先,蔣介石自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就一直把控著軍權,這一點是汪精衛無法比擬的,蔣介石在出任北伐軍總司令後,更是進一步登上權力巔峰。雖然汪精衛在黨內和國民政府內部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是不管是汪精衛的班底(如陳公博、周佛海等人)都沒有掌握軍界的權力。整個國民黨政權的核心軍事力量都掌控在蔣介石手裡面。蔣介石麾下的陳誠、胡宗南、湯恩伯、杜聿明等人都各自掌握著軍隊的命脈,因此,在汪蔣鬥爭中,蔣更加具有底氣與實力。

其次,蔣的權謀之術絕非汪精衛所能匹敵。蔣能屈能伸,為了獲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蔣不惜多次冒險,以退為進,從而尋求更多的支持。但是汪精衛如非迫不得已,根本沒有魄力與勇氣去以退為進。

汪和蔣也並非是完全的鬥爭關係,1932年,蔣介石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後,汪精衛出任國府行政院長,開啟了長達數年的汪蔣合作時期。

汪精衛最終之所以叛變,成為漢奸,實際上與汪蔣之爭就有很大關係。1938年,汪精衛雖然被選為國民黨的副總裁,成為國民黨名義上的二號人物,但是汪精衛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實權,並且蔣介石在各個方面都限制汪精衛,因此在日本人的誘降下,汪精衛最終選擇了叛變投敵。

汪精衛自身心理狀況的變化也是導致他最終投敵的一個重要原因。汪精衛看到了長城抗戰、熱河抗戰,中國軍隊接連失敗,因而對抗日失去了信心。


青年史學家

汪精衛在國民黨內資格老,名氣大。

汪精衛很早就追隨孫中山參加反清起義,1911年刺殺攝政王載灃更讓他一舉成名,成了全國知曉的少年英雄。如果他後期沒有投日,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評價是不低的。所以,他曾經的戰友後來無限惋惜的說他:“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雖然有這麼多光環且資格老,但是汪精衛年紀卻不大。所以,孫中山在世的時候,實際是把他當接班人培養的。孫中山去世的時候,遺囑執筆人就是汪精衛。孫去世後,國民黨的主席也是汪精衛。

有名氣、有資歷、還實際也做了一把手,但是汪精衛還是敗給了蔣介石。

原因何在?

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因為汪精衛是個政客,不是軍人,他沒軍權。

民國初年的中國,實際是一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各路軍閥都是依靠軍隊才能呼風喚雨,做大做強。

蔣介石當初雖然學的是軍事,但一直在下層混,也沒有自己的軍隊。但蔣當了黃埔軍校的校長後,一下子就有了平臺。黃埔的學生,無論國共,其實都是精英,再經過黃埔軍校軍事、政治教育,個個都是人才。

黃埔的前四期,蔣介石親歷親為,天天和學生混在一起,又經過平廣州商團叛亂、東征、北伐等各役,和學生是又很深厚的感情的。

蔣還很會籠絡人,據說黃埔學生父母的生日他專門記在一個本子上。每當學生父母快要生日的時候,一定派人以自己的名義送上壽禮。這在舊社會注重孝道和光宗耀祖的社會背景下,是很得人心的。

所以,黃埔學生非常擁戴蔣介石。而黃埔學生是國民黨黨軍的骨幹支柱,得黃埔則得國民革命軍,得軍隊則得天下。

與蔣相反,汪精衛一開始雖然做得是國民政府主席和國民黨主席,可是卻沒有國民革命軍的指揮權。雖然他也做過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但很快就不幹了,讓周恩來來做。換句話說,汪主席沒有放下身段,到基層去拉攏這些日後的精英們,從而導致汪精衛在黃埔學生中實際沒有領導力。

汪精衛其實也又自己的軍隊,那就是粵軍,張發奎就是其首領。

因為歷史原因,國民黨早期的大佬和廣東很有淵源。汪精衛這位國民黨元老也不例外。張發奎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而第四軍號稱"鐵軍\

故紙匯

汪精衛如何都得過蔣介石呢。有軍權有計謀的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馮玉祥相繼在蔣桂戰爭,蔣馮閻戰爭,中原大戰中敗北。軍事力量本就薄弱的汪精衛靠著黨內幾個人士乾巴巴的擁護,加上自己搖擺不定,最後淪為漢奸這樣沒有骨氣,讓人唾棄的性格必然輸於精明強幹的野心家蔣介石。

