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在新加坡,一輛科魯茲的落地價折算成人民幣高達52萬……

最近去了一趟新加坡,期間因為多次包車出行的緣故瞭解了不少新加坡汽車消費的見聞,比如城市通行費、高價車牌、高額使用成本等等政策讓人覺得國內汽車消費真的很划算。細想下來,新加坡許多政策可能也會逐步被複制到國內一線城市,以緩解當前的擁堵狀況。因此,駕仕派記錄下對於新加坡汽車(消費市場)的見聞,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對於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可以借鑑的地方。

新加坡偏居南洋一隅,駕車橫穿整個國土可能也不過2個小時——即便我們出行大多也就是25公里左右的範圍。另一方面,新加坡作為高度發達的地區,在這樣一個並不大的城市型國家中,理論上汽車數量應該非常多,但實際上即便是下班時間整個城市都沒有出現密集的車流,再對比曼谷、吉隆坡這樣的東南亞核心城市從早堵到晚的情況,可見新加坡政府把汽車消費限制得相當到位(嚴酷)。

1、新加坡買車貴不貴

新加坡政府是如何來控制汽車消費的呢?說起來也相當簡單,為汽車消費設立足夠高的購買門檻,也就是讓買車成為一個高成本的消費行為。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買車貴,要分成兩面來看:對於需要購買一輛緊湊級車型用於日常代步的消費者來說,真是相當的貴;而對於買豪華車的消費者來說,價格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當地人告訴我們,在入門級車型中,比如科魯茲這樣的家用車,包牌落地10.8萬新幣,換算下來就是52萬人民幣左右。路上看到一輛雷克薩斯ES250,落地價格大概是22萬新幣,約合人民幣110萬元。可是一輛豐田埃爾法的落地費用也就是24萬新幣,也就是120萬人民幣,反而和國內加價後算下來差不多。更貴的勞斯勞斯(具體型號未知),整個新加坡一月大概賣兩輛,價格是180萬新幣,算下來也就是千萬級別,和國內也很接近了。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新加坡級別越低的車和國內的差價越大,差不多是國內多少錢換成新幣多少錢(比如一部車在國內賣10萬元人民幣,在新加坡就要10萬新幣);而越貴的車和國內的價格就越接近。普通小轎車貴,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新加坡的車都是算的落地價——包牌價、稅費、保險都算在一起,包括高額的擁車證拍賣和控制車輛行駛“擁堵稅”的ERP。這樣對於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來說,購買一般的家用轎車顯然很不划算,還是坐公關交通更便宜,因而也就控制了汽車消費。

2、新加坡的車牌要賣20萬人民幣

新加坡汽車消費採用的是一種叫“路稅制”的方式,字面意思就是道路稅,使用汽車和使用道路都需要付錢。在當地人購買汽車的時候,一開始需要申請車牌,在當地也就是叫“擁車證”,英文叫“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縮寫是COE。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擁車證”簡單來比較其實很像上海的車牌拍賣,每個月在拍賣系統上出價買車牌,並且會根據汽車排量和馬力分成:小於1.6L的A組普通汽車、大於1.6L的B組大型及豪華汽車,還有貨車和巴士的C組、電單車D組、以及公開組E組。不同組別的車牌投放數量不一樣,這主要根據政府對汽車數量的控制需求來決定,這一因素也導致了不同時期擁車證價格不同。

但是和上海目前這種“一次拍牌、終身受益”不同,新加坡的擁車證是有時限的—— 一張擁車證只有十年有效期,十年到期後要麼是把車子賣到國外,要麼就需要繳納一張擁車證的費用買五年或者十年的使用權。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可是新加坡擁車證是隨車的,也就是你賣車就會同時賣牌照。這樣就使得假如你有一張很好的牌照,想換到下一輛車用,也需要繳納一張擁車證的錢。另外,擁車證的浮動定價也成為很多新加坡車主的“生意”,比如你可以在高點賣出汽車+擁車證,又在低點買回來一輛新車開。

駕仕派查詢了下,3月新加坡的擁車證價格大概在3.8萬新幣,也就是約合19萬元人民幣。實際上這個價格相比之前已經算是大幅降低了,早在2013年左右新加坡擁車證價格一度高達9萬新幣,換成人民幣差不多45萬元——這中間的差價還是相當可觀的。

據當地司機說,最近擁車證價格下降的原因是購買人氣下降。新加坡準備在7月份公佈新的“車輛減排稅務計劃”,會根據車輛的多種排放汙染物標準來制定稅務回扣和附加費。這也意味著,現在買不達標的車型在後續用車上會有額外的附加費,因此大家購買新車就不積極了。這也看出新加坡政府在車輛調控上的手段非常多,儘可能的保證車輛數量和運行車輛的排放要求。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至於馬來西亞那邊過來的辦事車輛,也有相應的“路稅”,聽說一天是40新幣,12個小時之內好像是免費的。

