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對身體有好處嗎?

溫開元


奇點網來回答您的問題!答案如下↓


柳葉刀、NEJM:神藥折戟!兩項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阿司匹林對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病中低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預防無效 | 臨床大發現


跨過疾病的山和大海,也見過患者的人山人海之後,奇點糕對“神藥”這倆字,就有了莫名的牴觸感。神藥之名,豈是能隨便用的?先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再說。至於某些滴眼液和藥酒……直接拉出去槍斃五分鐘算了。

有人可能會問,那什麼藥才是奇點糕心中的神藥呢?說實話,也就兩種:第一種,自然是降糖藥大軍中風華絕代,而且不斷被挖掘出新奇功效的二甲雙胍[1];而另外一種,則是歷經了120年風霜的“常青樹”阿司匹林

關於阿司匹林和柳樹皮的故事,文章某處有答案哦~

“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而對於已經遭遇過心梗、中風這些致命殺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天吃一片阿司匹林,也是降低疾病再發和死亡風險的有效措施[2]。但對於尚未患病的人來說,阿司匹林又有多少保護作用呢?

只能說,曾經的神藥,也許真的是廉頗老矣。

在上週末的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18)上,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分別報告了兩項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對於心血管疾病危險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基本沒有益處[3-4]!論文分別發表在了《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再次敲黑板,劃重點:心血管疾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

老話說樹大招風,阿司匹林這棵“不衰之柳”也不例外。不久前《柳葉刀》上的一篇論文就指出,阿司匹林的預防見不見效,和體重關係密切:《柳葉刀》:阿司匹林可能吃錯了!超11萬人研究顯示,指南推薦的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劑量會使某些體重患者死亡風險不降反升。

雖然許多指南仍然認可阿司匹林的作用[5-7],但最近十年來,關於阿司匹林預防效果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竟然是“四連跪”,每次都是缺乏效果[8-11],看來應該不是患者飄了,是阿司匹林在這個新時代,真的有點兒提不動刀了……

阿司匹林,難道要被時代的馬車拋棄嗎?

而本次ESC年會上公佈的兩項試驗,就更有些“雪上加霜”了。先從哈佛大學團隊牽頭組織的ARRIVE試驗說起吧,這項試驗針對的是阿司匹林對沒有心血管疾病史,但心血管危險分層處於中危級別中老年人的效果

為期十年的ARRIVE試驗於2007年啟動,共招募到1.2萬餘名受試者,按1:1的比例分成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100mg,即一片)和安慰劑的兩組,試驗的主要終點設定為心肌梗死、中風、心血管原因死亡等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

結果……四連跪延長到了五連跪。阿司匹林只讓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降低了4%,絕對值還不到0.2%(4.29%對4.48%)

由於試驗中整體的心血管發病率偏低,研究團隊指出,拜不斷進步的疾病管控策略所賜,受試者們其實從“中危人群”變成了“低危人群”……但《柳葉刀》同期配發的社論表示,一再得出的無效結果證明,

也許心血管預防,要繞開阿司匹林另尋新路了

其實奇點糕看到結果也有點兒蒙,畢竟教科書上還寫著阿司匹林的優秀效果呢……

而牛津大學組織的ASCEND試驗,結果也不那麼好看。這項試驗針對的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群體——糖尿病患者,試驗從2005年開始,招募了1.5萬餘名4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不過,這項試驗採取了2x2交叉設計的方式,同時評估阿司匹林和Omega-3脂肪酸補充劑的效果[12],因此最終有7500多名受試者的數據,可以用來作為服用阿司匹林(同樣是100mg)和安慰劑的對比。

為期7.4年的隨訪顯示,雖然服用阿司匹林,使受試者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降低了12%,但卻同時使大出血的發生風險上升29%,這樣一抵消,阿司匹林的益處可以說就基本消失了!而且,阿司匹林也沒降低服用者的患癌風險

阿司匹林沒能體現預防癌症的效果,也可能和隨訪時間還不夠長有一定關係,不少隊列研究還是顯示阿司匹林有預防消化道癌症功效的

在ESC年會上,專家們對阿司匹林的“不爭氣”真是一點兒都不客氣。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心血管科主席Steven Nissen直接表態:“現在需要改變教育群眾的口徑了。除非之前患過心臟病,或者有極其明確的適應症,否則阿司匹林就不能再用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13]

