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特朗普送給美國汽車一劑良藥還是毒藥?

特朗普送給美國汽車一劑良藥還是毒藥?

當多個國家都在制定禁售燃油車計劃時,特朗普卻希望美國依舊沉浸在對大排量皮卡、SUV的喜愛之中。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葉無極 編譯

特朗普送給美國汽車一劑良藥還是毒藥?

設想多年以後,美國在電動出行市場的競爭中失敗,也沒有任何重奪汽車行業老大地位的機會。回想導致這種結局的起因,有可能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於今年8月2日宣佈降低國家燃油經濟標準的決定。

有人會說,消除了舊規定才能讓給企業更自由的競爭環境,但當我們談及的是汽車行業時,這樣的想法有可能就不適用了。

至少在現在,車企想要獲得競爭優勢,那麼提供給消費者燃油經濟性更好的汽車產品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當這種制約因素被放寬後,企業就很有可能不再用心研發新技術,進而使產品的吸引力下降。

先不說降低標準會對環境帶來多少汙染,即使是那些喜歡開大型車的車主也不想因此支付不必要的油費。

另外,如今汽車行業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整體,美國車可以把標準降低並在國內銷售,但想要出口到其他國家的話,這樣的做法就有可能無法達到各國對汽車產品的規定。

即使是在美國國內,加州也有制定單獨標準的權利,其他州也可以選作參考,讓產品在國內的銷售前景也受到了影響。

當多個國家都在制定禁售燃油車計劃時,美國依舊沉浸在對皮卡、SUV的喜愛之中。美國車企還開始將轎車,甚至是跨界車產品砍掉。

特朗普送給美國汽車一劑良藥還是毒藥?

確實,這類產品每個季度都能盈利,但美國的皮卡在其他國家可不好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產的汽車在上世紀60年代佔據了全球近70%的市場份額,可到了2025年,據預測這個比例將下降到不足15%。

這種下降趨勢可不是由更嚴格的規定導致的,歐洲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事實上,在1970~1980年代,日本從美國手裡搶到了很可觀的市場份額,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反而是因為日本汽車有著更高的燃油經濟性。

有人說,EPA的決定目光短淺,只看到了短期內的利益,卻忽視了長期條件下的競爭優勢,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消費者。

即使是美國的公司,也不是所有車企都贊同EPA的計劃。通用汽車就重申了自己“零事故、零汙染、零擁擠”的承諾,並表示改善燃油經濟性需要各州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電動化的未來。

福特汽車董事長比爾·福特(Bill Ford)也在網絡平臺上發佈了一段話,說公司不希望燃油經濟性標準被放寬,支持制定更加嚴格的政策。福特還認為,不把氣候變化問題當真的想法是極其危險的。

特朗普送給美國汽車一劑良藥還是毒藥?

對車企來說,當他們正把精力放在如何投資像自動駕駛或車聯網等新技術的關鍵時刻,卻還要應對政府法規的更改,這個時機來的也太不湊巧了。

美國需要做的事其實很明確,用通用CEO瑪麗·博拉(Mary Barra)的話來說:“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出被行業認同的一套燃油經濟性標準。”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國企業不能適應變化,那就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