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智慧停車應運而生 三路玩家打法分析

停車是城市生活的剛需,智慧停車是智能城市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安企在深度學習算法的智能前端設備和RFID標籤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未來安防巨頭們在智慧停車市場將擁有主動權。

智慧停車應運而生 三路玩家打法分析


智慧停車應運而生 三路玩家打法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了智慧停車系統組成部分、玩家、商業模式及實施智慧停車系統的好處、挑戰的綜述文章。最近,Goodwin調查發現,在城市地區,接近30%的交通擁堵源自於司機尋找停車位。

據稱,到2020年,將會有20億的汽車在公路上跑著,這就意味著,屆時汽車的數量將比目前多了7.7億輛(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結合以上兩點,可以預想到,到2020年時,交通系統有多繁忙,找一個合適的停車位該是一個多大的挑戰!於是,在這種背景下,智慧停車應運而生。

智慧停車介紹

過去幾個季度以來,智慧停車已經成為一個物聯網不可忽視的垂直領域,也是創建智慧城市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近期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智慧停車行業規模將破260億美元大關,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8%左右,屆時移動支付也將在該領域大幅增長。報告還指出,LPWAN連接也將以18.28%的年複合增長率在增長。

隨著智慧城市的大力發展,智慧停車和交通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簡單來說,所謂智慧停車即通過自動化的技術幫助汽車司機快速找到一個可用的停車位,併為司機提供*的導航路線,在這個過程中,大量來自於傳感器的實時數據將被傳輸到安裝在司機手持設備的專用APP上。此外,智慧停車管理設置還可以通過移動支付幫助用戶提前預定停車位。可以說,智慧停車系統的建立確實帶來了眾多方便,不僅能減少司機找停車位的時間,還能*大限度提高停車位的利用率。

智慧停車行業特點

停車是剛需,停車難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市場需求缺口巨大,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保守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

雖然停車位供需缺口大,但停車位空置率高問題並存。據艾瑞諮詢《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北上廣深停車場泊位空置率為44.6%,地下停車場空置率問題尤為嚴重,所以停車的問題現在是非常凸顯。然而卻有不少企業在這樣一個剛需市場的風口倒下了,這也說明了問題並非想象的那樣簡單,其中包括:

1、產權分散,圈不住地難搭臺

停車行業是非常特殊的產業,從業者身份複雜。既有經營公共資源的參與,又有來路多樣的商業運營,還有獨佔一地的私人擁有者,資源門檻高,利益協調複雜,各種類型的停車資源均“各自為政”。停車場資源的產權方眾多複雜導致圈地問題成為“老大難”。

2、需求分散,眾口難調拼平臺

停車本身是一個高度專業性的領域,相比開設新商戶,停車場的審批、修建時長要遠高於其他領域。因此,停車資源的有限性註定其供給不可能無限增加。停車場的資源是一個獨佔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資源,蛋糕就是這麼大。

進一步來說,停車領域本就是一個非常細分的行業,其需求也多重多樣。比如日常停車、錯時停車、車位租賃、汽車後市場服務、反向尋車、停車位導航等,每一項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在供給有限和市場細分的前提下,“智慧停車”在中短期內要獲得發展,就必須尋找重點細分市場並在其中深耕,目前全面的大規模發展的前提還不存在。即使在未來全科市場真正的發展起來時,政府的介入依舊限制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能做到壟斷。

智慧停車玩家來路

就現在而言,角逐智慧停車場業務的企業主要分以下三類:

一、停車設備供應商

停車場作為具有產權歸屬的資產,歸屬於所屬的地產物業管理公司,而停車場設備及管理系統則由專門的停車場設備供應商提供,以及後續的運營服務。

在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停車場設備商有捷順、富士等,這些企業在行業內積累了一定的停車場資源、業務經驗和用戶數據,在停車場升級改造過程中在停車體驗及功能設置上比較知根知底,並且牢牢控制著自有停車場資源的用戶入場權限,有先發優勢。

