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蒙克的畫,主題簡單而又複雜:“死亡”與“愛”。

某種意義上,他的《吶喊》雖然畫自百年前,但卻跟隨人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成為流行文化、乃至表情包的一部分,這怕是蒙剋死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一生的苦痛之作,卻成了現代人不甚高明的娛樂素材。

“我的作品不是用來美化家庭與牆壁的裝飾畫,而是用來表現真實的靈魂”。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在蒙克的畫裡你看不到太多形式上的美,簡而言之,藝術發展到19世紀末時,對於“美”、“崇高”等古典主義審美觀,在相機、哲學等新事物的衝擊下,已經不再是藝術家們的追求了,照著拉斐爾臨摹,無論怎麼畫都難免拾人牙慧。

那麼,以蒙克為代表的,新興的表現主義,既是以“表現”情感為核心,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揮灑到畫面上去。

“病魔、瘋狂和死亡是圍繞我搖籃的天使,並且他們伴隨我一生。”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過世的母親》蒙克

5歲喪母,死亡在童年的蒙克心中留下了難平的溝壑,如刺青般伴隨著他成長。成年時轉變成自身對病魔的恐懼,揮之不去。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過世的母親》蒙克

缺少母愛的世界,冰冷的可怕,母親在病床上去世這一幕,在蒙克的許多畫中都有表現,如《過世的母親》等,童年時的場景,為蒙克一生的繪畫風格定下了傷痛的基調。

用雙手捂住耳朵,真的能拒絕死亡的事實麼?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病中的孩子》

蒙克十四歲那年,死神再次降臨。他的姐姐索菲亞與母親一樣,死於肺結核,蒙克在自己的日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那是黃昏的時候了——瑪珈躺在床上,臉色微紅,正發著燒,她那雙晶亮的眼睛不安地掃視著房間,她的神經已經錯亂了。她似乎在說:‘漂亮而溫和的卡拉門,你能不能把這個東西拿開,它令我太痛苦了,你答應嗎’,瑪珈乞求地望著他。‘會的,我相信你會答應的,你看見了那個頭嗎——那是死神……’她的眼睛已經燒紅了,那個死神就要來臨——這是那樣的確定無疑——又是那樣的不可理解。”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病中的孩子》

沒有了母親,姐姐的去世所帶來的傷痛可想而知。《病中的孩子》便是長大後蒙克對姐姐的情感表達。一次陪同父親出診時,見到了一個重病的女孩,這觸動了他少時的回憶。他用了一種幾乎瘋狂的創作方式,不滿意就刮掉繼續畫、不斷的反覆做畫使得畫面如同古牆一般帶著斑駁的質感,以此來不斷尋找姐姐給他留下的印象。蒙克將積壓內心的層層痛苦,通過繪畫表現出來。

而蒙克的父親是一名軍醫,患有精神疾病,他常常在閒暇時向孩子們灌輸他對地獄的恐懼 ,並告訴孩子們,如果他們犯了任何罪,就會註定被投入地獄中去,不會得到寬恕。精神病人多疑的性格,家庭暴力更是家常便飯。

在這樣的環境下,蒙克註定不會畫出粉飾過的女神。14歲,他進入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習畫,受到激進的波西米亞藝術團體影響,22歲獲得獎學金,赴巴黎留學,受到後印象主義的影響,從而誕生出極具個人特色的表現主義風格。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地獄中的自畫像》

但死亡怎麼會放過這個家庭,1889年12月,他的父親也因意外去世。

遺傳的肺結核、精神病成為父母最不情願的遺贈,蒙克的五個兄弟姐妹中,只有小兄弟安德烈結過婚,但婚後數月便離世。唯一的妹妹是個精神病患者,生命對於他而言,是“精神混亂與發瘋的孿生子”。

