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你知道西藏人口什麼時候超過百萬?

“一個文明真正的考驗不在於人口的多寡,也不在於城市的大小,更不是糧食的產量--這一切都不是,而是這個國家所培養出來的人才。”

--愛默生

很久以來就對藏族的人口非常感興趣,因為在我所接觸到的主流教育中,沒有藏族哪怕是中國任何一個其他少數民族關於人口的介紹,這迫使我主動去尋找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在我已經查閱的文獻中並沒有一個非常全面的藏族人口的介紹,所以我整合了這些資料,也就有了今天這篇拙作。需要指出的是,這篇文章並不是學術論文,只是向大家介紹你可能非常關心但平常無法接觸到的一些信息。如果你想深入研究這個命題,我在文章後為你列了一些相關的論文。

我將分三次從三個方面介紹藏族的人口,“歷史上的藏族人口”、“近現代中國境內的藏族人口”和“海外藏族人口”。如果你僅對其中一個方面感興趣,可以跳讀到相應的一個部分。

歷史上的人口

吐蕃王朝於七世紀初崛起,在用武力統一了青藏高原諸羌部後展開了近兩個世紀的對外擴張,先後統治過非藏血人數百萬。當代的許多中外歷史學家和藏學專家曾經對當時一度稱雄中亞的吐蕃人口給予過相當的關注和推測,但未曾作系統的探討。在已發表的書刊中,對歷史上各時期藏族人數的提法懸殊都很大。許多學者認為在七世紀吐蕃王朝統治下的人約有一千萬,到清代雍正時西藏地區只有二百多萬,不到一千年人口減少了八百萬,到一九五一年解放時西藏地區的人口僅約一百二十萬。英國著名藏學家理查森認為十三 世紀蒙古人統一西藏地區時藏族人口不可能超30萬。而意大利藏學家奧德佩拉神父則認為十八世紀的藏族人口達3300萬。這樣懸殊的說法使我們對歷史上的藏族人口更加好奇。

藏文史料中,吐蕃王朝的締建大約始於6世紀末,松贊干布的祖父和父親達布聶賽和囊日論贊,以西藏山南澤當為中心,兼併了雅魯藏布江和拉薩河流域的部落,奠定了吐蕃王朝的基礎。這一時期的人口我們可以從囊日論贊四處征戰時軍隊的規模進行匡算,《敦煌古藏文歷史文書》中提到“親帥大軍萬人”說明當時的吐蕃軍隊規模已經相當浩大,再加上女性和老少弱殘的男性人口,總人口肯定超過萬人。另外,囊日論贊在征服赤松幫部後,約將4800餘戶賜給當時征戰有功的娘氏、韋氏和嫩氏等家族。之後又將日喀則一帶的10萬餘人全部賜給歸附者瓊波幫賽。由此我們可大致算出從日喀則到澤當一段的河谷地帶約有人口20多萬。吐蕃以雅礱和拉薩河為中心向四周擴張,人口逐漸增多,隨之走向強盛。

七世紀初,吐蕃開始向北討伐蘇毗國,藏史稱之為“孫波之戰”,公元633年,松贊干布征服羌國蘇毗。當時的蘇毗號稱有3萬戶15萬人,加上原來的吐蕃20餘萬,是時,吐蕃人口已經接近40萬。對蘇毗的征戰結束後,吐蕃又出兵瀾滄江、怒江流域的東女國以及羊同國,經過數年征戰,兩國人口盡歸吐蕃,此時的吐蕃人口可能已經達到了90至100萬人。

公元637年,吐蕃開始征討吐谷渾,佔領了青海中部巴顏喀拉山以西約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一帶有遊牧人口12-13萬,再加上公元635年一部分不支持唐朝討伐,退到今新疆于田一帶的數萬吐谷渾牧民投附吐蕃,吐蕃人口達到了150萬人左右。吐蕃懾於唐威,對於吐谷渾一部分地區只採取擊而不戰的策略,而且這一期間吐蕃忙於招撫和平息內部叛亂,無暇與唐朝針鋒相對。

文成公主抵達拉薩的翌年(642年),泥婆羅國(今尼泊爾)臣屬吐蕃,人口數萬也納入吐蕃無疑。這一時候的吐蕃人口估計增為250萬-270萬。

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卒於拉薩,因其孫年幼,臣相祿東贊攝政,吐蕃駐兵吐谷渾腹地。唐將薛仁貴兵敗青海後,未能遷徙的吐谷渾故民陷於吐蕃。吐蕃徹底完成了統一高原的大業,使自己的版圖“南至珞與門(今不丹),西至象雄(今阿里),北至霍爾(今新疆疏勒河一帶),東至咱敏興等地”。

你知道西藏人口什麼時候超過百萬?