帝國理工學院的John Cleland教授也表示:“我們現在有著比過去好得多的降壓藥、降糖藥和他汀類藥物,所以阿司匹林已經沒有多少發揮空間了,不過某些患者還是有可能受益的,所以也不要急著不吃,先和醫生商量再說吧。”[14]

英雄遲暮啊。其實已經有數據顯示,最近十年來美國阿司匹林的使用有著明顯的下降,阿司匹林曾經的輝煌也是雨打風吹去了。不過新的時代,也許會有新的英雄和神藥橫空出世,不是嗎?這才是歷史長河啊。


1.Cha J H, Yang W H, Xia W, et al. Metformin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via Endoplasmic-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 of PD-L1[J]. Molecular Cell, 2018, 71(4): 606-620.

2.Guirguis-Blake J M, Evans C V, Senger C A, et al. Aspirin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systematic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6, 164(12): 804-813.

3.Gaziano J M, Brotons C, Coppolecchia R, et al. Use of aspirin to reduce risk of initial 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at moderat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RIV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2018.

4.The ASCEND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Effects of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in Perso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5.Smith S C, Benjamin E J, Bonow R O, et al. AHA/ACCF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isk re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11 updat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endorsed by the World Heart Federation and the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1, 58(23): 2432-2446.

6.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寫作組. 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8, 46(1): 10-25.

7.Baigent C, Blackwell L, Collins R, et al.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The Lancet, 2009, 373(9678): 1849-1860.

8.Ogawa H, Nakayama M, Morimoto T,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8, 300(18): 2134-2141.

9.Belch J, MacCuish A, Campbell I, et al. The prevention of progression of arterial disease and diabetes (POPADAD) trial: factorial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aspirin and antioxidant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a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BMJ, 2008, 337: a1840.

10.Fowkes F G R, Price J F, Stewart M C W, et al.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creened for a low ankle brachial index: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10, 303(9): 841-848.

11.Ikeda Y, Shimada K, Teramoto T,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Japanese patients 60 years or older with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4, 312(23): 2510-2520.

12.Bowman L, Mafham M, Stevens W, et al. ASCEND: A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es: Characteristics of a randomized trial of aspirin and of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15,480 people with diabete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18, 198: 135-144.

13.https://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esc/74766

14.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01208


奇點網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答案:沒好處,沒病別亂吃藥。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沒病的老人不要亂吃。

人的年齡愈大,畏死之心就愈盛。老人家們熱衷於保健養生,本是人之常情。可恨太多無恥之徒,以保健之名行騙!一定要讓老人們科學認識疾病和藥物,不要道聽途說,以偏概全。

近幾年,阿司匹林在一級預防的地位已經有所降低。所謂一級預防,即患者存在危險因素,但還未發病。2014 年日本一級預防項目「JPPP」研究發現,每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並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顯獲益。美國 FDA 綜合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後,也不推薦阿司匹林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普通老年朋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不是延年益壽,而是處於各種副作用的風險中!

特別是以下幾類人,服用阿司匹林應慎重諮詢醫生意見:

1、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劇烈哮喘;

2、有胃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病史者;

3、需要拔牙或手術的人,在術前一週也應該停用阿司匹林。


丁香醫生


阿司匹林作為非甾體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解熱、止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現在很少用來解熱止痛,長期應用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但是不是所有人服用阿司匹林都會獲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作為一種藥物,無論效果、藥理多好,都是有使用指正的,不可盲目亂服藥物。

那些人需要使用阿司匹林

1、具備中高危因素的一級預防人群(10年心血管病事件風險>10%)。

2、慢性穩定性冠心病。

3、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包括支架、搭橋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聯合氯吡格雷進行雙抗。

4、外周動脈血栓性疾病。

5、缺血性腦卒中。

6、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7、高血壓合併合併下列之一者:⑴50歲以上⑵既有靶器官損傷,包括血漿肌酐中度增高⑶糖尿病⑷10年心血管事件風險>10%。

