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用事實說話,其實德系車早就不是日系車的對手之三

接上兩篇文章

日本汽車技術領先、故障率低、口碑和品牌價值高,使得日本汽車在世界各地都能暢銷。陸地巡洋艦這樣的耐用到變態的車,也就只有日本造(至於陸巡,途樂是這麼把吉普,悍馬,路虎,奔馳G乾死的,以至於中東,西藏,非洲,極地,沙漠這些需要長期惡劣的環境使用的車下幾乎由途樂,陸巡,海格拉斯皮卡霸佔,大家自己去百度,其實就是越野車最重要的東西:耐操性起關鍵作用,沒有這個你越野性能再好也是白搭,其實越野性能是越野車中最好做的,日本越野改裝廠可以把你的車幾乎改裝成“坦克”,但可靠性這個是越野車中的難點,在荒無人煙的地區,車子壞了,就是等死的節奏,但日本汽車還不能像本田摩托那樣統治世界,因為在世界各地存在“民族感情”,存在地方保護,存在關稅。這些地區的汽車關稅,也能很好的反映一個地區汽車產業水平。關稅越低,說明本地汽車的競爭力越強。還有人那福特來說話,說福特在歐洲也賣得很好,這是這隻其一不知其二,福特1908年就在歐洲建廠了,可以說跟歐洲車廠一起成長起來的,100年的耕耘,這是所以後來的車企無法企及的。

用事實說話,其實德系車早就不是日系車的對手之三

中國進口汽車平均關稅21.5%

歐盟進口汽車關稅10%

美國進口汽車關稅2.5%

日本進口汽車關稅0%

日本進口汽車零關稅:歐洲、美國、韓國生產出的汽車,再多付一些運費就可以到日本市場銷售,無任何關稅。但日本汽車銷量的前20名不會有外國車,因為那些外國車不是日本車的對手。 美國進口汽車關稅2.5%:這個關稅只為阻礙日系車在美國的擴張,因為其他地方的汽車相對於底特律的製造工藝還有不足。即便這樣, 2008年美國的汽車產業還是垮了。三大汽車倒閉了兩個,另一個也大幅虧損。於是,美國政府發難豐田,直到三大汽車重新盈利,才還豐田一個清白。整個過程無疑在說,美國汽車已經敗給日系車,現在受美國政府保護。。。。 歐盟進口汽車關稅10%:歐洲汽車看似堅強,其實是發達國家中競爭力最弱的。與日系汽車的品牌少產業基礎雄厚相反,歐盟的汽車產業是品牌多而基礎薄弱(背本趨末,造不計成本的豪車還可以),因此歐盟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汽車關稅。甚至在歐盟內部之間,也存在著地方保護,所以德國人大多開大眾、寶馬、奔馳,法國人大多開標誌、雪鐵龍、雷諾,意大利人大多開菲亞特。歐盟對日系、美系甚至是韓系,任何一個地方敞開關稅,都會引來不幸的災難。近年來歐盟與韓國的自貿協定生效,歐盟對來自韓國的汽車關稅降低兩個百分點到8%,看似微小的變動,卻使韓國車在歐洲銷量劇增40%,這還是歐盟車市整體下滑的情況下取得的。

用事實說話,其實德系車早就不是日系車的對手之三

歐洲車的品質比起日本來說差太遠,歐洲車的賣點是品牌積澱,奔馳100年的品牌積澱,可以讓其揮霍50年了。日本車從誕生開始,雖然品牌積澱不夠,但僅僅用了幾十年就佔領了全世界的市場。日本車差在不會歐洲車會營銷,會吹(日系7大車廠都有自己的黑科技,技術儲備達到了恐怖的地步,比如寶馬最近吹它的自動駕駛技術,可業內都知道自動駕駛技術儲備最牛的是豐田,可這貨總是要在技術成熟能量產後才拿出來。)就像為什麼勞斯萊斯賣這麼貴?因為是身份的象徵,雖然勞斯萊斯是一個英國破產了的沒落戶,但你奔馳S級在這個破產貨的面前,自覺低了一等。這就是B格,跟技術,品質無關。日本車當然沒有這種先天的優勢,所以走的是實用路線,什麼能買足客戶的需求,我造什麼,什麼能賺錢我造什麼!(馬自達是個異類,只能說馬自達不死,轉子不死)。比如要操控,性能,你可以選斯巴魯STI,日產GTR,370Z ,本田S2000,Type-R NSX,雷克薩斯LFA,豐田Supra,86,,三菱EVO,馬自達rx7,3MPS ,MX5,豪華運動阿庫拉,英菲尼迪等。家庭用車可以選擇卡羅拉,飛度,軒逸,凱美瑞,天籟,雅閣,漢蘭達,奇駿等。越野你可以選霸道,陸巡,途樂,超級維特拉,吉姆尼。把需求嚴格劃分,並把每種需求推到極致,並做到最優,這就是日本車。看到有些人說什麼日本車操控不行,底盤不行我就笑了,拿買菜車比歐洲這些需求劃分不清的車,奧迪的操控四驅來比比謳歌的SH-AWD試試?來比比斯巴魯的全時四驅試試?其實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日系這麼強大?。日本的高新材料技術,鋼鐵技術,冶煉技術,新型陶瓷,精細化工,稀土冶金(日系混動技術領先世界的關鍵,知道為什麼中國限制稀土,只有日本受影響嗎?只有日本才懂得稀土怎麼用,對歐洲老來說,稀土就是土!)世界頂尖中的頂尖,這個是汽車製造業的基礎。這才是日本車真正強大的最大秘密。。。隨便舉幾個公司大家可以去查查:東麗(全球碳纖維領域霸主),新日鐵(全球鋼鐵行業霸主,中國鋼鐵行業之母),日立(全球精密儀器,醫療器械的霸主之一)三菱化學,島精,住友化學,旭化成 ,JFE,三井化學,三菱麗陽,旭硝子,帝人樹脂,NSK,基士恩。等等幾十家企業都是全世界材料,化工,精密儀器領域的頂尖企業。