吐蕃騎士 大昭寺內壁畫

吐蕃統一青藏高原,逐漸將高原的羌族融合為文化統一的吐蕃民族,這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七世紀中葉開始,展開了近200多年的對外擴張。東侵唐朝,北擊突厥,西佔大食、波斯,南攻南詔,先後羈役過非羌血人口數百萬,這些非羌血的異族人口包括漢族人、古代雲南的南詔人、西突厥人、今河西走廊的回鶻人、西域胡人等。

七世紀中葉到九世紀中葉,吐蕃奴隸主階級因對外長年交兵,對內暴戾恣睢,加上宗教僧侶階級的釁起蕭牆, 使吐蕃王朝內外矛盾日趨尖銳,終於在公元 842年因吐蕃內訌,贊普朗達瑪被刺身卒,吐蕃王朝瓦解。一時間硝煙四起,西藏各地都發生了大規模的起義,征戰部落從外地帶來的烈性瘟疫,使許多地方變成了寂無人煙之地,藏族人口曾一度走向衰勢,隨後人口雖有回升,但自然增長率十分緩慢。

十三世紀初,蒙古人統一了藏族地區,將藏族地區歸為元朝中央管轄並設立了宣政院。忽必烈先後於1260年、1268年和1287年三次派人在今天的衛藏地區清查人口,以“帳”為單位統計藏族人口,但根據考證,衛藏之外的邊緣地區沒有在清查之列。元政府在衛藏設立了“十三萬戶”,並將“十三萬戶”賜給薩迦領袖八思巴。按照元朝制定的“帳”的標準,衛藏地區“十三萬戶”應該有78萬人,但“十三萬人”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爭議。學者通過對蒙古人的一些統計方法做研究後發現,蒙古人清查方式只相當於一次戶口的“抽樣調查”。況且蒙古人的戶口清查只限於局部地區,更不能代表當時的藏族總人口。

繼十三世紀忽必烈在藏族地區做了部分戶口清查後,清政府於雍正至乾隆初(1734年至1736年)舉行了較為詳細的戶口清查,清朝的清查顯示西藏境內共222,190戶,以每戶4.5人計算,當時共有百姓99.98萬,再加上僧侶34.12萬,共計134萬餘。由於清朝已經開始在西藏徵收賦稅,所以這些數據基本可信。

除西藏以外,清朝也清查了其他地區的藏族人口。《衛藏通志》中記載“西寧管轄四十族”藏族人口21.67萬。康北和康南由於特殊原因沒有找到數據,但根據1953年全國人口普查西康人口100萬來推算,清代康巴地區起碼有60萬至70萬人口,再加上雲南迪慶的5-6萬藏民,甘南的15萬左右藏民,清朝藏族人口應在260萬到270萬。

由於古人認知水平的侷限性和統計技術的缺乏,無論是鼎盛時期的吐蕃王朝時期,還是之後歷代歷朝興衰,我們都得不到精確的人口統計數據,但學者仍然樂此不疲地翻閱史料去尋找支離破碎的人口信息甚至大膽進行推測,這都提醒我們,人口的研究是我們探索歷史必不可少的一環。

參考文獻:

  1.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的可持續發展》 蔡果蘭 徐世英
  2. 《藏族人口史考略》 王可
  3. 《解放以來我國藏族人口的數量變化及地理分佈》馬戎 潘乃谷
  4. 《喇嘛教與藏族人口》王瑞玉
  5. 《西藏人口的變遷與特徵》央宗 索朗仁青
  6. 《中國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生活適應性研究》馬勝春
  7. 《國外藏人近況探析》遊祥飛

作者/饒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