8、糖尿病合併下列者:>50歲男性或>60歲女性合併至少一項危險因素(心血管家族史、高血壓、吸菸、血脂紊亂或蛋白尿者)。

9、頸動脈狹窄50%以上者。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損傷症狀、出血風險及過敏反應。其中致命性出血風險發生率較低,主要是因顱內出血有關,高齡及過量阿司匹林是高危因素。因此對於老年人要有證據的使用阿司匹林,避免非科學用藥導致不良後果。


心內科豪斯醫生


醫學界公認的一個事實:在心腦血管疾病早期治療階段,阿司匹林是基礎藥物,地位不可動搖,使用方法也無可爭議。

大家都知道,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熱鎮痛作用,用於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溼病,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形成等。

但是阿司匹林的服用有嚴格的適應症的。有些老年人或江湖遊醫認為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能預防心腦血管事件。下面小編給大家看兩個研究:2014 年日本一級預防項目「JPPP」研究發現,每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並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顯獲益。美國 FDA 綜合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後,也不推薦阿司匹林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而且,阿司匹林還有很多副作用,不能隨意吃。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症狀和出血傾向。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後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慾差、腹脹、腹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引起胃粘膜糜爛,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哪類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已經發生過心腦血管疾病和極可能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遵醫囑服用阿司匹林。

總結:老年人沒事吃什麼藥呀,最好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就是: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低鹽低脂飲食、起居符合自然規律、保持良好的心態。


醫聲護事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楊酸,臨床上阿司匹林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解熱鎮痛抗風溼,因其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溼作用較強,所以常用於感冒發熱、及全身各種疼痛。

第二、抗血小板聚集,這也是老年人為什麼吃阿司匹林的原因,主要就表現在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但研究表明較大劑量每日大於300mg時可促進凝血及血栓形成,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防止血栓的治療中須服用小劑量。通過長期的服藥控制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心腦血管梗死率。

第三、因其能影響膽道酸鹼平衡值,偶爾可用於治療膽道蛔蟲。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腸道損傷。但餐後服藥或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會減少其胃腸道反應,阿司匹林因抗血小板聚集,可能延長出血時間,顧有出血傾向患者禁用。少許人還會阿司匹林過敏等反應。

從以上阿司匹林的作用及副作用可以看出阿司匹林長期服用主要用於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對有心血管疾患或者誘發因素的人來說長期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受益良多,但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的。對沒有心血管疾患或者危險因素的老人來說還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餘千蘭


阿司匹林,是一個超級經典的藥物,以至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阿司匹林,必經還是屬於藥物,它就是再怎麼有名氣,也避免不了藥物的基本屬性。這個屬性就是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任何藥物都會有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那麼阿司匹林也不例外。因此,在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下,不能把阿司匹林當成了保健品來亂用,盲目使用的後果就是不僅僅對身體沒有好處,特別是長期使用,還有可能帶來下面的這些副作用的風險。

胃腸道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表現為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大劑量長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隱性出血、加重潰瘍形成和消化道出血。因為阿司匹林的化學成份是乙酰水楊酸鈉鹽,在胃內分解成乙酰水楊酸,對胃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長期和大劑量應用可誘發胃潰瘍,或使原潰瘍惡化,引起潰瘍出血。

黏膜損傷

國內學者張初民等在報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與長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的關係中,就指出了多例老年人發生了消化道出血;具體的發生機制有以下這些可能:阿司匹林致胃和十二指腸黏膜損害,主要影響了黏膜的防禦因子;阿司匹林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活性,減少胃黏膜中前列腺素合成,影響黏膜細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時抑制胃、十二指腸上皮碳酸鹽的分泌,減弱了上皮修復和更新。

過敏反應

由於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謝過程中的環加氧酶途徑,前列腺素合成受阻,造成脂氧酶代謝產物白三烯增多,導致支氣管痙攣,引發阿司匹林性哮喘 ,甚至過敏性休克 。比如阿司匹林能間接誘發或加重哮喘病的發作,臨床表現有結膜充血、發紺、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煩躁不安,某些患者在服藥後先出現鼻部卡他症狀,如流涕、打噴嚏、鼻癢、鼻塞,繼之出現哮喘,有些患者在哮喘發作的同時,可出現嚴重的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嚴重的還可出現意識改變、血壓下降等休克症狀。

