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漢武帝在我國曆史上的地位如何?你如何評價?

門慶世美ML


一句話概括:大有為之君!

上下五千年,配得上這個稱號的帝王並不少,比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但日慕君認為,能穩壓漢武帝一頭的只有秦始皇。

從政治上看,武帝在位期間,繼承了“七王之亂”以後削藩的政策,利用“推恩令”這一看似和緩實則有效的政策,快速解決了藩王割據的不穩定因素,統一了中央集權,為後續對匈奴用兵奠定政治基礎。

經濟上武帝推行鹽鐵國營,統一貨幣(五銖錢)鑄造,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一掃西漢開國以來經濟看似自由實則混亂的局面,為後續用兵奠定經濟基礎。

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秦始皇以來再次實現思想上大一統,統一思想不是目的,利用思想統一把權力收回才是目的。

軍事上廢除了“白登之圍”以後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大規模用兵,他知人用人,啟用了衛青霍去病等一大批起於寒微的將領,取得了對匈奴決定性的勝利,解除了自三代以來一直滋擾不斷的匈奴威脅,奠定了中原政權的版圖。

外交上實行通商政策,張騫出使西域大大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為後來的絲綢之路奠定基礎,開拓西南,把貴州雲南等地納入勢力範圍,時至今日,依舊造福於萬民。

這些做法後世看似簡單,寥寥數語就做了概括,在當時實則千難萬難。以政治為例,自從文帝即位,藩王問題就剪不斷理還亂,淮南王劉長,濟北王劉興居接二連三的造反,賈誼早早提出《治安策》,文帝卻無力一一剪除,發展到漢景帝,著力削藩,結果引發“七王之亂”,差點皇位不保。滅了七王,自家弟弟梁王又鼓搗兄終弟及,搞的十分不愉快。而這一切在武帝即位後得到了解決,你可以說他是運氣,但能力同樣不能否認。

再說軍事,這算是武帝最大的手筆,高祖即位後希望一了百了,解決匈奴問題,結果因為輕敵被困白登城,如果不是陳平出謀劃策,多半要像宋朝徽欽二帝一樣被人擄掠,自此以後,高後、惠帝、文帝、景帝對匈奴一直採取隱忍不發、和親至上的綏靖政策,看似以最小的損失換取和平,實則養虎成患,讓匈奴坐大。而匈奴遊牧民族的性質註定雙方難以形成穩定的外交關係,軍事手段就不可避免。

而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不遺餘力打擊匈奴,雖說後世認為漢武帝窮兵黷武,搞的國家空虛,但在這件事情上不能苛責漢武帝,如果沒有他的大力用兵,就不會有宣帝年間匈奴問題的徹底解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吃水不忘挖井人。

至於有人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文化上的故步自封,這點日慕君同樣不認同,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多存在與分裂時期,例如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魏晉南北朝百花齊放,民國時期大師輩出,文化上的繁榮固然可喜,但應該看到繁榮背後是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縱然有少部分的精英可以自由發揮、天馬行空,但與絕大多數一日三餐不保的百姓來說意義有多大?何況從歷史角度來看,百家爭鳴除了文學意義,並沒有推動社會進步,精英文化不過是一小撮人的玩具罷了。

寫到這不由想到餘秋雨的“遙遠的絕響”,中學時期看的十分帶勁,文筆煽情的厲害,尤其是“竹林七賢”,在餘大師筆下憂國憂民,簡直是中華文化的風骨,長大了再想想,實則是個個該殺,一群家財萬貫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每日飲酒作樂,喝多了就大哭大鬧到處罵街,做出憂國憂民裝逼狀,卻被包裝成名士,簡直是禍國殃民。縱然有“竹林一萬賢”,給百姓帶來的實惠也不如曹操一個人。

廣陵散再好,不如一個饅頭實在!

