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自認為處於“高層次”的父母,卻往往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一個孩子最終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現在的社會,什麼是“高層次”?也許不是素質、修養,也不是學識見聞,而是金錢、權力和地位。

處於這種所謂“高層次”的父母們覺得,自己為孩子創造了好的條件,認為自己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可往往就是這些“高層次”的父母,卻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自認為處於“高層次”的父母,卻往往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一、有錢的父母把“給孩子花錢”放在了第一位

現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除保證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買啥”。家裡條件沒那麼好,還會覺得是對孩子的虧欠。

有的家長不惜砸鍋賣鐵買學區房;暑假花3萬給孩子報補習班等等。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通過這些外在條件輔助孩子更好的學習。

同事張哥說“兒子跟我一點也不親。我這天天忙著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為了給他多掙些錢花!”

另一同事反駁“現在講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長大了!”

父母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是應該的,但僅僅在金錢上,在孩子的低層次需求上付出是遠遠不夠的。

捨得給孩子花錢,不過是最低層次的愛!

自認為處於“高層次”的父母,卻往往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二、高學歷的父母立志把孩子培養成“自己這樣的人”

首先我承認,學歷高的人視野一般會更開闊,可以讓子女少走彎路。

但還是有很多相反的例子,我們見過太多高學歷的家長拼命逼迫孩子認真學習,搶奪第一,最後的結果往往要麼是心理素質差的孩子最終承受不住壓力鬱結抑鬱,跳樓自殺,要麼是長大後孩子對父母毫無情感可言,成了一個冷冰冰陌生人的模樣。

父母的學歷素質在某些程度上或許確實能給孩子帶來比較多的發展平臺或資源, 但對孩子成長影響更加大的應該是一個家長的素養,他的人生價值觀,他對待孩子的方式,還有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積極樂觀還是消極懈怠。

自認為處於“高層次”的父母,卻往往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三、有權的父母替孩子“掃清一切障礙”

很多父母有權有勢,從小就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進幼兒園靠關係,進小學靠關係,進中學靠關係.....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關係的人來說,他們是我們羨慕的對象,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其實有權一樣能使鬼推磨,可是擁有權力能夠為孩子“鋪平前方的路”就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嗎?

當然也不是!

作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財富絕不是現成的果實,而是創造果實的能力。很多孩子從小就躲在父母的庇護下,感受不到外界的複雜,一旦離開父母,就容易成為社會的蛀蟲。

而且在父母權勢保護下的孩子,容易產生優越感,性格也容易粗暴蠻橫。

自認為處於“高層次”的父母,卻往往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大概十幾年前,曾有一個研究機構對來自美國、日本、中國的孩子進行了一次名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誰”的問卷調查。

美國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親,第二是喬丹,第三是母親;

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親,第二是母親,第三是坂本龍馬(明治維新的英雄);

而在那批接受調查的中國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親被排在最後一名,第10名,母親更慘,擠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說謊,心目中就是這樣認定的。

當時西班牙的埃菲社發了這樣一條電訊:“不少中國的父母自以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們卻無法阻止他們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斷下降。”

自認為處於“高層次”的父母,卻往往給了孩子“低層次”的教育

所以,在當今社會,拼爹拼媽已不再僅僅拼錢、拼勢,拼的最終是爹媽的人生態度,你傳達給孩子什麼樣的人生態度,那麼你的孩子在將來就會收穫什麼的生活高度和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