二、安防設備供應商

在停車場內,停放車輛的防盜防竊非常重要,視頻監控攝像機自然成為停車場內必備的設備。當前,包括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安防設備供應商開始發力停車場業務,由於在視頻技術、可視化管理、門禁管理等綜合能力方面比其他競爭著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也是行業內非常強勁的競爭者。

三、互聯網企業

有智能的地方就有互聯網企業,智慧停車也不例外。互聯網企業進入停車場業務,自然彪炳的是要變革停車場行業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作為信奉互聯網思維,依託資本市場對傳統行業扮演攪局者的角色。

互聯網企業慣用“補貼、免費送設備”等互聯網營銷手段,在宣傳陣勢上先打一棒,以求快速搶佔市場及虜獲低級用戶。資本運作是此類企業的優勢,但由於缺乏在行業的積累,在具體的業務應用上為業內人士所詬病。

這些企業在停車場行業經營模式轉變之期,通過收購、兼併、合作等方式搶佔市場,由於近兩年停車場市場還處於佈局階段,所以行業市場並沒有出現品牌收斂的現場。

就安防設備供應商而言,目前比較有實力的是海康威視,已經形成了從監控到停車及門禁的解決方案。而對於其他跨界企業,雖然在模式上比較創新,但劣勢在線下的承建能力比較差,對停車場的業務理解有欠缺。

當這類企業獲得一定的融資時,或許會很快通過讓利等手段獲得一定數量的停車場,但在後期的工程實施環節、用戶體驗環節會產生很多問題。所以停車場業務還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積累,不是靠短期招幾個工程師就能解決的。

智慧停車系統四個組成部分

一個先進的智慧停車系統架構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1、停車傳感器

在每一個停車位中,都必須安裝一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將數據實時上報給附近的司機,以便司機在*短的時間內找到可用的停車位。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這些電池供電(由於需要使用的傳感器數量眾多,所以有線充電是不現實的)的傳感器具有遠程通信能力(可以是Mesh網絡,也可以是LoRa網絡),並且提供非常*的精度,同時還需要將誤報率降到*低。

另外一個跟智慧停車傳感器相關的就是耐用性,如果這些傳感器被放置在戶外,就必須確保它們的功能不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陽光、溼度、雨水等),同時還需保證在安裝在地面的傳感器上方行駛的汽車也不會損害到它們。功率管理算法(用於傳感器電池的壽命)和傳感器的實際位置也是至關重要的。

2、網關硬件

停車位是否可用將通過傳感器的狀態變化來反映,傳感器上的信息將被收集到一個網關中。與傳感器不同的是,網關必須全天候運轉(傳感器只有在狀態發生變化時才處於工作狀態),並且收集到網關中的數據隨後也將被髮送到中央服務器。

物聯網網關需要依靠遠程、低功耗的技術來確保每一個網關實時有效在線。平均下來,每一個智能停車位的網關都應該能夠處理450-500個停車傳感器的數據。

3、服務器

智能停車系統中的服務器需要能夠支持雙向通信。一方面,它將接收來自網關的數據,從而生成關於基礎設施和停車位的空閒或佔用的*新信息。另一方面,它將向用戶設備上的專用移動APP發送實時通知,以便引導司機進入停車位。停車場的詳細地圖也將從服務器發送給用戶,方便司機獲得額外的指導。

根據司機的位置和偏好,他們可能需要“路外停車(指設置於城市道路紅線範圍以外的各種停車設施,主要包括建築物配建停車場(庫)和社會停車場)”或“道路停車”,因此在服務器中執行的計算以及發送到APP上的信息也必須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為每個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4、APP

智能停車架構的*後一個組成部分是專用的APP,APP作為*終用戶的觸點可以安裝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在接收到來自服務器的通知後,APP將為司機導航到空的停車位。

用戶可以在將車輛停在預定的位置後,再對停車申請進行確認,此時存儲下來的數據可以幫助用戶後續返回來找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