當然,漢武帝也並非盡善盡美,尤其是晚年,為了汗血寶馬,打著維護國家尊嚴的旗號大肆用兵,造成生靈塗炭,“巫蠱案”更是牽涉廣泛,連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都性命不保,受牽連的更是千家萬戶,而他自己一生行王霸之術,稍不滿意就要殺人,終其一朝,被殺的宰相就有五個,受牽連的大臣不計其數,搞的人人自危,後世趨之若鶩的宰相職位成了索命符,大臣聽說要出任宰相就嚇的戰戰兢兢,可謂歷史奇觀。





毒家精選


歷史上,秦皇漢武是相互銜接的。漢朝是中國第二個封建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高峰,漢武帝時期,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替代先前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匈奴威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使中國的疆域較之前翻了近一倍,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建立中央集權,加強了國家的統治,促進民族融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和發展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創立了“任賢唯親”的政治制度,只要有才能,不論親疏都能得到重用。敢於破格提撥,衛青本是家奴出身,因為有才能,也被漢武帝破格提撥。設計了目光遠大的外交戰略,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開始……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他絕不是超凡絕俗的聖人,他好色,虛榮,自私,迷信,他甚至殘暴地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他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盅之禍都是他的汙點。好在之後他也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重拾漢初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


冷暖自知274497472


我覺得劉徹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

秦始皇不一定偉大,在嬴政之前,有五世皇帝為秦國積累了強大的國力。其中在昭襄王時代,秦國已經把六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了,剩下的也就是收拾收拾乾淨了。

也就是說,始皇帝只是撿漏而已,秦國一統天下已是必然。就算沒有嬴政,也會有下一代秦王一統。

而劉徹不一樣,雖說文景之治為劉徹積累了國力,可匈奴也是在日益強大。匈奴那邊還有漢朝的奸細中行說,所以說漢朝對付匈奴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劉徹從不妥協,看中了衛青和霍去病。在以強大的腕力穩定了國家之後,劉徹對匈奴發起了進攻,一直打到把匈奴趕出漠北。

從此,他國再也不敢小瞧我國,華夏人民終於有了個新的稱號,漢。漢在當時代表著強大,代表著威嚴。

最難得的是在晚年,劉徹自知長年征戰對老百姓禍害較大,便下了罪己詔,悔恨自己不該勞累百姓。


劉徹是深愛百姓的,他猛打匈奴根本原因其實也是為了百姓出發,讓我們漢人在世上有尊嚴,不被隨著侵犯。


如史如畫


這幾天接連收到關於漢武帝劉徹的問答邀約,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得到了歷史的驗證,針對題主的問題,我們彙總一下他一生主要的可載入史冊主要功績。

第一,漢武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形成了漢王朝的大一統。漢武帝剛即位時,竇太后掌持朝政。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清理外戚,加強身邊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取消藩王屬地世襲長子,而是几子分封,互不統屬,消弱了藩王的勢力。

漢武帝開闢了選官、任官、監督官員的新體制,開創了“公車上書”的全民治國新局面。

第二,漢武帝重視人的精神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施,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武帝採用儒家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

第三,漢武帝北擊匈奴,鞏固了漢王朝的疆域,統一了全國。漢武帝與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第四,漢武帝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共同打擊匈奴。同時促進了中西方經貿文化交流。

第五,漢武帝施行了國家層面的民族遷徙,穩定了南疆,使各民族完成“大一統”。

第六、漢武帝大興水利,發展農業。他大力推行代田法,推廣新農具,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等,為農田灌溉做好了全面的基礎與佈局,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從而也有效治理了洪災。

漢武帝的功績遠不止這些,筆者只是從題主的問題當中選出了他開創歷史的幾方面。據此,足以彰顯漢武在整個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的豐功偉績!