3、新加坡的ERP

擁車證是控制車輛數量,而ERP(電子公路收費系統)就是控制新加坡的汽車流量。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的ERP相當於國內的ETC系統,也就是車內插張儲值卡會自動收費。可是在新加坡ERP是強制安裝的,直接寫入車牌,這也就意味著車輛的ERP才是車輛的唯一識別器,車牌甚至都可以不用——樣式款式都可以自己定做,有的車主車牌丟了都直接打一張紙貼上。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ERP有什麼作用呢?最大的作用就是收取“擁堵費”,只要在早晚高峰時段進入新加坡市區區域的路口,車輛經過ERP感應區後就會被自動扣費,並且這個扣費是會重複計費的——只要過一個有ERP的路口就會扣一次錢。當地司機告訴我們基本上你沒辦法規避的了,只要在城區上下班一定會被扣費。一次ERP的收費不一樣,我們經過稍微外圍的地區一次大概是1.5新幣-3新幣左右,但一趟行程至少有兩三個ERP感應區,所以算下來也不便宜。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當然,在新加坡也有一種紅牌車牌,和滬C有點相似,在高峰時段是不能進入城市的,只有非高峰時段或者週末節假日可以,否則會有高額罰金。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4、新加坡什麼車多

由於新加坡的車輛管理也有考慮排放政策,再加上油價不便宜——95號汽油大概在2.7新幣左右,所以路面上普銳斯非常常見。

我們在新加坡見到四代普銳斯的頻次相當之高,除開大量出租車用普銳斯之外,也有很多普銳斯掛的私家車牌。聽聞由於新加坡Grab、優步等特別流行,所以很多跑車的人還是選擇普銳斯或者其他混動車型。比如我們在路上也看到了很多HR-V的混合動力,還有本田的Shuttle混合動力等等。比較搞笑的是,普銳斯出租車版選用的是15寸小輪轂,給人的感覺是為了節約錢什麼都幹得出來的樣子。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如論品牌,豐田應該算是新加坡街頭能見度最高的品牌了,而且大量是豐田的新款車型,包括VOXY、C-HR、Sienta等等都非常常見,尤其是C-HR在新加坡十分熱銷。其餘的日系車也都不少,這應該和新加坡汽車消費力比較高有關——日本市場的產品通常很快就可以進口到新加坡。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在日系車之後,其次很常見的車型要算現代i40,感覺80%以上的出租車都是用的現代i40,並且都是柴油版。少數我們能看到老款的雷諾、雪佛蘭景程、甚至還有雙龍路帝這樣的車型在運營。

新加入的還有綠牌的比亞迪E6,聽說是最近才被新加坡政府拿來做測試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前面已經提到,由於新加坡的擁車證是十年的有效期,因此這裡看到的車輛大多數是新車,很少有老爺車——因為開老爺車要交的擁車證費用和買新車是一樣的,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如直接買新車。

還有一點是,新加坡目前應該也在搞無人駕駛測試。我們就在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拍到一輛無人駕駛的擺渡車在運送遊客,車內完全沒有任何的駕駛部件,裡面僅有一個工作人員看著平板電腦監視車輛運行。當然,這個運行範圍主要是園區內的一個短距離通行——可依然很有意思。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5、新加坡的道路通行能力

新加坡之所以幾乎不堵車,一是控制了車輛總數,二是控制了高峰時段的車流量。而第三點,其實是新加坡的道路規劃很好,讓車能夠跑起來。新加坡城市外圍有不少封閉式快速道路,大多數是雙向6-8車道,甚至也有雙向10車道的道路,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的速度。並且大多數城市快速道路的最高時速是90km/h,僅僅是對客車或者公交車有限制——比如我們乘坐的豐田海獅限速就是70km/h,巴士是60km/h,如果超速就會被罰款100新幣和扣3分。一份調查統計表明,在新加坡城區道路的平均時速都達到25km/h,而在快速道路上平均時速可以達到65km/h,這遠比國內城市要高。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駕仕總結:

新加坡政府解決道路擁堵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高額的汽車消費成本和擁車成本來控制,當然的確是提升了通行效率。同時,大量的道路稅收也用到了公關交通出行的發展上,比如5條地鐵線的覆蓋和大量的公交車。還有一點值得表揚的是,新加坡大量的人行道都要求有頂棚和輪椅車道,這樣讓居民的出行更方便——前往地鐵站和公交車站就不用怕烈日和暴雨了。當然,現在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在新加坡當地人中還是很受歡迎,解決了大量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新加坡汽車消費見聞錄

文|JackieLXX

圖|JackieLX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