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2018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8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将至,2018年在不知不觉间也过去了一半时间,根据最近两年的经济走势对2018下半年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预判逐渐有了意义。当然,我们从经济形势的风向标M2来看,这两年中国经济疲态尽显,短期内恐难实现经济反转,新经济周期理念恐怕要落空。

从“资管新规”谈起

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新规明确规定要打破刚兑,并将过渡期延展到2020年底,“资管新”规涉及到100万亿的资产管理市场。“资管新规”发布目的在于从产品的源头进行穿透式监管,从而打破分业经营,逐步过渡为混业经营态势。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是由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资管业务中银行理财业务将近23万亿,公募、私募基金规模差不多,都保持在11万亿左右,而券商资管、信托资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业务将近45万亿,但是相当一部分是做通道业务,被动管理。

“资管新规”的出台是大势所趋,它能够防范中国有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危机,而系统性危机往往经由金融系统传导至实体行业。“资管新规”的发布能够防范资金通过银行渠道流入国家所禁止高危行业,但是也客观上造成一种事实:由于“资管新规”出台,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受到限制,真正需要资金企业资金供给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中国金融业长期分业经营,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积累很强的风控实力,而一旦这些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受到限制之后,银行却无力为这些企业提供贷款,就容易造成泥沙俱下,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受到很大影响。

中小企业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受限、公司债务违约风险大

社会融资规模受到影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宏观税负高达38%,远超许多新兴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在这种沉重税负之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在过去40年来,中国80%的信贷资金贷给了对GDP贡献不足40%的国有部门,也就是说,对GDP产生60%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从主流信贷机构获得的信贷资源不到20%,最终只能求助于非法的金融机构。在“资管新规”出台背景之下,广大金融与类金融机构都在消化存量,社会融资规模受到影响,中小企业受到影响最大。2018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58万亿,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33万亿,下降了20%,这20%挤压的都是中小民企的额度;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表”中显示,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的贷款,一季度增长3.04万亿,同比去年下降15.8%,其中2.45万亿是中长期贷款,同比降幅高达33%,这些中长期贷款也是中小民企所渴求的;银行的表外融资与非银行的贷款大幅度萎缩,几乎都在80%以上。

2018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6年以前的“公司债”不到1000亿,2017年偿债规模达到3000亿,2018 年将达到4300亿。2018年4月25日,中国央行在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之下的“降准”,就是为了补充市场资金流动性,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

央企、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现状的“冰火两重天”

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全面萎缩。小贷公司数量与贷款规模持续下降;中国银行保理业务规模萎缩近半,2016年“保理”业务折合人民币共计1.72万亿,同比下降40.7%,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为1.23万亿,同比下降40.99%,下降程度将近一半;P2P网贷重点转向小额分散的消费贷。2017年P2P个人贷款规模的比例达到63%,2016年这一比例为29%,现金贷属于个人信用贷款,不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目的。

央企、上市公司融资大幅增长。中小企业融资规模下降,同时对应的是央企、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上升;如2015年央企发债余额已经超过4万亿,总融资余额至少几十万亿。

经济虽困难,韧性仍十足

经由2017年经济数据与2018年的一季报,根据两者的勾稽关系,我们能够得出结论:

改革助力深化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2017年沪市实体类公司(非金融类)收入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延续去年的良好态势。实体类公司全年实现营收21.98万亿,实现净利润1.03万亿,扣非后的净利润为0.9万亿。上证50公司在全球实现营收15.48万亿,实现净利润1.61万亿。代表中小成长企业的上证30公司全球实现营收3.7万亿,实现净利润0.25万亿。

创新战略促进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2017年,实体创新型公司研发投入2500亿元,同比增长8.55%,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带来技术革新,高新企业层出不穷。

“供给侧改革”助推传统行业焕发新风采。黑色金属、煤炭、有色金融等行业在去产能工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行业效率回升,市场需求上升,营收与净利润相应增长。

总之,尽管中国经济短期承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未根本解决,不过,新的政治周期开启有利于金融政策的延展性,政府会不断开放更多金融领域,企业减税空间较大,地方债、资金空转问题经由“资管新规”及配置制度改革可以得以遏制,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创新创业后劲十足,尽管中国经济最近两年会面临诸多困难,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仍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