東嶽隱仕


上下五千年漢武大帝是中華歷史上雄才大略開疆拓土英明神武的一代聖君,他在位54年是大漢帝國的第五位帝王。他禮賢下士招賢納士,勵精圖治加強中原集權,獨尊儒術,興水利重農疊,一改對匈奴噠噠噠的卑恭膝息,建立強大的騎兵軍團,終其一生窮兵黷武歷經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決戰剿殺,終消滅遠盾了匈奴勢力千百年來對中華民族的危脅,使大漢帝國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勝時期,而且深謀遠慮,在其歸天前處死勾弋夫人,壁免了兒幼母壯對江山社稷的危害,可謂功高蓋世,無語倫比。











94310417小云


看過央視播放的《漢武大帝》,再看看一些網上所謂的教授對漢武帝的評價,再聯想到自己對歷史的瞭解,今天談一下自己對漢武帝的看法

一些所謂的教授對漢武帝的評價是“過大於功”,甚至說只有三分功、七分過,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了。

想想漢武帝之前的漢王朝,外有匈奴騷擾,內有諸侯分立。如果不能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主持大局,中華民族的歷史恐怕要被改寫了,要麼再次分裂,要麼被匈奴人征服。

首先漢武帝對內:並諸侯,加強了中央集權,為集中軍事力量征伐匈奴創造了軍事基礎;鹽鐵官辦,增加了稅收,為軍事行動提供了財力;提倡儒術,統一了思想,加強了國民的凝聚力,為軍事行動的勝利奠定了厚盾。中國歷史上、以及世界歷史上,凡是統一的國家都是中央政府力量強大的國家,同樣,凡是中央力量強大的政府,也一定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其次,漢武帝對外:對匈奴的不斷用兵,中斷了匈奴民族在中國北方的發展的歷史,為華夏民族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安定的環境,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對西域的用兵則擴大了華夏民族的影響力,促進了東西方的交流,給中原地區帶來了豐富的產物,而且也帶來了文化人的多樣性,繁榮了中原文明。

有人說對匈奴不一定要用兵,比如可以修築長城。這個想法本人覺得比較幼稚,漢朝以及漢朝之前不是沒有長城,漢以後得歷史也證明了長城對中原地區的保護人有限的。因為防禦總是被動的,這會造成處處防禦處處被動,而遊牧民族的騎兵總體上非常機動,便於集中兵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其被動的捱打,不如主動出擊,在地方的土地上作戰,只要取得勝利,己方的損失自然會大大的降低。

漢武帝的主動出擊不僅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也為後世的太平起到了助力作用,使得匈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敢侵犯漢朝的邊疆地區,保護了周邊的農耕文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漢民族的凝聚力,才有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

當然戰爭總是有利有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但按照當時的處境,如果不在屈辱中抗爭,就只能在屈辱中滅亡。我們總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對待昨天的人和事


嚴笑雲飛


漢武帝與匈奴開戰

改變了西漢之前的基本國策

——嫁公主給匈奴跪求和平

這也難說就是其先皇的臥薪嚐膽;

與匈奴作戰成果還可以:

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

瞭解了更大的周邊情況;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可把中國害苦了

後果是兩千年原地踏步

奴化嚴重

小民族經常侵犯或統治大漢民族

因為人的人格尊嚴、血性、捨我其誰、

平等、自由、天下為公……

都沒有了

只剩下奴性

一個皇帝的思想智慧+亦步亦趨的膽戰心驚

之子民

雖數量龐大

卻如同蛆蟲

阻斷了中國通往強大的大道

甚至不如更早的春秋時代

思想枯竭

無法創造更好的未來。

皇帝是人不是神

他的智慧非常有限

一個國家就這麼一個微小的大腦

比恐龍腦身比還不如

這是亡國滅種的制度設計。


雲端美


西漢一朝發層與哀落可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前一九四年至前一四一年,五十四年為前期。

中期前一四零年漢式帝建元元年主箭四九年,凡九十二年。

漢武帝憑前期所積累的財富與漢景帝所完成的全國統一,加上本人雄才大略的特性與在位五十四年的長久時間,對外用兵,擴張彊土,對內輿作,多所創建,主要是水利。把道家思想的無為政活,改變為以儒家學說為裝飾的多欲政治。通過漢武帝,造成軍事,文化的極盛時期。西漢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女大經學家大政治家董仲舒,大史學家司馬遷,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大軍事家衛青霍去病,大天文字家唐都,落下閎,大農學家趙過,大探險家張騫,李延年協律的樂府歌

!!!

