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鄭和葬地成千古之謎 南京牛首山添新證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一次海上遠航活動。受諸多因素影響,今日留存下來的與鄭和下西洋相關的史料記載及實物遺存,不僅數量少,而且極為零散,致使許多關鍵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鄭和葬地就屬於這樣一個問題。

關於鄭和葬地的文獻記載

根據天順元年(1457)的《非幻庵香火聖像記》記,宣德八年(1433)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卒於古裡國,但該記載沒有涉及其具體葬地。清《康熙江寧縣誌》卷五載:“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蹤跡,回朝皆奏不聞,史稱其有隱忠雲。宣德初,覆命入西洋,卒於古裡國,此則賜葬衣冠處也。陰兄之子義,世襲錦衣千戶,後遂祔焉。”此後的《同治上江兩縣誌》卷三“鄭和墓”條亦云:“永樂中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於古裡,賜葬(牛首)山麓。”

值得注意的是,《非幻庵香火聖像記》亦記鄭和有“本族戶侯鄭均曰義”者。此“戶侯”即“錦衣千戶侯”之省,而“鄭均曰義”乃指“鄭均,字義”。由此可證,《康熙江寧縣誌》所記鄭和葬地在南京牛首山西麓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鄭和葬地成千古之謎 南京牛首山添新證

不過,牛首山西麓範圍有數十里之廣,鄭和葬地仍然是個謎。1964年,江寧縣文物工作者推定牛首山西南麓周村之東的“回回山”可能為鄭和葬地所在,據當事者王引撰述的多篇文章,此說的主要依據如下:當地山名“回回山”,群眾稱其地為“馬回回墓”;其周圍原來有守墳田,西邊不遠有一村落名鄭家村,村民自稱其先輩是這裡的守墳戶,故改姓鄭氏;有鄭和在寧後裔相沿來此祭掃。這些都屬口碑資料,準確性值得懷疑。況且“回回山”“馬回回墓”之類地名在南京就有多處,如明代浡泥國王墓所在地即“俗呼馬回回墳”,顯然“馬回回墓”與“鄭和墓”之間不存在特定的指向關係。而其地所謂僅存的遺物,是墓前50米的巨型碑座,也已被毀。即使此碑座尚存,如果沒有碑銘,又怎可確認與鄭和有關?

對鄭和葬地的調查

20世紀30年代,學者朱偰在1936年出版的《金陵古蹟圖考》一書中說:“餘為訪求陳宣帝顯寧陵及鄭和墓,嘗四至牛首,遍歷四周,無片石可證;僅山北四五里有明守備南京司禮太監鄭強墓,他無所獲。”

然而,與他同時代的羅香林、姜自然的兩篇遊記都涉及牛首山麓的鄭和墓,其中羅香林的遊記頗具參考價值。1935年5月5日,他隨朱希祖等人調查牛首山古蹟。他們的考察分為前、後兩段,前段主要參訪牛首山巔辟支佛塔及清道人李瑞清墓所在的玉梅花庵等勝蹟。後段即為尋訪鄭和墓址,《金陵牛首山訪古記》雲:

十二時半,返玉梅花庵打尖,旋僱鄉人往獅子山,訪鄭和墓。蓋據庵僧所述,曩年曾見獅子山西南麓有舊碑一方,相傳其地為鄭和墓遺址……獅子山在牛首山西南,相去三里,俗稱為烏石村,今為清人李某墓地。墓下相距十餘丈處,有禁碑一,蓋江寧縣知事據李墓子孫李慶元等,呈請護墓,而為佈告禁止侵害者也。顧玉梅花庵僧侶及鄰近鄉人,則謂相傳其地實為鄭三保墓地。下午二時,餘至李墓,踏看四周,見墓道砌以明代黃琉璃瓦,而殘餘未及砌道者,猶壘壘堆至山隈。其為該地舊物無疑,蓋非原日舊物,必不致以砌路,或竟以散積山隈也。吾疑李氏清代祖墓,其墓址必為明人墓地。考琉璃瓦為明清二代宮殿建築與王侯勳臣祠廟,及寺宇建築專有物,普通民庶及官吏不得越制採用。據此,則庵僧及鄉人所言鄭三保墓地一說,不無因也。

羅香林所云之獅子山地名至今未改,乃屬牛首山西南之支脈。儘管此次調查並沒有看到玉梅花庵僧人所述的獅子山西南麓的舊碑,並且文中一再強調系僧人及鄰近鄉人“相傳”其地為鄭和墓址,但現場發現的清代李氏砌築墓道及堆壘山隈的“黃琉璃瓦”,確實是一條重要線索。

如羅香林所分析,並考慮到南京作為明都的歷史背景,這些“黃琉璃瓦”時間可確定為明代。明代琉璃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黃釉者僅限於宮殿、陵墓、太廟及皇家寺觀等高等級建築,綠釉者用於宗室諸王、公主,一般的異姓王侯只能使用陶製素胎者。李氏墓地發現的大量“黃琉璃瓦”,當然不會是鄭和葬地之舊物,而可能取自附近的特殊佛寺。如果羅香林所云獅子山西南麓的“鄭和墓”屬實,則此特殊佛寺或即鄭和墳寺。

鄭和墳寺為廣源寺

2014年,南京文物部門徵集到一塊清光緒十年刻立的石碑,據內容可知為鄭和後裔鄭錫萱元配陳氏墓碑。碑文涉及鄭氏家世等內容,其略雲:“(鄭和)敕葬於牛首山西偏,賜襲錦衣尉(應為‘錦衣衛’之誤)千戶,賜祀田若干畝,建廣緣寺以祀之。”這是所知資料中首次明確將鄭和墳寺指向為廣緣寺。據《金陵梵剎志》卷三十三記載,廣緣寺為明代敕賜小剎,“東去所領弘覺寺二里”,其基址“北至大石凹”。

儘管此碑刊刻時代已屬晚清,但其中關於鄭和葬地在牛首山西偏及賜襲錦衣衛千戶的記載與《康熙江寧縣誌》高度吻合。鄭和墳寺廣緣寺為敕賜小剎,同為下西洋使團的都知監太監洪保墳寺寧海寺亦為“敕建”小剎,這恐怕不是偶然巧合,或是當時制度使然。

更令人關注的是廣緣寺與羅香林發現“鄭和墓”的關聯性。羅文雲“獅子山在牛首山西南,相去三里”,乃指發現“黃琉璃瓦”處距牛首山弘覺寺三里。而廣緣寺亦“東去所領弘覺寺二里”,寺址“北至大石凹”。“大石凹”今稱“大世凹”,在今弘覺寺塔西南正約三里。然則從方位、道里看,廣緣寺與羅香林在獅子山西南發現的“鄭和墓”實為同一地點,就在今大世凹南,而真正的鄭和葬地就在廣緣寺北。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