肝腎損傷

幾乎所有的非甾體抗炎藥均可致肝損害,阿司匹林亦不例外。主要表現為黃疸、轉氨酶升高,偶見鹼性磷酸酯酶顯著升高,提示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治療時,應定期檢查肝功能。轉氨酶升高的原因是阿司匹林直接損傷肝細胞,肝臟損害程度與用藥劑量成正比。長期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亦可導致腎損害,特別是老年人尤為明顯,此藥大劑量服用可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腎乳頭壞死、腎炎、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血液系統

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可引起粒細胞減少症,凝血時間延長;一般劑量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出血時問,大劑量或長期使用,能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延長凝血時間,故嚴重肝病患者,低凝血酶原血癥,維生素K缺乏者,以及血液病患者應禁用。

其它影響

飲酒前後不可服用阿司匹林,因酒精能增加胃酸分泌,且兩者都能使胃粘膜血流加速,如果合用可加重胃粘膜的損害,導致胃出血。肝功能不全、營養不良和胃切除術後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有引起出血的危險,應特別注意。長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急性中毒。其症狀為:頭痛、眩暈、耳鳴、視力減退、嘔吐、大量發汗、譫妄,甚至高熱、脫水、虛脫、昏迷而危及生命。特別是有些老人家,每天中午或晚上都會小酌兩杯,這樣的風險可能會更大。

最後,阿司匹林對胃、腎、肝、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如果是治療疾病需要,務必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應用時注意嚴格掌握用藥指徵和劑量,避免長時間和大劑量用藥,以達合理用藥的目的,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除非是有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治療原發疾病的同時會搭配使用阿司匹林,以用來預防可能的併發症,但是不建議沒病盲目的吃阿司匹林來所謂的預防疾病。

參考文獻:1、馬慧芬,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海峽藥學雜誌,2006年第4期。2、姜曉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海峽藥學雜誌,2005年第1期。


兒科藥師梅貳康


首先說一下,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對身體沒好處,阿司匹林是藥物,是藥三分毒,不僅沒好處,甚至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眾所周知,阿司匹林是作為一種藥物,那作用當然是治療疾病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很廣泛,用於治感冒、發熱、頭痛、關節痛、風溼病,也經常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應用於血管形成術及旁路移植也非常有效,因此阿司匹林被稱為“萬靈藥”。

儘管阿司匹林的作用非常廣泛,但如果沒生病最好不要輕易吃,就算生病也不能長期吃,我的同事一開始只是微腦梗而已,但醫生給他開了一個月的阿司匹林,結果同事吃了一個月病情不但沒改善,還造成了腦出血,所以說阿司匹林是有副作用的。

除此之外長期吃阿司匹林還有其他不良反應:

1、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比如噁心、上腹部不適、嘔吐等,主要是因為口服阿司匹林刺激到胃粘膜,從而引起上腹部不適及噁心嘔吐,如繼續長期服用,更容易導致胃粘膜的損傷。

2、大量或過量服用阿司匹林會引起水楊酸反應,會引起頭痛、眩暈、耳鳴、視力下降等,嚴重時會引起出現精神錯亂、甚至出現昏迷。

3、過敏反應,對阿司匹林過敏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會引起哮喘、皮疹等過敏反應。

所以阿司匹林一定要慎用,尤其是心血管病的人,就如上文提到的一樣,本來只是微腦梗,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卻造成了腦出血,因此建議心血管病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之外,還要配合食物調理,食療調理能最大限度減少藥物對人體進一步的損害,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十分推崇。

我們日常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疏通血管的食物有姬松茸、蘆筍、枸杞子、大豆、蜂蜜等,不過食物調理需要大量的吃,並且還要堅持很長時間,在這裡推薦一個出自《千金方》的食療配方,對清理血管、降低血脂、避免心血管病的發生和治療心血管病,非常有效!