詩,集中出現在漢武帝時期。這是歷史上非常燦爛的一個時期,漢武帝就是這個燦爛時期 ,,

的總代表。

漢武帝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向外擴層時期。它並不是不鞏固的軍虧了行動,而是一般地與中心地區黃河流域在經濟上文化上聯繫起耒,這就為現伐中國的廣大疆域奠定

冫 ................................................... .. .............................

了初步的基礎。漢武帝進行戰爭五十年,在北方擊敗了兇奴,在西示取得了三十六屬國,在西南恢復壯躋滇國的舊業,在南方消滅了南越趙氏的割據。

一,對兇奴的戰爭,兇奴從殷周以事,一向是侵咯中國的強敵,西漢前期,朝廷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對兇奴忍讓,兇奴卻愈益驕橫,連年、侵抄掠人口畜產。

前一三三年漢武帝開始對兇奴戰爭。方針是尋求與國夾擊兇奴,切斷兇奴與羌族x族的聯繫。

一三三年以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櫝戰爭。笄一次,前一二七年衛青率大軍自雲中向西擊敗兇奴建立朔方郡。內蒙訶套南。十萬移民居。笫二次,前一二一年霍去病兩次出擊,一次逾焉支山,一次逾祁連出斬獲兇奴四萬餘人。同年兇奴萬人來降,漢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自金城以西至鹽洚兇奴從此絕跡。漢分河西地為武威灑泉二郡,前一一一年又增張掖敦煌共四郡。第三次,漢武帝大發土卒,令衛青霍去病各將騎兵五萬,私馬四萬,步兵輸重數十萬人,分適深入漠北。衛青出定襄塞外千餘里,大敗單于。直追至謨北趙信城。霍去病出代郡塞外二千佘裡,大敗兇奴東部兵斬獲七萬餘人。兇奴不敢再在漠南立王迋。漢勝兇奴敗局面已定。

漢武帝一面打去匈奴,一邊建設邊境,一一九年一次移民七十佘萬,設立田官,經濟文化發展很快。新築長城,自敦煌起接連秦上城,長一萬一千五百佘裡,每五里十里有烽火臺,為了保衛祖國,付出了臣大的人力和財物。

漢武帝聯合大月氐夾去匈奴,派張騫西征,途中被匈奴拘禁十年,後逃脫,過蔥嶺大宛康居馘海到迏大月氏,其時大月氏在媯水建立王朝,不願來與匈奴為敵,張騫逗留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張寨脫身回到長安,帶去一百佘人,前後十三年,隻身回束。帶來了有關遠西諸國的新消息,從而促進了東西文化交流。前一一九年組織一個三百人的大探險隊,每人二匹馬,帶牛羊一萬頭,金吊貨物值錢一萬萬,令張騫為首,出使烏孫國。又在烏孫同一分遺副使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建立了正式的交通。此後漢武帝連年派遺許多使官到安息身毒即波斯印庋埃及等西方國家。漢文化隨著這些使官之泛地傳播到西方。

漢武帝發動民力進行興修水利,促進了農業,農業支持戰爭。開漕渠,自昆明湖到黃河三百佘裡,節省漕運時間一半並灌溉。興修許多水利工程,漢武帝大規模治水,對中國北部廣大地區的農業生產具有重大的進步作用。

漢武帝推行新田器和耕作技術,農業發生大變革。

漢武帝時已有溫室,

漢武帝發展工商業。煮鹽業,收回煮鹽業設立鹽官,安邑縣產池鹽。臨邛縣出井鹽,堂存縣出鰷製鹽,按盆給工價,生活好一竺。冶鐵業,收問冶鐵業,設鐵官,冶鑄農器與兵刃。自用類,朝廷有不少的手工業,製成品專供皇室與軍事使用。私菅手工業。官營商業。官商巨大,以京師為中心,建立起全國的商業網,各地貨物得以大量流通,這一措施增加了全國經濟的聯繫。私營商業有很大發展。商業城市出現了以長安為中心的中心商市,有大的有小的商業商市,對外貿易。西漢國內不設關禁,商業通行無阻。對外貿易有嚴格限制,分官營與私菅。

