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為啥以前的人吃很多主食,也很少得糖尿病?

為啥以前的人吃很多主食,也很少得糖尿病?

每次講什麼營養均衡、粗細搭配、葷素都要吃之類的,總有少數人嘀咕:“吃飯哪有這麼多講究,你看以前的人,沒這麼多食物,頓頓就是白米飯,也沒什麼人得糖尿病?現在人倒是各種注意,結果各種慢性病那麼普遍,還是別瞎講究了,沒有用的,不如開心點,想咋吃咋吃。。。。。。”

不只是微博上,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長輩也是這個看法,覺得米飯饅頭之類才算得上是主食,一頓都不能缺,什麼粗糧雜糧地瓜玉米,那都不能算吃飯。當然還不只這些,很可能,他們還在固執地認為:吃肉不健康,吃魚才健康或者吃素才健康、蔬菜農藥太多,吃水果才健康。。。。。。

相信上述這些情況很多人在給家裡人普及營養知識時都遭遇過,包括我在內,真的是花了好多年,才慢慢讓家裡人信服,願意聽我的。

回到開頭的問題,為啥以前的人吃那麼多主食,也很少患糖尿病?

首先,以前的人體力消耗大啊,工人和農民就不用說了,每天高強度的勞作,一頓5個饅頭,也能被消耗啊,那有多餘的血糖囤積起來變成脂肪,肥胖問題、胰島素抵抗問題自然不存在的。即使是不用上班、不用幹農活的家庭主婦,體力消耗也不少,做飯要劈柴生爐子,洗衣服全部用手,打掃衛生也沒有掃地機器人。。。光是一天洗衣做飯都夠忙活的,同樣也沒什麼機會長肉,而且,家裡條件不好的,家庭主婦還會優先保證幹活的男人和長身體的孩子,自己很可能隨便對付吃點。

为啥以前的人吃很多主食,也很少得糖尿病?

再者,那個年代除了三頓飯,其他食物的選擇實在太少,為數不多的糕點零食,也只有少數人、少數日子裡可以享用,不像現在,逛趟超市就拎回來一大包,只要你喜歡,每天吃那些餅乾麵包點心都不是什麼奢侈的事情,而且據我瞭解,很多人家裡就喜歡囤這類零食。

這類食物和正常的飯菜相比,最大的問題不是熱量,而是營養失衡,高糖高脂,反式脂肪酸,各種添加劑,還容易上癮,很多人真正開始長胖都是從吃它們開始的,一發不可收拾。

還有,是更大範圍來看,體質和基因問題也不容忽視。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人,他們長期吃很多米飯,也不會發胖,不會得糖尿病,因為他們天生代謝碳水能力較強,這個和腸道菌群、激素、代謝能力都有關係,天生拿了一手好牌,比不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人看著瘦,但是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一個都不少,也就是說,雖然長期吃米飯不讓他們發胖,卻仍然會導致胰島素抵抗,最後會導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为啥以前的人吃很多主食,也很少得糖尿病?

最後,很關鍵的一點,那個年代很多人有糖尿病也不知道。其實這一點不只是以前,就是現在很多落後地區,體檢並沒有特別普及,很多人都是突然暈倒送到醫院,一查血糖十幾甚至二十幾,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很可能在這之前的很多年,血糖和胰島素就已經不正常了。

只是覺得食慾特別好,特別容易餓,吃完就犯困,一頓趕不上一頓 ,喝很多水還是口渴,小便發粘會有螞蟻過來, 眼睛看不清,肢端皮膚總是破爛,不容易恢復。。。

當然那個年代,除了糖尿病,很多其他疾病也都是能拖就拖著,拖到最後身體受不了了,一查已經出大事。再有那個年代壽命也更短,還有的糖尿病患者還沒等查出來糖尿病,就因為其他疾病去世了。

必須特別指出的是,高碳水的飲食結構,大量吃白米饅頭等精細主食,雖然也可能不長胖,但是不胖不代表不會得糖尿病,因為長期刺激血糖,引起胰島素驟升驟降,就會產生胰島素抵抗,進而引起糖尿病。

總而言之,主食很重要,它帶給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也是無可替代 ,但是營養均衡、攝入適量更重要,至於每個人具體要吃多少主食,才能既滿足身體健康所需,又不至於引起大姨媽、失眠、胰島素抵抗甚至糖尿病等各種健康問題,這個真的是因人而異,更多詳細內容,可以移步《我們應該吃多少主食,既不容易長胖,也不影響大姨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