用事實說話,其實德系車早就不是日系車的對手之三

但是不是歐洲汽車工業就一無是處呢?那肯定不是的!德系車的“要點”營銷。當今世界工業,硬件日本第一,軟件美國第一,歐洲早已落後。歐洲現在工業唯一還能拿出手的就是外形設計。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雕刻的遺產,高達10%的汽車關稅,是給歐洲汽車業護臉的,(美國汽車關稅2.5%,日本關稅為0)如果沒有關稅保護,整個歐洲的汽車業必然都是英國汽車的命運。汽車上的所有技術,包括髮動機、變速箱、懸掛底盤以及安全技術,日系車都比德系車好但是德系車相比日系車有一個絕高優勢,那就是特別能裝逼,德系車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車,都有這個德行,會花大量精力用來外形上(除了收購專業的設計公司,鐵皮硬,油漆硬,車燈花哨,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德國車,喜歡“要點”營銷,能把車推銷給名人、政要,倒貼多少錢都不要緊因為,不明真相的民眾會把“要點”營銷費補回來的。民眾以為開上“要點”的車,就成了“要點”一樣,會源源不斷支付裝逼費用的。 德國的要點營銷是如何成功的?德國車除了歐洲本土,為什麼會在某國、巴西等腐敗很嚴重國家盛行?請搜索學習“西門子全球行賄案”。

用事實說話,其實德系車早就不是日系車的對手之三

為什麼我說硬件日本第一?因為日本的新材料技術領先美國一個身段,領先歐洲兩個身段。日本受和平憲法,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很多東西不能造,風洞測試只有到歐洲去測試,拿到的研究數據也只能是其他國家的二手數據。但受到限制的日本卻成為其他國家高精尖工程爭相拉攏的合作伙伴。很多人熟悉的諸如:波音787民用客機,F35戰鬥機,RR,GE的航空發動機等等世界尖端科技產品都有日本參與合作研發和製造的影子,特別是日本的尖端耐高溫材料更是這些高科技產品必須得到的東西。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川崎重工這三家重工巨無霸是日本軍工,航天的頂樑柱,深入滲透到全世界各個重工業領域中。具體大家自行百度去。當今世界新材料技術是“發明之母”,是“產業的糧食”,任何高明的設計都離不開好的材料支撐。好材料做的刀,銳利無比、經久耐用,孬材料做的刀,設計再多功能,也只能淪為地攤貨。日本車可靠耐用,很大原因就是材料上的優勢。80年代,西德的克哈德公司董事長利勃曾經在與"工業雜誌"編輯的談話中說:今天在整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座高爐或鍊鋼廠不是利用日本的許可證建造的。歐洲基礎工業的淪陷,就是因為新材料上的落後。在產品競爭上,美國能通過軟件和網絡,彎道超車,歐洲工業就只能靠賣相了

用事實說話,其實德系車早就不是日系車的對手之三

最近的德國車企新聞多多,諸如:德國車企自購自家大眾,保時捷的五分之一沖銷量,尾氣排放門,西門子全球行賄,評選年度之車造假,讓我們更加看到德國這個國家到底是個什麼鬼。。。。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比一般人想象的強大很多,很多。那為什麼輿論要挺德貶日?這個各位請自己想。

-------------------------------------------------------------------

想細看日德製造業差距的這裡就不詳細論述了,畢竟是關於汽車的文章,還有人說德國比日本的機械好的?呵呵!發那科,納博特斯克,安川電機,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住友精工,不二越,小松製作所,牧野,馬紮克,三井精機,松浦等等幾十家日本工業巨頭表示不服。。

最後,自主車企已經開始全力學習日本,長城已經在日本設立了長城技研,長安更是在2016年放棄採購歐洲零件,全面採購日本零件,比亞迪收購日本磨具企業中的一個製造廠,吉利在東京設立研發所。自主車企已經開始了全面像日本請教學習。自主車企其實最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技術強者,能找對汽車行業的真正技術強者,並全力學習,可以預見,中國自主汽車行業的未來前景光明。。總結一句話就是:B格還是歐洲強,美國,日本都比不了。技術,品質那是日系的天下。買車看你需求。

-----------------------------------------------------

今天做個補充。不然以為本人在忽悠。。。日本這個國家牛逼就牛逼在於喜歡裝低調,裝弱小。世界越少矚目它越好,屬於悶聲發大財這種,其實日本這個國家是隱藏在全球產業鏈中上游的超級帝國。日本國內經濟是德國的1.5~2倍,海外資產德國8000億美刀,日本8萬億美刀,是德國的10倍。所以,似乎根本不用比,德國和日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日本不與德國平行,而是與歐盟平行。西方世界三臺柱:美(國)日本歐(盟)。

用事實說話,事實就是事實,噴也沒用,喜歡噴的評論下方來噴。加上前面兩篇文章,算是一個整篇,太長,所以分了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