西漢中期是極盛之世,


三興771


漢武帝就是胡鬧的,一夫多妻社會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敗家子,哈哈,漢武帝之所以被吹捧是因為他是中國二千年道統的創立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生瘋狂的吹捧漢武帝,因為漢武帝如果名聲臭了,儒生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正常人肯定講,你看看提倡儒家是個什麼貨色啊,儒家肯定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哈哈。

你從中國民間傳說也可以看出,普通老百姓對漢武帝和他的3個小舅子的厭惡之情,哈哈,按道理講,漢武帝被吹上天了,民間應該大量出現漢武帝和他的三個小舅子的喜聞樂見的傳說,但是根本沒有,哈哈,中國歷史特點,從春秋戰國一直到康熙乾隆時代,民間關於英雄和傑出帝王的傳說演繹是層出不窮,哈哈,但是你發現沒有就是沒有漢武帝和他的幾個小舅子傳說和演繹,凡是黑暗時代都沒有,什麼五胡亂華和司馬家族的兩晉王朝幾乎沒有的,有的話基本是寫實性的記載,哈哈,當然宋徽宗例外,宋徽宗那是才華橫溢,不管怎麼說,滅掉了大遼,要不是碰到了極度野蠻大腦沒有任何什麼戰略戰術的概念完顏阿骨打,哈哈,宋徽宗在宋滅以前及時死去,現在肯定把宋徽宗吹上天,哈哈,宋徽宗簡直就是孫子兵法的化身,哈哈,不戰而屈人之兵,談笑間滅掉了大遼,這個是何等滴文治武功啊!哈哈,現在愛國青年肯定在討論,如果宋徽宗多活幾年,肯定要活用孫子兵法把完顏阿骨打給弄死,哈哈。

對漢武帝,後世許多大家都有了評價,司馬光評價就是漢武帝之所以沒有馬上亡國,純粹是霍光對劉家忠心耿耿。現在看來和當時東亞的發展水平有關,當時的東亞4大國,韓國越南日本連影子都沒有來,當時的亞洲發展水平很低,如果當時除了匈奴出現了比較成熟的第三股勢力,那麼大漢下場幾乎和大宋差不多的。


血山飛蟲


漢武帝劉徹的功過是非在他在位期間即有爭論,晚年的劉徹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好大喜功給帝國造成了極大的危機,群議洶洶,無奈下《罪己詔》。司馬遷對“今上”有大膽的物議。他的歷史地位問題在他身後不久更是爭議極大。公元前72年的六月(本始二年),即位僅二年的漢宣帝劉病已下了一份詔書,大肆頌揚曾祖父武帝劉徹的文治武功,稱其"功德茂盛",與百官議武帝廟樂事。群臣紛紛附和,贊皇帝英明,早該如此了。唯有長信少府(長信宮為皇太后居宮,長信少府是掌管長信宮的領導)夏侯勝獨持異議。夏侯勝認為,武帝雖然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但是他在位54年征伐不止揮霍無度,耗盡國庫,不宜立廟。夏侯勝的觀點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大臣和民眾對劉徹的評價。

漢武其人好大喜功窮而又窮奢極欲,大權獨攬而又兇狠殘忍,對政治對手實行無情打擊。有漢一代,本來是歷代王朝中相權最大的,但是劉徹破壞了這個規矩,換相如換衣,他的十三個丞相生殺予奪寄於劉徹一身,幾乎無人善終;戾太子劉據更是因為莫須有的巫蠱事件身死家滅;臨死前,劉徹還不忘把鉤弋夫人殺了-因為她可能會危害皇權。

歷代史家對漢武帝的評價當然是眾說紛紜,從國家主義立場出發,劉徹儼然是千古雄帝,我個人是極不喜歡漢武帝的,在西漢諸帝中,對劉徹的惡感僅次於漢高祖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