汪精衛也是個才子,長得帥氣又才華橫溢,接受了近代民主思想後,跟隨孫中山,多次參加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擔任中華民國教育總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作為孫中山先生秘書跟隨在側,最後親自記錄孫中山遺囑,支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被稱為是國民黨“左派領袖”。可是本來這樣一位有立場的人,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他居然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沒有了立場,自然容易被蠱惑,蔣介石“中興本黨非汪莫屬”禮貌性的召喚,汪精衛屁顛屁顛就去和蔣會談,於是蔣汪合作,共掌大權。汪到處演講為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造勢。可見雖然汪和蔣看似平等,汪不知不覺成了蔣的配角。

但是汪本身的權力慾望很強,他也在不斷的在各部安裝親信。被選為成為行政總長的汪更是在中央黨部建立勢力。蔣不得不讓陳立夫,陳果夫cc系孤立汪派。

日本侵華,英美綏靖政策,姑息縱容。蔣此時專注於對付共產黨,所以他也與日本緩和關係。日本方面他們更看中的是汪精衛的話語權。所以汪精衛因此而地位更高。日本不斷施壓,蔣的親歐美派不得不讓步。日本最後要求“軍事合作”。這是蔣的底線,因為蔣的最終目的還是抗日,所以雙方沒有達成共識。蔣介石派出軍統刺客刺殺汪精衛。

汪派一直立足於妥協,面對刺殺和蔣的來勢洶洶,再加上日本的誘惑拉攏,汪立場不堅定,的淪為了漢奸,與蔣決裂。汪的選擇讓人唾棄,令人髮指。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咱先聊聊汪精衛早年的風光史,首先他是個帥哥(參看照片,是真的帥氣),其次他的文筆不錯,再次是他年輕那會膽子也不小。外形很英俊,所以能吸引馬來華僑鉅富的女兒陳璧君。文筆好,所以能做孫中山的秘書;有膽量,所以在1910年,他策劃刺殺攝政王載灃,事後被捕,在獄中決心以死報國,寫詩云:“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為人傳誦。

截至這一刻為止,汪精衛的形象是大義凜然、完美無缺的,然而在此後便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清的肅親王善耆去慢慢勸說他,結果他就叛變了!

請注意,此時正是辛亥革命爆發前夕,而稍後,他便由袁世凱開釋出獄,任南方民軍議和總代表伍廷芳的參贊,暗中秉承袁的意旨,與君主立憲黨人楊度等組織國事共濟會,鼓吹革命、立憲兩派聯合擁袁,實現南北統一。12月,他甚至還曾阻攔北方革命黨人發動起義。

換句話說,汪精衛在此時,也就是1912年,已經暴露出臨危“有”懼、貪生怕死的特點。當然,人人都怕死,汪精衛不能做烈士倒也罷了,但他的變卦之快,實在也驚人——這,便是他性格上的一大特點,亦為日後埋下伏筆。

不過,雖然有這一出,孫中山卻依舊用他。1925年孫病危之際,就是他執筆記下了孫的遺囑。所以,1925年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之際,汪精衛是首任主席,也是他誓師北伐。

但他本質上,依舊是個左右搖擺的文人——他曾反對中共加入,孫中山堅持,他又表示支持,隨後更成這一政策的紅人。而在孫中山死後,汪名義上是主席,卻掌控不了軍政實權,中山艦事件一爆發,他就拍屁股走人。後來蔣介石發動政變,他又回國擔任武漢國民政府主席,還曾經和陳獨秀髮表一篇聯合宣言,但一轉身寧漢又合流,他搞不過那些實力派,又下野。之後反覆多次,直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蔣介石表示議和,重組國民政府,汪便成了國民黨副總裁,貌似地位僅次於蔣,實力卻幾乎沒有,完全是虛的,他手頭沒有一個兵和將,很會說話,卻幹不成一件事。當年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反共,汪是國民政府主席和軍委主席,他想叫朱培德、李濟深扣留蔣介石,但居然指揮不動。於是便辭職——沒有任何兵權,也不善於拉攏將領,這就是他搞不過蔣介石的根本原因。

1932年,汪精衛是抗日派,他曾發電讓張學良進兵熱河打日本人,可張學良一笑,根本不理他,你讓我打我就打,你是我爹啊?於是他又只能請病假。

於是汪精衛得出結論:大家都是口頭上喊抗日,其實都是假的。於是一轉身他就批了“何梅協定”與《秦土協定》,把華北主權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結果1935年,就有義士闖進南京中央黨部,一槍將子彈打進汪精衛的脊椎,而且事後子彈始終無法取出,醫生曾斷言:汪精衛活不過十年。

按理說,既然活不久那就索性強硬點,可實際上汪是完全硬不起來,他說:“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承認吃虧,並且求於吃虧之後,有所抵償。”於是到了1938年,他就派代表去香港和日本人談判,他置轟轟烈烈的抗戰於不顧,醉心主和。

他的老婆陳璧君,此時也很不滿意汪久居蔣介石之下,受蔣的氣,她認為:“奉天本來是滿清帶來的嫁妝,他們現在不過是把自己的嫁妝帶回去就是了”。所以,當日方提出希望汪脫離重慶另組政府,汪公館連日“會商多次,不能決定”之際,是陳璧君堅決主張,立即就走!

