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今贵州」“我搬”!水城县那些易地扶贫搬迁背后的故事

“搬出去土地也没有了,我们咋个生活嘛?”

“我反正是不会搬。搬出去人生地不熟的,连个串门的地方都没有”。

这场搬迁户动员会,跟谢学平意料中的一样,反对之声四起,吵闹不休。

“我搬”,就在这位村支书头疼不已的时候,一个不算响亮却清晰的声音透过喧闹的人群直击他的耳膜。

「今贵州」“我搬”!水城县那些易地扶贫搬迁背后的故事

谢德权说:“再用完几缸水,就能搬新家了”。

顺着声音望去,皮肤黝黑的谢德权目光坚定。

家住水城县营盘乡高峰村渡船寨组的谢德权,跟很多贫困户一样,致贫原因都是家中人口多、劳动力少、缺乏发展资金。可跟很多人不一样的是,谢德权始终坚信“树挪死,人挪活。”

谢德权家的这间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是他亲手盖的。

“那个年头,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不错了,根本不会什么格局、宽敞的。”

因为是木房、盖瓦的结构,谢家人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不仅是因为需要用盆子在屋内接雨水,更是担心八十多岁、腿脚不便的老母亲会不注意摔倒。

“前两天我媳妇去看了新房子。她回来告诉我说,是楼房,有一百二十个平方,比我们现在的房子大了一倍。家里的地面也是水泥地,白色的墙,又宽敞,又干净。”

接过谢德权递过来的分房签记者看到,谢家即将搬到的,是位于钟山经济开发区的安置点。“10栋一单元403室,四楼,是个好楼层,老人想出门散散步也还算方便。”

红桥新区安置点总占地面积320亩,建设面积共计1945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1533.9万元,计划建设房屋2559套。

安置点房屋配备已经进行简单装修,并配备好床、柜子、电视机等生活物品,让搬迁户实现拎包入住;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为其提供就业岗位,无劳动能力的,享受城市低保政策;此外周边也就建成了医院、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让易扶搬迁户及子女都能享受到医疗、教育服务。

“村干部最开始来做工作的时候,你就同意搬迁了吗?”

“没有”,面对记者的提问,谢德权坦言。

“他们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但是当听他们说完所有的话时,我就决定要搬了。”

除了免费拎包入住,村里还拿出两亩地建起了圈舍,帮助谢德权发展养殖业。

“我身体不好,干不得重体力活。就只能搞点养殖。现在养了1头牛、8头小猪。等搬迁出去了,村里还会请专门的人帮我看管,我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回来照看一下就可以了。他们都为我们考虑得那么周到了,我怎么可能会不愿意搬呢!”

采访临近结束,谢德权告诉记者,等以后养的牲口卖了钱,他想买辆面包车,“一是方便定期回来看看,等养殖规模扩大了,也好拉去市场上买。”

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瑶

通讯员 赵婵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