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套壳浏览器”已是行业公开秘密!自主研发内核真的有必要?

欧界报道:

近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陈本峰刚刚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就被曝出其号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红芯浏览器中,包含大量谷歌Chrome浏览器文件。

汉芯之后又是红芯,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不为一颗"芯"而操碎另一颗心?

“套壳浏览器”已是行业公开秘密!自主研发内核真的有必要?

红芯号称自主可控,但专家普遍不认同

在被比喻为"汉芯"之后,陈本峰大喊冤枉。他不认为红芯科技是"汉芯2.0"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红芯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在Chrome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功能,并没有完全照搬谷歌浏览器;二是红芯没有骗取政府的资金,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主要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

第二点理由得到了一位红芯产品深度知情人士的证实。他向媒体表示,红芯的初衷不是为了骗取政府资金,它的客户也是靠销售一点点发展起来的,"红芯最大的问题应该是过度宣传和模糊宣传"。

然而关于第一点理由,业内专家普遍都不认同。专家透露,红芯浏览器可以算作是在Chrome基础上自主创新的浏览器,但是可不可控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对开源代码技术的加固原理讲清楚。红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自己的可控程度。

“套壳浏览器”已是行业公开秘密!自主研发内核真的有必要?

成本高风险大,自主研发内核是否真有必要?

"国产浏览器没有历史,要有也是一部抄袭的历史",这是一位熟悉浏览器的程序员对国产浏览器发展史的总结。

实际上,红芯被指抄袭不是偶然。浏览器发展了二十多年,国产浏览器在自主核心上仍然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除了技术层面的困难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高、风险大。

正如陈本峰所说,浏览器内核有上千万行代码,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不说,最终的版本也未必比原来好。曾经,自主研发的"网景浏览器1.0"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然而在微软利用自己庞大的体量对其进行打压之后很快就溃败了。

“套壳浏览器”已是行业公开秘密!自主研发内核真的有必要?

所以说,自主研发要面临的不仅仅是高成本、高风险,还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浏览器开发者都对自主研发内核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久而久之,"套壳浏览器"就变成了国产浏览器行业里公开的秘密,只有红芯愣是搅出了一丝水花。

对企业来说,自主研发内核是肯定有必要的。没有独立的内核,企业的命门就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在缺芯的背景下,"中国芯"成为了中国人的"自尊芯",但这颗"自尊芯"却不是短时间内能捡起来的。别把自己的成果夸的太大,否则,消费"红心"者必被人心消费。

欧界传媒 | Jie Media

六年专注有深度的互联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