結果,身為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就此公然發表叛國豔電,走上了可恥的賣國道路。而實際上,汪精衛叛變不久,抗戰的國際形勢就發生了變化,中國的抗日大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與幫助,隨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更是迅速走上下坡路。

所以可以這麼說,汪精衛這個人,就是缺乏兩個東西:一是韌勁,二是犧牲。

早年他就寫過一篇《釜薪論》,認為革命猶如燒飯,需釜和薪。釜者,不懼水火忍受長期磨練;薪者卻一時轟烈瞬間輝煌。汪精衛自稱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願意為薪。但做薪其實就意味著犧牲,偏偏汪精衛又無法真正犧牲自己,那麼怎麼辦呢?要革命卻不能持之以恆,要輝煌卻不能犧牲,到最後就只能一遇到困難便悲觀失措,以至於兩度叛變。第一次尚且逃過罪責,而第二次的選擇,便無法規避,最終只能以漢奸的身份,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最後,以一句話概括汪精衛的一生:他就是個只能動動嘴,什麼事都幹不成也做不好的人。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謝謝相邀。

孫中山先生圖

蔣介石圖

汪精衛圖

蔣介石一直以孫中山先生接班人自居,宣稱孫中山先生逝世前,叫喚著“介石”。可是,據當年孫中山先生的侍衛李榮介紹,孫中山先生臨終之前確實叫了兩個人的名字。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894年。那時,孫中山先生是一個27歲的革命者,宋慶齡是一歲多的女嬰。沒有人能相信他們後面會走到一起,成為革命與愛情的伴侶。

1915年,孫中山給宋美齡寫信,問她是否願意到日本來,與他共同生活。宋慶齡瞞著家裡人,來到日本與孫中山結婚。很多年後,宋慶齡回憶起孫中山,說道:我與孫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十年。他是最優秀的男人,完美的丈夫,這樣的男人一個也沒有了,再沒有第二個孫中山了。

孫中山先生喊出的第二個名字不是蔣介石,卻是汪精衛。

汪兆銘(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筆名精衛。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 因“骨髓腫”病死。其夫人為陳璧君。1945年8月16日,汪精衛政權宣佈解散。

早期的汪精衛確實是以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形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1910年,參加孫中山同盟會的汪精衛來到北京,圖謀刺殺溥儀的父親、清王朝攝政王載灃,以表現革命者勇氣,喚醒民眾。當年,27歲的汪精衛英姿勃發,雖然因暗殺失利而身陷大獄,卻因此天下聞名。“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在獄中的這一曲引吭高歌,其浩然正氣令很多人為之欽佩,為之仰望。此後,汪精衛緊隨孫中山,無論革命還是流亡,都在其身後。

汪精衛還是孫中山先生的遺囑起草人。這個地位可謂相當高。他本人也俊秀儒雅,在國民黨內聲望很高,跟胡漢民、廖仲愷並稱孫中山的三傑。

但跟蔣介石的競爭當中,汪精衛輸在槍桿子的掌握上。如果說孫中山選定了接班人,那汪精衛的可能性要比蔣介石大一些。臨終之時,孫中山先生喚了一聲“精衛”,卻不知孫中山先生要交待什麼事情。三小時後,一代偉人與世長辭,留下未競的事業,留待同志繼續努力了。

蔣介石圖

1935年這一年,汪精衛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年屆52歲,已是暮年。

汪精衛圖

然而,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汪精衛在南京宣佈成立另一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就任政府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行政院院長,擁有自己的行政系統、軍隊、外交等,一方面與移都重慶的國民政府及老對手蔣介石分庭抗禮,另一方面與東北的“大滿洲帝國”遙相呼應。之後,汪精衛甚至還親自到長春訪問,在日本軍隊的刀光劍影中與溥儀握手言歡。

孫鳳鳴1935年的刺殺行動,雖未使汪精衛當即喪命,但那顆未取出的子彈,最終還是導致了汪的死亡。前往日本就醫的汪精衛,1944年11月10日在名古屋不治身亡。而中國的抗日戰爭,則在不到一年後取得勝利。

汪精衛圖

從辛亥革命的英雄,變成了遺臭萬年的漢奸,變化如此之大。有人為他辯護,說他是寧可委屈自己,也要保全大局;更多的意見是年青時的滿腔熱血,不能保證以後他不會為個人權力而犧牲整個國家利益。

蔣介石圖

抗日名將李宗仁在回憶錄中說:說一句公道話,汪兆銘當了漢奸,卻沒有做積極破壞抗戰的勾當。他投敵後,向與其淵源最深的將領,也未嘗作片紙隻字招降,如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和第五戰區內第十一集團軍司令黃琪翔。大義所在,汪氏也知道自我抑制。


鐵男春秋

史論縱橫感慨一句:有幾個人能鬥得過蔣介石!