取姬松茸20g、蘆筍20g、大豆10g、枸杞子10g、白砂糖2g。將浸泡洗淨後煎煮大約30分鐘,一天喝三次,既然是食療,則需要堅持飲用效果才更好。如果嫌麻煩,想見效快的,在網上也有相關的姬松茸蘆筍益生菌發酵飲品,它利用益生菌去發酵食材,從而把食物中的藥效成分發揮最大化,喝一點比吃十幾斤的食物還要好。

主要是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對改善血管、防治心腦血管病的藥效成分:

①姬松茸性平,味甘;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抑制過氧化物,脂質,膽固醇的形成,並能促進血管壁再生;②大豆含有的卵磷脂是血管中天然的清掃隊,專門清除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液垃圾,疏通血管;③蘆筍富含蘆丁和檞皮素等物質,能緩解毛細血管脆性,增強血管韌性,是天然的抗血栓藥物;枸杞子中的亞油酸通過與膽固醇結合被溶解掉,避免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下來。


不想2128077


一、什麼老人適合服用?

1、男性≥ 55歲,女性經絕期後,有糖尿病、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 ~ 150毫克/日,用於1級預防,防患於未然,預防卒中或心肌梗死。

2、65 歲以下,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無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心房顫動患者,預防卒中可用阿司匹林,劑量為75 ~ 100 毫克/日。

3、經絕期前,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血脂異常的女性,無上述危險因素的中青年男性,無需使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的合理劑量

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需用一次300毫克劑量之外,用於心肌梗死或卒中1級和2級預防的阿司匹林劑量為75 ~ 150毫克/日,常用100毫克/日的片劑。劑量小於75毫克/日,效果不確切;大於150毫克/日不必要,增加不良反應而不增加療效。

三、阿司匹林需用藥多久

作為1級或2級預防,只要患者可良好耐受,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應長期堅持用藥。

四、阿司匹林在每天的什麼時間服用

阿司匹林一旦有抗血小板作用,這種作用是持續性的,停服藥物5 ~ 7 天后,作用才逐漸消失,因此可根據患者的方便,設定自己每日的服藥時間。如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高,難以控制,需用多種降血壓藥物時,可將一種降壓藥物放在睡前服,並同時服用阿司匹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降血壓的作用。

所以,老人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可以長期堅持用藥。

更多健康相關知識,請關注頭條號:“健康圈內人”,讓您瞭解健康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


健康圈內人


不一定。這要分人和分情況。

眾所周知,阿司匹林是一種在抗血小板聚集上應用非常廣泛的藥物。但是阿司匹林也有不可避免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對消化道的負面影響。

胃腸道反應是阿司匹林最常見也最著名的不良反應,輕的會有噁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的情況,重的就是長期使用會造成胃粘膜損傷、引起胃潰瘍。所以,如果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就要經常監測大便潛血和必要的胃鏡檢查。

其它副作用包括:

  • 大劑量應用阿司匹林可能會造成肝功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的水楊酸反應等;

  • 長期使用還可能會有腎損害的可能性;

  • 應用於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徵。

不過這些副作用一方面發生率並不高,一方面在用藥時醫師和藥師都會給患者說明清楚,一方面出現這些副作用也是有前提條件的。所以只需要平時多加留心即可。

另外提一句,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裡明確指出:冠心病患者如果沒有用藥禁忌症的情況,那麼所有患者均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所以在這裡想提醒的就是:這畢竟是藥,不是糖豆。所以哪怕是非處方藥,用藥之前也一定要當面諮詢醫師和藥師。

大醫本草堂頭條號,在線醫生答疑!關注後,邀請我回答問題吧!


大醫本草堂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阿司匹林能防病,前提得吃對。

阿里匹林作為一種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它能組織血小板在血管裡抱團扎堆,從而防止血栓形成。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有事沒事,或每天來兩片的做法,卻是不對的。

普通大眾如果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需做好相關的檢查,有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後,才知道能不能吃。

而且,再好的藥物,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人對阿司匹林過敏,服用後會發生全身皮膚瘙癢、蕁麻疹,甚至誘發哮喘,俗稱“阿司匹林哮喘”。

有些人則會因為不耐受阿司匹林,從而胃腸道受到刺激,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尤其是患有消化道潰瘍的病人,更加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有些人則會因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易出血的清香,比如牙齦出血,女性月經量偏大,傷口不易止血等問題,嚴重者還可能有腦出血、內臟出血等少見情況。

所以,阿司匹林雖好,但服用應科學,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