在這個家庭中,或許不存在善終一說,接二連三的死亡,難以逃脫的死亡,成為他作品中壓抑悲觀的根源。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我總是與死亡生活在一起——我的母親、姐姐、我的祖父、我的父親——他們都相繼離開了我,打開我記憶的閘門,每一件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都歷歷在目。看見父親的遺像就像看見他本人一樣——四個月前,也是最後一次他在碼頭同我告別——我們之間似乎還有一點羞澀之情——不用說,分離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傷心——但我們都在剋制著分離的巨大痛苦,都不願意表露我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父親為了我一生不知操了多少心——可我卻沒能很好地孝順他。”

父親去世後的一段時間裡,蒙克的主題轉由他自己的孤單與寂寞。

死亡走過之後,屋子往往會空一塊,人們往往會做一個沒有死亡的夢,而後夢醒,面對著孤燈、白牆、黑窗,痛苦的捏著被子,不斷地回憶夢中,不斷地回想如果夢中是現實該多好,不斷地騙自己現實其時是個夢。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桑·克勞德之夜》

我想蒙克一定這樣掙扎過,所有人都會。他的《桑·克勞德之夜》裡,床邊那個孤獨的身影,就像是夢醒之後,面對著現實掙扎的蒙克本人。

死亡成就了蒙克的藝術,令他在藝術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這對他未免太殘忍。但想想,歷史上、現實中還有很多生活與蒙克同樣悲慘的人們,他們的哀愁卻無處表現。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工人》

家庭中親人的一個個去世,遺傳病的恐懼無處不在。

蒙克成了驚弓之鳥,如坐針氈,神經的高度緊張,終至他晚年患上了精神疾病。

“在童年時代,我失去母親,我生病,為地獄的懲罰所威脅,這種威脅經常在我腦海中盤旋,使我總感覺到是處於一種惡劣的境遇”。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蒙克 《吶喊》1893年

在這等重壓之下,他終於發出了《吶喊》,一種極度崩潰的情緒。

1889年,巴黎世博會上,展出了一個秘魯挖掘出來的印加木乃伊,它以胎兒的姿勢被安葬在壇裡,這個記錄下死亡的符號,給蒙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之後的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他骸骨的影子。

於是,畫中,上文中那些小男孩,變成了骷髏頭。有人說吶喊的誘因是專門收留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奧斯陸醫院,站在那裡可以聽見精神病人的尖叫聲,而旁邊還有幾處屠宰場,也有待宰動物的哀嚎,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蒙克的精神開始崩潰,根據自述,“他與兩名好友在散步時,突然覺得自己很哀愁,瞬間天空變長了紅的,就像血的顏色,他停下腳步,倚在欄杆上,思緒急速運轉,他的朋友已離他而去,恐懼充滿了大腦,他渾身發抖,彷彿聽到一聲尖銳的吶喊,劃破寂靜。”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青春期》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瑪多娜》

作為一個常人,他也渴望著愛情。

蒙克的一生出現了很多女人,但他對婚姻愛情極為謹慎,或許是擔心家族遺傳的肺結核病影響到他人,在與相處四年的女友提出分手後,女友竟拿槍以死威脅,爭執中,槍支走火令蒙克失去了左手中指,愛情給他留下的是,拿起調色板就疼痛不已,此後他終身未娶。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嫉妒》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 老艾克教堂》

45歲時,因與人衝突,不得不背井離鄉。到了晚年,痛苦不動了,他選擇了釋懷。

大自然擁抱著蒙克,他把他的風景畫稱為“自然之子“。它所居住的克拉吉四周風景優美,北歐的山巒、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成為了他創作的新方向。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太陽》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伐木場》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奔馬》

但亂世也沒有放過他,更黑暗的死神降臨在歐羅巴。隨著納粹上臺,蒙克的作品被貼上了“頹廢藝術”的標籤,從德國的各個美術館撤了下來,這令反納粹的蒙克非常傷心。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1944年1月23日,終於,蒙克迎來了他自己的死亡。

蒙克:病魔、瘋狂和死亡是我的搖籃天使

◆奧斯陸蒙克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