繼承孫中山先生衣缽的汪精衛

整個北洋軍閥風裡來雨裡去多少年,湧現出多少人物,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馮玉祥最後還不是被老蔣給收拾了,所以,鬥不過老蔣的人多了,汪精衛算老幾。

想起一道題,就說魯迅一輩子罵人無數,尤其是民國政府的高官要員,但是魯迅從來不罵老蔣,可以看出當時的老蔣還是很得民心的。

汪精衛和老蔣相比較,資歷老,有功勞,有才華,堪稱是繼承孫中山先生衣缽的不二人選,早年就追隨孫中山鬧革命,其後更是組織策劃了刺殺清朝攝政王載灃的行動,雖然失敗,但是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資歷和功勞,汪精衛在才華方面也很出眾,當年陳璧君就是為汪精衛的才華所傾倒,當然汪精衛長的帥也是事實。

然而,弄了一路十三招,汪精衛核心的缺點就是沒有掌握軍權,走的還是孫中山先生的老路,孫先生一生領導起義無數,建立民國後多次組織護國護法運動,組織革命運動三十多年,然而一事無成,說到底,孫先生打仗還是靠嘴,嘴炮是打敗不了敵人的。

1925年孫中山死,1926年老蔣開始北伐,1927年達到吳佩孚和孫傳芳,1928年打跑張作霖,這就是差距。

蔣介石的槍桿子裡出政權

蔣介石資歷小,沒有什麼才華,還是個光頭,長相也比較猥瑣,但是蔣介石有兵啊!整個黃埔軍校都聽從蔣介石的,蔣介石帶著這幫小年青,那是先指揮平定商團叛亂,在東征當中打敗陳炯明等叛軍,可以說蔣介石領導出來的黃埔軍,是國民黨有史以來第一支自己掌管的部隊,不再依靠地方軍閥。

正是這一支部隊,讓蔣介石雖然資歷淺,沒有才華,但是依然可以獲得絕大部分人的支持,這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啊!

當老蔣的勢力不斷增加,真正讓汪精衛感受到來自老蔣的威脅,結果老蔣悍然發動中山艦事件後,汪精衛能做的就是辭職以示對抗,強烈譴責有什麼用,該操傢伙的時候你卻說我傷沒養好。

汪精衛為何鬥不過蔣介石

1927年在蔣介石的領導下,北伐戰爭取得一定成果的時候,當然是坐地分贓啊,汪精衛在武漢政府的擁護下回到武漢,蔣介石則在南京,這是兩人第一次針鋒相對,你發動“四一二政變”,汪就跟著發動“七一五政變”,後來為了奪取國民黨內的領導地位,汪精衛宣佈東征討蔣。

這一回合可以說,汪精衛撿了個便宜贏了上半回合,當時蔣介石軍事上處於較為被動的地位,而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又趁機搞事情,歡迎汪主席到南京來。於是蔣介石下野,汪精衛屁顛屁顛的準備“寧漢合流”準備遷都南京,結果盤子大了,誰都不服你啊,沒有那個金剛鑽,能攬起那個瓷器活嘛!李宗仁白崇禧那都是什麼人,又豈是你汪精衛能夠擺平得了的。

蔣介石也沒閒著,在下野後和宋美齡結了個婚,擺平了江浙財閥,這個時候大夥才知道,國民政府可以沒有汪精衛,但是不能沒有老蔣啊!於是老蔣帶著他的達令重新復出。

汪精衛為何最後成了令人唾棄的漢奸

關於汪精衛成為漢奸這個事情,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本篇問答的上面部分,其實也都在闡述一句話,就是:“既生汪,何生蔣”。正是蔣介石的排擠,在政治上的失敗,使汪精衛一直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汪精衛優柔寡斷,屬於那種吃粑粑都趕不上熱乎那夥的,在西安事變時,南京群龍無首,國民黨包括何應欽在內的大佬都致電當時在西歐的汪精衛回國,結果等汪精衛剛回國,西安事變就和平解決了,你說尷尬不尷尬。

抗戰爆發後,汪精衛認為必定戰敗,對民族喪失信心,再加上日本的利誘,汪精衛最終走向了賣國之路。

當然,現在有說汪精衛是曲線救國的,史論縱橫只能表示,這個曲線有點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